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多領域的成功(3 / 3)

在蘋果公司的產品中滲透著多門類的知識交叉,使蘋果產品在互聯網事業日新月異的競爭中獨樹一幟,為消費者所青睞。喬布斯17歲上大學,由於感到所學專業無什麼價值,就退學了。退學後最初“不務正業”。在裏德學院喬布斯接觸到了東方哲學潮流後,19歲時登上喜馬拉雅山脈去朝聖,並嚐試齋戒、節食、學習書法等,這些經曆後來為蘋果公司創造了巨大的價值,如他設計的係統字體等成為蘋果電腦的賣點之一。喬布斯道:“畢加索曾說過‘好的藝術家抄,偉大的藝術家偷。’我們從不為竊取奇思妙想而感到羞愧……我認為,令我們的電腦變得偉大的部分原因是,在它身上傾注心血的是音樂家、詩人、藝術家、動物學家和曆史學家,而他們恰恰又是世界上最棒的電腦科學家。”

全世界從未聽說過“計算機合成圖像”(CGI)。直到1991年,喬布斯作為皮克斯動畫製作公司的董事長與首席執行官,率先把技術的無限可能與娛樂業的炫目魅力緊密地結合起來。皮克斯與迪士尼影片公司簽署協議,共同研發製作三部大型動漫電影。其中之一的《玩具總動員》以一群兒童玩具的曆險故事深深打動了觀眾。從改變了音樂商業運作模式的iTunes的發明,到1995年首部全電腦製作的動畫電影長片《玩具總動員》的出品,喬布斯在娛樂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他在高科技領域的創新聲望日隆的同時,他的舉措也永久性地改變了好萊塢。喬布斯參與發明的iPod、iPhone和iPad等其他“玩具”不僅改變了全世界使用媒體的方式,而且還把自己和蘋果公司深深植進了娛樂的時代思潮。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講演時談到了他的成長過程,以及看似“無用的知識”在蘋果產品中所產生的神奇效果。他說:“在我做出退學決定的那一刻,我終於可以不必去讀那些令我提不起絲毫興趣的課程了。然後我還可以去修那些看起來有點意思的課程。當時看起來這些東西在我的生命中,好像都沒有什麼實際應用的可能。但是10年之後,當我們在設計第一台Macintosh電腦的時候,就不是那樣了。我把當時我學的那些家夥全都設計進了Mac。那是第一台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體的電腦。如果我當時沒有退學,就不會有機會去參加這個我感興趣的美術字課程,Mac就不會有這麼多豐富的字體,以及賞心悅目的字體間距。那麼現在個人電腦就不會有現在這麼美妙的字形了。當然我在大學的時候,還不可能把從前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但是當我十年後回顧這一切的時候,真的豁然開朗了。”

許多知識其實都是有“因緣”的,對於人們的成功起著潛在而神秘的影響。喬布斯道:“再次說明的是,你在向前展望的時候不可能將這些片斷串聯起來;你隻能在回顧的時候將點點滴滴串聯起來。所以你必須相信這些片斷會在你未來的某一天串聯起來。你必須要相信某些東西:你的勇氣、目的、生命、因緣。這個過程從來沒有令我失望,隻是讓我的生命更加地與眾不同而已。”

我們由此得出:喬布斯所說的因緣,就是知識的互相作用,就是知識交叉後所產生的巨大的推動力,指引我們走向成功的頂峰。一些成功並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需要通過多人的合作來完成。如果說流行文化是一個團隊運動項目,那麼喬布斯無疑是這個團隊的“帶頭人”。

弱點成功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會是完美無缺的,可以說人生遍布著缺憾。

麵對缺憾,我們怎麼辦?是在缺憾中一蹶不振,傷心煩惱,黯然神傷地度過時光,還是化缺憾為動力,有所作為,走出獨特的道路,這是事業成功的試金石。

布萊葉是法國著名的盲人教育家,發明的盲文給盲人的學習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他的父親是個馬具商人,他3歲的時候到馬具店玩耍,不慎被馬具戳傷了眼睛,後來發生了感染,兩年後雙目失明了。父母很傷心,但是,並沒有放棄對於他的教育。邀請鎮上的牧師為他授課,讓他學習曆史、文學等知識。隨著知識的增加,家裏送他到鎮裏的學校正式上學。可是,拿上課本後,布萊葉很難過,摸著平滑的課本,他想如果能有盲人自己的課本就好了。10歲時,布萊葉進入了巴黎皇家盲童學校,選修了語文、數學、曆史等課程,學習努力,各科成績都很好。可是,不方便的是幾乎各門功課主要靠聽力來完成。雖然有課本,但是采用的是放大的凸版印刷字母,用手觸摸起來難以分辨。布萊葉決心想出一種更好的辦法來方便盲人讀書。

1821年的一天,學校請海軍軍官巴比埃來做演講,他給學生們講到進行夜戰時使用的一種“夜字”,用鐵筆在厚紙板上刻出凸點字母符號,用6個凸點符號來表示音標和發音方法,是專門為夜間作戰時傳遞命令和作戰用的。12歲的布萊葉想到,如果借鑒“夜字”的方法,就可以發明一種專門供盲人閱讀的盲文了。布萊葉找來鐵筆和厚紙板,刻苦鑽研,經過無數次的探索,他用6個凸點的變化來表示盲文字母表,再組合成盲文。這些盲文容易分辨,識字速度快,使盲人可以和健康人一樣讀書。盲文或稱點字、凸字,是專為盲人設計、靠觸覺感知的文字。1824年,15歲的布萊葉終於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盲文讀寫方法。1887年,布萊葉的盲文被國際公認為正式盲文。為了紀念這位卓越的創造者,1895年,人們用布萊葉作為盲文的國際通用名稱。

布萊葉雙目失明了,童年的他在又哭又鬧而又無奈之下,可他並沒有放棄努力,而是勤奮學習,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不幸的命運使他成為盲人,他沒有向命運屈服,尤其是感受到了盲人讀書的不便,而後處處留心,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由海軍作戰時使用的“夜字”而受到啟發,發明了盲文。

有一句話說得好,英雄的身上都帶著傷痕。每一道傷痕或者是失敗的理由,或者是奮進的標杆,這就要看我們自己了。

一個口吃的人,也許可以成為卓越的演講家,比如亞裏士多德;一個個子矮小的人,可以成為統兵百萬的將軍,比如拿破侖;一個流浪的乞丐可以成為皇帝,比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弱點並不可怕,就算是“天生”的吧,但是,人生是變化的,“後天”的努力更重要,所有的成功都是後天努力的結果。

事實上,幾乎所有取得成功的人,都是不完美的,都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或弱點,然而,他們成功了。

知識鑄造成功

成功者不是天生的,成功者也是普通人。

人生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隱藏著未知的領域,需要我們去破解和克服。人生不是一條直線的運行,從起點到終點如飛箭般到達,而是迂回曲折的,甚至是反複無常的。

我們的知識積累,實際上都在為成功作準備;現在用不上的知識,也許將來就能用上;看似無用的知識,也許改變了你的人生。關鍵是我們願不願意改變自己。

成功是遙遠的事情,理想屬於明天,甚至需要作出長時間的努力。

但是,知識不是這樣,隻要我們用心和用功,就可以得到。隻要我們涉獵廣泛,就可以擁有豐富的知識。知識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的。這些知識是一種潛在的力量,是積聚的能量,是成功的導火索,一旦引爆,就會照亮人生的漫漫長夜。知識的邊緣性、交叉性、豐富性等,都是成功的因素,都有助於成功。

不管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管我們有什麼弱點,不管我們遭遇何種不幸,都不能成為失敗的借口,因為,比我們更加弱勢的、比我們更加不幸的、比我們更加有理由有借口的人,大有人在,而恰恰是他們成為成功路上的標杆和豐碑。

人生有各種各樣的不幸,有各種各樣的理由,然而,成功卻是相似的,需要我們具備知識,勤奮學習,不斷積累,不息地奮鬥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