第二節 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的闡釋(3 / 3)

2.以人為本企業文化對人的詮釋

根據馬克思主義人學關於人性、人的本質、人的價值、人的發展的一係列觀點,如何認識企業中的人,是能否做到以人為本的前提。如何塑造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怎樣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特性,這需要對企業中的人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正確認識企業中人的屬性、人的需要、人的發展、人的作用等一係列問題,樹立正確的人才理念。

(1)企業中人的作用與價值

馬克思非常強調人、勞動者在企業經濟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人是企業經濟活動的主體,自然資源是勞動的客體。在企業生產力諸要素中,勞動者、企業員工是最活躍的主導要素,創造財富和價值。勞動者是生產力中具有能動性、創造性的活勞動。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人的作用和價值突出表現在“人力資本”這一概念的提出。

“人力資本是體現在勞動者身上並以數量和質量表示的資本。”企業員工是人力資本這個生產要素的所有者。企業員工作為勞動者,不僅要有一定的體力,而且更要有一定的智力、經驗、技能。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智力、知識因素所占的比重將日益增加,腦力勞動者在生產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將人的知識、技能和體力視為人力資本,是對人在企業中作用和地位認識的一個飛躍。人力資本作為一種資本存在,導致了企業的存在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其根本性的變化是人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發揮著最重要的作用,企業以人為中心來建立運行機製和管理製度。總之,人是現代企業發展的根本,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必須圍繞著人來進行,樹立以人為本的企業價值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種必然。

(2)企業中人的性質與發展

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性、人的本質的觀點,研究人,不僅要研究人的自然屬性,更要研究人的社會屬性,將人放在具體的現實的社會關係中來研究,客觀地、全麵地、聯係地、發展地看待人的性質。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研究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必須首先要界定人在企業中的性質,即企業員工在企業發展中僅僅是工具、手段,還是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應視企業中的人既為手段更為目的,企業中的人同時兼有“手段人”和“目的人”雙重角色和性質。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視企業中的人為目的,企業的發展既依靠人,又為了人,為員工的利益,為員工的發展,這是與傳統的企業管理理念最大區別所在。傳統的企業文化理念,雖然強調人在生產經營中的作用,重視人的因素,但隻是單純把人作為人力,隻是作為客體或手段。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以人為中心來處理企業與員工的關係,得出企業的發展主要依靠人而企業又為人的發展創造條件,企業與人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兩者的目標具有一致性、交融性、相互依賴性,即企業將人的發展融入到企業的目標之中,人也將企業的發展融入到自己的目標之中。

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把人的發展作為自己的重要目標,這是由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發展特點決定的。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資源是知識,人是知識的占有者、所有者,人是知識的載體。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把人、人才看作最寶貴的資源,人、人才進行著大量創造性、智力型的勞動,創造出大量智能型產品。人的基本職能就是創新、超越、發展。知識經濟時代以知識創新為靈魂,以知識驅動為動力,以知識管理為重點,主要依靠人而非物,以人的全麵發展為企業管理理念。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發展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就必須在依靠和發展人的基本前提下來構建企業文化,做到企業的發展根本上依靠人,企業的發展又是為了人。這種以人為本的人性觀已擺脫了傳統的人性理論關於人的自然屬性的思辯,真正把人放在社會中的主體地位,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麵發展思想的充實和深化。

(3)企業中人的需要與滿足

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關心企業員工的需要,盡量滿足員工的合理正當需要,實行一種人性化的管理,激勵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

企業中人的需要是多方麵的。首先,有生理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麵的生理物質需要,這是企業員工在生理上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其次是社會關係需要,包括人際關係的需要,關愛、友誼、幫助等的需要;再次是尊重需要和自我價值需要,包括人都希望有穩定的社會地位,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他人、社會的承認,個人成長,自我潛能的發揮,自我價值實現,個人在事業、前途方麵的發展需要等。人的需要的實質是:它是人對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的依賴關係的反映,是對需要對象的明確指向,並以主觀欲望的形式表現出來。人的需要具有社會性、無限發展性、豐富多樣性和積極能動性。

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視企業員工的需要和利益為企業的生命線,最大限度地滿足人的正當合理的需要,激發人的新的更高需求,這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