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錄
成功者的奇跡,至少有一半是由口才創造的。
口才是人格魅力的重要特征,得體的語言、雄辯的言辭、幽默的話語,能拉近人和人的距離。
人常說好馬出在腿上,好漢出在嘴上。
讚美別人是一件於己有利、於人有益、滋養身心的快樂之事。
魯莽行事,不加掩飾,把自己的言行全部表現出來,不叫做事,而叫壞事!
口才就是才能
人人都有口,口才未必有。
口才是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於工作、事業、社會交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人認為,人們事業的成敗與口才有90%的關係,沒有好的口才,在現代社會處處受到製約,每走一步都會付出極大的代價。
口才是人格魅力的重要特征,得體的語言、雄辯的言辭、幽默的話語,能拉近人和人的距離,使人在頃刻間留下美好的印象。來去匆匆的人世,擦肩而過的人群,在這個熙熙攘攘的年代,能和你坐下來促膝而談的人並不多,許多情況下人們僅僅憑見麵的前幾分鍾的談吐,就決定了對一個人的印象。
語言是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的工具,表達的方式有兩種,即是口語和書麵。隻有將自己的思想準確表達出來,才能感染別人,達到交往的目的。口語表達是人們普遍運用的語言表達方式,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書麵語言則作為知識、思想的載體,在特定的場合運用。
口語作為人們須臾不可離開的交往方式,是展現能力的橋梁,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環節。思想家感人肺腑的演講、老師傳道授業的講課、政治家具有感召力的演說,常常吸引著我們的目光;知己間的知無不言,戀人間的柔情蜜語,朋友間的肝膽相照;同學間的學習交流,同事間的工作交往,陌生人間的互相問詢,口語表達無所不在。口語表達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效果,影響到了人生的許多方麵,校正著命運的方向。
也許你的求職演說就是你人生的第一站,也許你的工作彙報決定了你的升遷,也許你的愛情表白成為一支丘比特神箭,也許你的無意間的說話改變了你的人生軌跡,也許你與陌生人的交往成就了你的未來。
口才,決定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走向。
人世間有許多職業,其實就是以口才作為工具的,沒有好的口才,就不能勝任。如政治家、外交家、教師、演員、相聲、主持人、播音員等,可以說,擁有好的口才,就具備了生活的最起碼的能力。難怪有人說,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肯定是人才。更何況,就業不僅要筆試,而且要麵試、口試,如果沒有好口才,連工作都不好找,更遑論其他?總不能找個人代你麵試和說話吧?
擁有了好的口才,就擁有了一個廣闊的人生舞台,心靈就擁有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內心的思想、感情、知識都可以通過口語源源不斷地表達出來。口語不僅是人生工具,也是心靈的窗戶,開闊了人們的胸襟和心靈。滔滔不絕的人、能說會道的人,怎麼會有煩惱呢?怎麼會抑鬱呢?怎麼會出現亞健康的狀況呢?怎麼會沒有知心朋友呢?這樣的人不會孤獨、不會煩惱,能夠化解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人常說好馬出在腿上,好漢出在嘴上,再有能力如果不說出來,人們也不會知道,隻能是沙裏埋金,遮住光華,備受冷落。有些人隻會幹不會說,不僅埋沒了自己,而且無形中造成了障礙,帶來了不便。有些人口生蓮花,不管能力如何,給人的第一印象都不錯。而且憑著嘴上的功夫,在工作和生活中如魚得水,得到了種種便利。雖然是金子在哪裏都閃光,可是埋在土裏是不會閃光的,寶劍不用也會生鏽的。何況光陰如梭,青春不再,埋沒太久什麼都會耽誤。
常常有懷才不遇的人,心情鬱悶,鬱鬱不得誌,可能有其他的原因,但是,一定和不善於表達有關。
口才是一張最漂亮的名片,甚至勝過了人的長相。其貌不揚的人有好口才,照樣受人歡迎。而漂亮帥氣的人如果唯唯諾諾,不善表達,馬上就會讓人看扁。所謂繡花枕頭、徒有其表。
口才顯示智慧
口才是智慧的表現,可以扭轉被動的局麵。人們在生活中,會碰到種種情況,遇到種種意料之外的事情,沒有敏捷的思維,善於應變的口才,就會陷於比較被動的處境。
據《世說新語》記載,魏朝時期鍾毓和鍾會兄弟兩人在少年時就有著美好的聲譽,以聰明多才而出名。魏文帝曹丕聽說了二人的名聲,就對其父道:“把令公子叫來,我要當麵考考他們。”二人奉聖旨覲見,鍾毓臉上流汗,魏文帝問道:“你為什麼麵上有汗?”鍾毓道:“見了你誠惶誠恐,汗流如雨啊。”看到一旁的鍾會鎮定自若,魏文帝就問鍾會道:“你為什麼不出汗呢?”鍾會答道:“戰戰兢兢,汗不敢出來啊!”一問一答,令人叫絕。鍾會的回答,既表示了對於魏文帝的敬畏,又巧妙地與鍾毓所說的汗流如雨相對應,充分表達了思維的智慧,也使得魏文帝對於鍾氏兄弟另眼相看。
有了鍾毓的“誠惶誠恐,汗流如雨”回答,鍾會對於魏文帝的回答是很難的,把不出汗的原因歸結為從容不迫雖然可以應付,但是都不如“汗不敢出”貼切、智慧,既反映了他對於魏文帝的敬畏,也起到了奇妙的效果。
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在中國曆史上是很有名的,他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求仙問道,夢想長生不死。有一次和寵臣東方朔在一起談起了長生之道,漢武帝道:“聽相士們講,人中和長壽有著密切的關係,人中越長越長壽,一寸長的話就可以活一百歲。”
東方朔不以為然,但又不好直接駁斥漢武帝,就用迂回的語言藝術說服漢武帝。他抬出了中國古代的長壽之祖彭祖,對漢武帝道:“陛下聽說過彭祖吧?”漢武帝說聽過,東方朔接著問:“彭祖活了多少歲?”漢武帝道:“八百歲。”東方朔又問:“彭祖身高多少?”漢武帝道:“身高七尺。”東方朔反問道:“陛下,彭祖活了八百歲,那麼他的人中一定是八寸了,八寸長的人中,那麼臉肯定也有七尺了吧?這樣的話,七尺長的臉如何怪誕且不論,你想一想,七尺長的臉怎麼會長在七尺高的一個人身上?”漢武帝不覺一愣,接著就和東方朔相視而笑了。
東方朔巧妙的回答,駁斥了相士荒謬的言論,使漢武帝明白了人中的長短和長壽並沒有必然的聯係。
人們之間的交往首先表現為語言的交往,好的口才是語言的藝術,也是能力的象征。語言是交往的開始,也是突破口。一個人有沒有能力,在語言上就顯示出來了。一個人即使再有能力,如果在語言上顯示不出來,也就有可能被埋沒。所以,口才之於人生,實在是至關重要,可以說,一口兼百能。
春秋時代有個著名的宰相,叫晏嬰,是齊國人。曾經輔助齊靈公、齊景公治理國家,取得了很大的政績,聲名遠播。一次,受國君之命出使楚國。楚王知道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揚,就事先設圈套想羞辱他。當晏嬰到了都城的城門之下,隻見城門緊閉,旁邊有一個小洞,守城人讓他從洞裏鑽入,以譏諷他的身材。晏嬰從容自若,對來人道:“我出使楚國就從城門進入,出使狗國就從狗洞入城。”來人一聽,無以應對,就趕快把城門打開,請晏嬰入城。不料,楚王一著不成,又在接見晏嬰時故伎重演。楚王對晏嬰道:“你這麼矮小,竟然作為使臣出使楚國,豈不是有辱齊國,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嬰道:“齊國人才眾多,揮舞衣袖,如同天上的雲彩;灑下汗水又如天降大雨。可是派遣使臣時是有區別的,出使國力強大而禮節周到的國家,就派遣身材高大的人去;出使國力弱小而缺乏禮節的國家,就派身材矮小的人去。我這樣的人,也就隻能來貴國了。”楚王聽後麵露愧色。
但是,楚王不善罷甘休,在為晏嬰舉行的宴會上,讓人捆綁著兩個人從旁邊經過,楚王問:“這兩個人犯了什麼罪?”答道:“他們是齊國人,犯了偷盜之罪。”楚王回過頭來問晏嬰:“你們齊國人怎麼到楚國當強盜來了?”晏嬰回答道:“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子相似,味道卻不同,一種很甜很好吃,一種很難吃。為什麼呢?水土不一樣啊!他們在齊國時是很守法的老百姓,到了楚國之後就成了強盜,這可能是環境的原因吧。”
楚王本來是借嘲弄晏嬰來達到羞辱楚國的目的,不料卻被晏嬰的智慧所擊敗。晏嬰的口才不僅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出色地完成了出使楚國的使命,而且在強大的楚國麵前樹立了自己高尚的人格。
口才改變命運
口才與人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好的口才對於改變人生具有決定的作用。它可以充分表達和展現人們的才華,實現人生的抱負。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張儀,早年師從於鬼穀子,學成之後前去投奔楚王,以展現自己的才華。可是,一次楚國的宰相請他喝酒,酒席上丟失了一塊玉璧,就懷疑是張儀偷走了。於是,就把張儀抓起來嚴刑拷打,追問玉璧的下落。張儀並沒有偷走玉璧,自然不知道玉璧的下落,堅決不承認。張儀因此失去了在楚國的差事,隻好回到了家中。妻子很是心疼,道:“原以為你出來尋找明君,發揮自己的才學,不料卻遭受此次酷刑,沒有謀到一官半職,卻被打成了這個樣子,以後可怎麼辦呢?”張儀不以為然,對妻子道:“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道:“牙齒打掉幾個,舌頭還在。”張儀道:“隻要舌頭在就行,我要用我的口才去征服諸侯國。”張儀治好了傷,又去拜見楚王,敘說政治主張,分析諸侯國的形勢,希望得到重用,可是,楚王對於張儀並不感興趣,張儀隻好投奔了秦國。到了秦國後,張儀憑借卓越的口才,說動了秦王接受他的連橫政策,來對付六國的合縱政策,對於秦國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如果當初楚王聽從了張儀的政治主張,重用張儀,張儀就不會向秦國進獻連橫政策,那麼楚國的曆史就可能重寫。張儀在人生失意、窮困潦倒之際,能夠激發自己奮鬥下去的希望是自己的口才。有了好口才,滿腹才華就可以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