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你可以不信這,不信那,但是,必須相信神聖,神聖的事業和神聖的使命,把人們區分開來。對於事業和使命的神聖感使得人們產生了無窮的力量,使世界發生了改變,使人間產生了奇跡。
在每個人的思想深處,必須樹立人生的根本信念,擔負神聖的人生使命,學會敬畏,懂得敬畏,這是人生觀的需要,是做人的需要。沒有“敬畏”二字人生是不會成就大業的。
謙卑是一種智慧
所羅門《箴言》書道:“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個世界自以為有智慧,倒不如變為愚鈍,好成為有智慧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不缺聰明人,缺的是謙卑的人。因為人們習慣了追求世俗的名利,喜歡滿足虛榮心,總認為自己比人強。
謙卑是什麼?謙卑就是對於自己的不滿足和對於別人的敬重。謙卑顯示的是包容、智慧和學習,謙卑是人生的境界。越是有學問有身份的人,越體現出來自內心的謙卑。據說,有個北大的學生入學時提著幾個提包,正好碰見一個不起眼的老頭,就說麻煩你幫我看一下包吧。這個老頭就老老實實幫著看包,直到學生辦完手續後才離開。3天後的開學典禮上,這個學生發現為他看包的人,竟然是鼎鼎大名的北京大學副校長、國學大師季羨林。
作為北京大學的副校長,季羨林把幫助學生看包實際上看得很輕,可是,這件事透射的人格魅力卻令我們每個人深思。
心懷驕傲的人,往往是無知的人,也是不能進步的人。有一弟子仰慕禪師的學問,就去向禪師求教。他先吹噓自己懂得許多佛經,能解釋佛教義理。禪師看到他驕傲的表情默默無語,走過去拿起一隻倒滿水的茶杯,讓弟子雙手捧著。禪師提起滾燙的茶壺向茶杯裏倒水,杯子倒滿之後禪師還在倒水,水溢出來了,燙疼了弟子的手。弟子怪禪師道:“師傅,這盛滿水的茶杯怎麼能倒進水呢?”禪師道:“你自以為精通禪學,心裏滿滿的,如何學禪?”原來,必須把盛滿水的杯子倒空,才能倒進茶水啊。弟子一聽恍然大悟,佛法如廣袤無際的雪野,自己所知者不過雪泥鴻爪而已。從此對於禪師恭恭敬敬,潛心修行佛法,禪學的領悟提高,成為一個修行高超的弟子。學習知識,首先要去掉內心的驕傲,虛心學習。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的,每個人一生所知隻不過是大海中之一滴。牛頓作為偉大的科學家,對於人類的科學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可是他卻謙虛地說:“在科學麵前,我不過是在岸邊撿貝殼的孩子。”因為牛頓麵對的是科學的大海,他感到的是無窮的奧秘和神奇,認識的是浩瀚的宇宙中人類的無知。
任何時候都不能自滿,一旦有了驕傲自滿之心,就不會獲取知識的甘露。淺薄的浪花總是喜歡歌唱,深沉的河流看上去平靜無波,可是,下邊湧動著奔向大海的無可阻擋的力量。知道自己無知的人,才會得到知識。毛澤東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在生活中那些不虛心的人,不僅顯得淺薄,而且很快就會被別人超越。
提高能力,就要去掉內心的浮躁之氣,虛心向人求教。自以為是,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就會放鬆努力,也失去了向人們學習的機會。
在社會前進的潮流中,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新陳代謝,長江後浪推前浪,稍有鬆懈就會被別人趕超。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再驕傲的話,很快就會被別人超越。中國乒乓球隊高手如雲,即使獲得奧運冠軍也不敢有絲毫的鬆懈,即使公認的冠軍也會失誤。馬琳奪得第29屆北京奧運會乒乓球單打冠軍,他和王皓的冠軍決戰哪敢有絲毫馬虎,每球必得每個機會都珍惜。奧運會之後,馬琳參加乒乓球比賽卻敗給了年輕的小將。在2011年乒乓球男子世界杯賽上張繼科以4:2戰勝隊友王皓,職業生涯首度加冕世界杯賽冠軍。而馬琳、王皓、王勵勤等乒乓球老將在世界乒壇叱吒風雲的時候,誰知還有個張繼科呢。日新月異的世界,稍一鬆懈就被別人超越,哪敢有些許驕傲呢?
驕傲總是和自滿、失敗聯係在一起。驕傲之日,就是失敗的開始。
謙卑是謙虛,是不滿足,謙卑的人任何時候都保持一種前進的姿態、向上的心思,永遠在努力奮鬥。
隻有懷著謙卑之心的人,才能進步,才會不斷地進步,攀登事業的高峰,登上人生的峰巔。
謙卑者道路更加寬廣
戰國時期的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意思說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而不爭其功,情願處在最為卑下的地方,所以它最接近於自然萬物之“道”。正因為水的謙卑,才具有了種種高尚的品德,比如仁義、才能、行動、功德;不與萬物相爭,所以無憂,保存發展了自己。
老子以水為例揭示了自然之道和人生之道。水的卑下、水的無形,使我們對於謙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解了謙卑的深刻含義。
《漢書·高祖記》記載了劉邦的自我評價:“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意思是在軍帳裏策劃就可以決定千裏之外戰場的勝負,這方麵我不如張良;守衛國家,安撫百姓,提供軍餉,保障運糧的道路暢通,我不如蕭何;統帥百萬之軍,每戰必勝,攻打必取,我不如韓信。劉邦在手下的將領麵前表現的是如此謙卑,而他的才能和威信並不因此減低分毫。正是劉邦把這些亂世當中身懷文韜武略的奇才收納於自己的麾下,跟隨自己身經百戰,建立了中國曆史上最為強大的王朝之一——漢朝。
做人必須懂得謙卑,這是為人處世之道。實際上越是位置高的人,越懂得為人處世謙卑的道理。隻有那些膚淺的人,才會對人頤指氣使。
生活中不懂得謙卑的人有時候是很可笑的。有個年輕人向老者問路,說:“哎,去萬榮往哪裏走?”老者一聽,連個稱呼都沒有,就給了年輕人一個教訓,順手往北一指,年輕人去了河津,多走了20公裏的冤枉路。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人,和人說話咄咄逼人,不顧及對方感受,這樣的談話肯定是失敗的。有些人在人麵前喜歡賣弄自己的學問,談天說地,雲山霧罩,不僅沒有獲取知識,而且暴露了自己的無知。對於有學問的人不尊重,魯班門前耍大斧,關公門前舞大刀,成為笑柄。
還有些人對人不敬重,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動輒指揮別人幹這幹那,有涵養的人也許就讓你一讓,性格耿直的人當即就令你下不了台。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在人格上沒有高低之分,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你小看人,人看不起你。謙虛的胸懷,會使一個人高大起來。
也有些人目中無人,隻有權力勢力。看見當官的卑躬屈膝,畢恭畢敬,說不盡的好話,甚至要把心掏出來讓對方看。而看到與他位置一樣的人卻高揚著頭,不理不睬,好像高人一等,這樣的人是不會受到歡迎的,也許由於阿諛逢迎得勢於一時,但是,日久天長就會被人們唾棄。
在生活中真正受人尊重和愛戴的,並不是有權有勢的人,也不是指手畫腳的人,而是謙卑的人。繁華落盡,當一切回歸於本真之際,才能看出一個人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人生要幹一番事業,必須學會謙卑。發自內心的謙卑,才會學到知識,擁有能力;才會受人擁戴,得道多助;才會使你遇到困難時,有人幫助。不懂得謙卑的人,拒人於千裏之外,拒知識於千裏之外,怎麼會有真正的朋友,怎麼完成自己的事業?這樣狂妄的人是可憐的人,是失敗的人。
西方哲人說:“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並以一個法利賽人家裏的請客作比喻,再次強調謙卑的道理,說道:“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不懂得謙卑的人,是遠離智慧的人,開口就會遭到指責和抵觸,做事阻力重重。這種人是當眾自扇耳光的人,是自取其辱的人。狂妄的言語、對人的責難、對人的不恭敬,最後都會原封不動地返回自身。所羅門《箴言》道:“但智慧人卻不是這樣,因為他心裏的智慧,禁止他的嘴唇,不說損害別人的話。凡事謙卑,顧念別人,反而成為醫人的良藥。”
“心中的溫柔和謙卑”,是包容、接受、虛心,懷著這樣的心態對待世界和事業,必將得到人心,戰勝阻力,幹成事業。而不受人們歡迎的人,不要說做事業,他所處的環境、所接觸的人、所說的話,都會成為他人生的障礙,這樣的人一生必將充滿著坎坷挫折,難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