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農民工權益保護(3 / 3)

搞好數千萬民工的權益保護是各級政府不可能推卸的職責。勞動力配置可以是市場化的,而勞動者的權益保護則無法依靠市場的力量,而隻能借助政府幹預的力量。首先要製定、完善相應的法規條例,這是從全社會範圍內解決民工權益保護問題的基礎工作。其次要建立、健全相應的執法、仲裁機構。一方麵是現有的執法部門要增加或強化這方麵的職能,另一方麵是建立統一的覆蓋城鄉的勞動仲栽機構。第三要逐步改變同一企業、同一城市、同一鄉村兩種保護製度的不合理狀況。

(二)市民對農民工的歧視問題

上麵談的主要是民工的物質權益受損及應如何保護問題。這裏還有必要專門談一下市民對農民工的歧視問題,也就是民工的精神權益、人格平等權被侵犯的問題。據2002年3月6日的《中國青年報》和同日的《北京晚報》報道,青島一位名叫陳某的先生近日一本正經地給青島有關部門提議說:“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夥伴城市,青島的市民素質步步提高,其著裝越來越幹淨。而與此同時,在青島打工的民工卻素質低,不講衛生,衣服上沾滿油汙。乘公交車時經常碰到市民身上,引起市民的厭惡,時間久了,雙方的隔閡越來越深。最簡單的解決辦法是在公交車上隔出小塊區域專門供民工使用,這樣可以減少市民對民工的厭惡感,消除雙方的隔閡和矛盾。”這位先生竟然想把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美國所實行的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製度套用到中國來!

李強等人曾在北京地區完成了對70個農民工的“個案”調查,他通過對這些個案的分析,發現絕大多數民工都提到了“受歧視”的問題,而且多數民工都認為,這一點是他們最不滿和最難以忍受的,物質上、生活上的艱苦倒在其次。這裏我們不妨具體看一些李先生整理出來的幾個很有代表性的“個案”:

個案9(河北省寧晉縣人,女,22歲,初中文化,食堂招待員)——“北京雖是個好地方,但卻不是我們能長呆的地方。北京人總好像高人一等似的,對外地人,特別是對我們農村人瞧不起,態度十分外露。我忍受不了這種鄙視的態度。當然,現在是能忍就忍,等攢足了一定的錢,我就回家去,再也不出來打工了。”

個案16(河南開封地區人,男,30歲,小學文化,飯館服務員)——當問到他對什麼事感到不滿意時,他說:“不滿意的事多了,不過最不滿意的是現在社會上對我們民工瞧不起,可以說上至領導下至街頭掃地的都看不起我們,這最令人惱火。”

個案21(四川人,女,19歲,小學文化,保姆)——“這家有三室一廳,我睡在陽台上。白天,他們把三間房子都鎖上,我隻有客廳、廚房、衛生間和陽台可以去。就是到了晚上,沒有他們的招呼,我也不能進房間裏去,這樣就很少有機會看電視了。收拾房間也要他們在的時候才行。……我也不計較每天早上5點起床、夜裏12點以後才能休息。就是他們看不起人,時時防著我,使我心裏不好受。有一次,錢不見了,就懷疑是我拿的,所以他們家呆不下去了,就隻好走了。”

個案34(河南柘城縣人,男,20歲,初中文化,建築工人)——“總的說來,我感覺北京挺好,街道綠化、交通都不錯。不過我總覺得北京人很瞧不起外地人,特別是我們這些民工。其實,我們和他們不是一樣嗎?我們憑自己的勞動吃飯,自已養活自己,他們沒有理由瞧不起我們。”

個案49(河南信陽人,女,21歲,高中畢業,保姆)——“我認為北京人有些欺負生人,尤其是我們這些從鄉下來的人。我當保姆的這戶人家的兒子和兒媳就老是認為鄉下人無知,言語裏透出不屑和鄙視的樣子,這最讓我反感。”

從這些個案資料不難看出,市民對民工人格平等權的侵犯,給他們精神上帶來了多麼巨大的痛苦!正如民工自己所說,城裏人沒有絲毫理由可以歧視他們。人們經常說鄉下人有“小農意識”,其實,從城裏人對民工無端的歧視可以看出,“小市民意識”比“小農意識”更可怕,其危害也更烈!如果說,民工的物質權益保護不易,那麼,他們的精神權益保護、人格平等權的保護則更難,因為這種保護不能訴諸什麼法律、製度,而隻能寄希望於城裏人的“良心發現”,寄希望於他們道德修養的提高及其“小市民意識”的消除。這是一個更加漫長的曆史進程。

為了生活得好一些,民工們背井離鄉,來到了城市。城市與鄉村的巨大反差,使他們感到陌生和迷惑,當然也刺激了他們的欲望,悄悄地瓦解了他們原來的內心世界。城市離不開他們,可又在根本上拒絕他們:他們永遠與城市隔離著,永遠是異鄉客,永遠是局外人。在城市人的眼中,他們肮髒、粗野、沒有教養,是一股盲動的力量,擾亂了城市的秩序,威脅著城市人的生活,城市人常常用高傲冷漠的目光俯視他們,或是避之惟恐不及。然而,他們也是人,也有人的尊嚴,不可能不感受到城裏人對他們的不友好的態度。大概要等他們回到家鄉,作為見過世麵的人向鄉親們炫耀城市的新奇和闖蕩的傳奇的時候,才會獲得一種不知是真是假的肯定。可在城市,麵對城市人有意無意給他們設置的有形無形這樣那樣的壓抑,他們深受刺激的內心將做何反應?無奈?麻木?憤憤不平?惡作劇?報複?或者走向犯罪?這足以引起城市人的警惕也足以引起真個社會的關注,關注民工們躁動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