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櫥窗(1 / 1)

櫥窗

海海喜歡都市生活,喜歡鬧市區中各種靚麗的櫥窗。

櫥窗,與都市文化有關,櫥窗裏麵放著商品,上麵打著燈,給人一種看得見,摸不著的距離感,非常吸引人,櫃台也會有這個效果,但是櫃台畢竟是實用主義,而櫥窗則自帶廣告功能,尤其在夜晚,城市燈火通明,鬧市區亮晶晶的,很大的功勞歸功於櫥窗。

一件東西,包裝以後就是不一樣了,設計一個logo,畫了幅畫,裱起來,用玻璃紙裝起來,價值倍增的感覺,藝術品尤其,恰巧,櫥窗裏的商品一般都是時裝,工藝品之類的,不會出現熱水瓶,等等。

一般比較醒目,也不怎麼會出現珠寶,因為再硬的玻璃,配上超好的東西,在視覺之下,都會覺得缺少安全感。

櫥窗確實很美,讓人向往有錢人的生活,到了一定的檔次,有錢沒錢無所謂了,但是很窮也不行,因為要買一塊玉,不用幾百萬,愛玉的人喜歡就行,懂玉,會品就行,若是很窮,會無法契合自身的審美,買了幾百塊的玉,有點難品。

櫥窗給人一種曖昧的距離感,非常有時尚精神,有商業頭腦,若是進了菜館,各種菜都放在桌上,讓你自己選擇,雖也是一種營銷手段,搞得親切,大氣,雅俗共賞,可是卻沒有櫥窗的美感。

太陽眼鏡就有類型的功效,戴上去,眼鏡後麵就神秘兮兮,是否摘掉以後,更帥了呢?包裝是會加分的,尤其在藝術領域,當然,到了達芬奇的高度,估計真是扔掉的失敗作品也當寶了。

不遠不近,剛剛正好,白領,小資,還有奮鬥空間,也能享受品味,算是上了層次的,藝術家不同,藝術家有窮的,有富的,但不需要品味時尚,因為他們是領導時尚的,品味不是一般的高。

像看不懂的文藝電影,往往被人津津樂道,因為探索空間大,雖然看不懂,但是片子絕不是等閑之輩,感覺不是庸俗之流,不能說看不懂,覺得好,就是裝,因為藝術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藝術不是加減乘除,而且往往是與之相反的,越清晰,往往越不是藝術了。大師的作品之所以牛,因為他們準確,他們由模糊到清晰,非常天才。

櫥窗的時尚感覺就是藝術的初級階段,不遠不近,給你朦朧美,但又很清晰地展示,畢竟是商品,不是小說,不是戲劇,好的藝術都是要你參與的,是流動的,音樂,你得陪著,文字,你得陪著,唯有雕塑,繪畫,看似可以一目了然,然而,其實是領略了冰山一角,藝術的學習,增加了修養,反過來,有了藝術眼光,那麼冰山一角就成了窺一斑而見全豹,培養的是藝術眼光與修養,學習欣賞,就要提升品位,若無法提升品位,那就換換藝術門類,培養興趣,若是一直裝,裝了十年還沒牛,那真是方法出了問題。

櫥窗,不遠不近,玻璃又有鏡子的感覺,路人過去還可以照一照,多好,美麗的東西會互相傳染,真正的品味,是眼光,在生活中,甚至有點超越了藝術。

要問藝術修養,眼光怎麼來,學習,請教,獨立思考,和磨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