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總是強調自己的價值觀和幸福觀,忽略與自己不同經曆和不同層次的人的人生觀,以自我為中心,對待別人和處理事情,從而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矛盾,引起人們的誤會。在人生的曆程中,一定要注重個性,正確對待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生觀的異同,處理好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團體之間的關係。
投入社會,擁抱時代,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
人是社會動物,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不可能離開社會環境而生存,社會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因此,在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奮鬥的過程中,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和公理道義,必須遵守社會法規和社會公德,必須考慮他人的利益。否則,就會受到法律法規的懲罰和製約,受到社會和人們的排擠和孤立。
要辯證地處理好自我價值與社會要求的關係。畢竟人是社會存在的產物,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首先要認識到個人是社會的一部分,個人的價值隻有融入社會群體中,才能發揮作用,實現自己的價值,離開了社會人的價值等於零。其次,個人是社會的一分子,眾多的個人構成了社會。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是不可分割的,自我價值是社會價值的必要前提;社會價值是自我價值的外在體現。個人隻有和社會融合起來,才能發揮自我價值。第三,作為個人來說,一方麵社會對個體的發展提供了生存環境和教育環境等公共服務體係,個體享受著社會種種服務,另一方麵個體必須對社會盡到責任和義務,對社會奉獻,為維護社會的發展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進行努力。個體的價值觀隻有和社會結合起來,和時代的呼喚與社會的目標結合起來,才能發揮作用,實現真正的價值。如果從自私自利之心出發,個體的價值必然會被扭曲,不會有什麼作為。
個人的成功絕對離不開社會和時代,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和客觀環境。抱著狹隘的和自私的人生觀,孤芳自賞,自怨自艾,不僅不會有任何作為,而且會被時代淘汰。
成功者具有集體精神和團隊精神,具有凝聚力的。成功者的花環裏有許多人辛勤的編製和協助,隻有把個人融入社會,才能被時代推向巔峰,脫離時代和人群,單憑自己單打獨鬥,是不會有出息的。
蒙牛集團的創始人牛根生原來擔任伊利集團的副總裁,由於伊利集團某些領導不能容人,他被免去職務,創立了蒙牛集團。短短數年時間蒙牛創造了多項全國紀錄:榮獲中國成長企業“百強之冠”,位列“中國乳品行業競爭力第一名”,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國際示範牧場”,是中國乳界收奶量最大的農業產業化“第一龍頭”,液態奶銷量居全國第一。
中央電視台200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對牛根生的頒獎辭寫道:“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牛根生的座右銘是“小勝憑智,大勝靠德”,信奉“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經營哲學。在1999年至2005年擔任蒙牛總裁期間,他把自己80%的年薪散給了員工、產業鏈上的夥伴以及困難人群。
正是因為具備了團隊精神,以德聚人,才使牛根生取得了事業的成功,體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沒有凝聚力,沒有團隊精神,以個人為中心,自私自利,是不會取得人生的成功的。
要取得人生的成功,體現自己的價值,實現人生的目標,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順應時代,才能大有作為。
所有的成功人物都是時代的產物,都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而出現的,隻有把自己投入到時代中、融入到社會中才能大有作為。沉陷在自我的圈子裏,追求物質享受,孤立於時代和社會,是不會成就一番事業的。
百度的掌門人李彥宏就是抓住了時代對於互聯網的需要,懷抱“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的夢想,經過艱苦創業而成為時代驕子的。1991年,李彥宏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搜索引擎發展初期,李彥宏作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創建了ESP技術,並將它成功地應用於搜索引擎中。1999年年底,李彥宏回國創辦百度,經過多年努力,百度已經成為中國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網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2005年8月,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全球資本市場最受關注的上市公司之一。在李彥宏領導下,百度不僅擁有全球最優秀的搜索引擎技術團隊,同時也擁有國內最優秀的管理團隊、產品設計、開發和維護團隊;在商業模式方麵,也同樣具有開創性,對中國企業分享互聯網成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李彥宏曾經獲得“CCTV200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改革開放30年30人”等榮譽稱號,被美國《商業周刊》和《財富》等雜誌評為“全球最佳商業領袖”和“中國最具影響商界領袖”。2011年,以94億美元資產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95位,並成為中國內地首富。
這就是時代對於李彥宏的回報。如果不是站在時代前列,懷抱科技強國的夢想,是不會有今天的李彥宏的。
每一個有誌於走向成功的人們,都應當站在時代前列,把握時代的脈搏,了解社會的需要,爭做時代的弄潮兒,隻有把自己的事業和時代連接起來,才會有廣闊的舞台,做出一番大事業,否則,什麼事情都做不大。
人生觀是人生的羅盤,決定了人生的成敗
人生觀是人生的根本觀念,是矯正人生航線的羅盤。
人生觀是人們判別是非的尺度,是指導人們行動的準則。
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命運。
有的人,由於機會的巧合和命運的眷顧,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事業上達到了一定的成功,這本來是應當高興的。但是,如果人生觀錯了,反而給人生帶來了難以挽回的損失。
某大學團委副書記陳某,由於競選團委書記失敗,奮力一躍,跳樓自殺。丟下年輕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兒,在淒風苦雨中度日。事實上,在許多人看來,陳某曾是大學裏最有前途的青年幹部。他的自殺,給親人帶來的是永遠的傷痛,給朋友帶來的是無比的惋惜和歎息。按說30多歲的年紀,正是風華正茂的有為之年,為什麼卻選擇了一條不歸路呢?對他自殺的原因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其實,關鍵是人生觀錯了。官職隻是人生的一個頭銜,何必看得那麼重呢?生命的價值就在於不斷的奮鬥和拚搏,即使這次不行,還有下一次。即使真的當不上團委書記,幹其他一樣可以發揮自己的價值,何必用生命作犧牲呢?小小的一個處級,有這麼必要嗎?
人生觀錯了,不僅不能健康成長,而且把以前的成功也全部毀滅了。
正確的人生觀和生命觀,是決定我們成敗的根本條件和走向成功的羅盤。
南宋詩人陸遊曾在一首詩中寫道:“利祿驅人萬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鷗。”形象地比喻一些人為利祿所驅使,像火牛一樣不顧一切,最終毀滅了自己。
人生一定要認識到生命的價值,生命隻有一次,是無價的。即使失敗了可以重來,可一旦生命失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有的人就是輸不起,要得到的一定要得到,得不到就要和自己過不去,用身體做代價。這樣的人生觀,很容易使人走極端。成功了還好說,一旦失敗了,就有可能作出不理智的事情。
聽過“糞土當年萬戶侯”這句詩嗎?具有遠大理想的人,把王侯職位視作糞土一般,何必把小小的得失放在心上,壓迫自己呢?有千條萬條理由都不應付出寶貴的生命。
有人說,自殺是極端自私的。因為自己的不如意就拋棄了生命,把無窮的悲傷留給自己的父母、妻兒、朋友,把對於人生的責任、義務、親情、友情全部都放下了,這樣的人格多麼卑下、多麼渺小。
考試就要考第一,做人就要做最優秀的,這沒有錯。但是,這一切都是服務於人生的,如果得不到,那又有什麼呢?繼續努力就對了,考不了第一,考個第二也應當高興,繼續努力就對了。我所在的城市,一個平常學習比較優秀的學生,參加完高考後的第二天,從家裏的四層樓上跳下去了,家人悲痛欲絕。原因是什麼呢?他估計自己的某一門成績不理想,有可能考不上理想的大學。就這個原因,太簡單了。就這麼走了,不做人了。父母的二十年養育之恩,就此恩斷義絕,父母的無盡的悲傷,他甩手不管了,一個人走了,風蕭蕭兮易水寒,懦夫一去兮不複還。
人生沒有一次性的東西,都是需要多次努力才會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