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品香感悟與境界(3 / 3)

四句燒香偈子,隨香遍滿東南。

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

萬卷明窗小字,眼花隻有斕斑。

一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閑。

這不但是聞香的寫照,也是對人生的感悟。對香味的感悟使他達到了“心閑”的境界。

品香的三個境界,實際上就是從對事物表象的感覺,上升到對事物抽象的概括,然後再上升為哲學層次的感悟。品香時的各種因素千變萬化,品香人的個人學識、生活經曆、人生追求不盡相同,品香的感覺、感知、感悟也一定會異彩紛呈。品香的美妙也正在此。

香如人生。

丁謂

字謂之,後更字公言。生於太祖乾德四年,卒於仁宗景祐四年(966—1037)。江蘇吳縣人。

太宗淳化三年(992)進士,真宗天禧四年(1020)擔任宰相,乾興元年(1022)封晉國公,同年七月因雷允恭山陵事件被貶海南崖州司戶參軍,在此撰寫《天香傳》,其後又徙光州,卒於光州。

早年擔任福建路轉運使,監造北苑貢茶近五年,茶中入香使他對香料熟悉。後久值禁中,知曉宮中用香,見識過上品香料。乾興元年(1022)被貶海南,得以親自到崖香產地考察,寫出《天香傳》,確立了中國香學品評標準:味清、煙潤、氣長。對海南崖香進行了分類別級:四名十二狀,四名為四個別級,即沉香、棧香、黃熟、生結。十二狀是崖香的十二種形狀。說明北宋時期廣州為香料的主要貿易港口。丁謂是中國首屈一指的香學大師。

沈立

字立之。生於真宗景德四年,卒於神宗元豐八年(1007—1085)。安徽和縣人。

仁宗天聖年間進士,曆任益州判官、滄州知州、右諫議大夫、江寧府知府,提舉崇善觀。

藏書豐富,自輯成《香譜》,為北宋最早之香譜。記載香事最為豐富。沈立《香譜》已佚。

蘇軾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生於仁宗景祐三年,卒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036—1101)。四川眉山人。

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士,嘉祐六年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外放杭州通判。神宗元豐二年因“烏台詩案”入獄,後被貶黃州。哲宗即位後升任翰林學士,後因反對舊黨,以龍圖閣學士身份,任杭州太守,哲宗紹聖五年(1098)被貶儋州(海南)昌化軍。

蘇軾一生與香結緣,香氣伴隨著他一生不斷的貶遷流徙。到海南後他更是親密接觸了崖香,對崖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沉香山子賦》,準確描述、高度讚揚了海南崖香。

黃庭堅

字魯直,號山穀道人。生於仁宗慶曆五年,卒於徽宗崇寧四年(1045—1105)。江西修水人。

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曆任葉縣縣尉、國子監教授、校書郎、秘書丞、涪州別駕等。

一生愛香成癖,詠香詩文眾多,更能親自調配香方,選擇香品嚴格,鑒香品香水平高超。有著名的黃太史四香名世。他與蘇軾常常贈香為禮,詩詞唱和。黃庭堅品香審美境界高超,評香跋文雋永清麗,令人回味無窮。

洪芻

字駒父。生於英宗治平三年,卒於高宗建炎元年(1066—1127)。江西建昌人。

哲宗紹聖元年(1094)進士,曆任黃州錄事參軍、推官、宣德郎、左諫議大夫。

他所著《香譜》為現存最早、保存較為完整的香譜,其中對於曆代用香史料、香品、用香方法、各種合香配方均廣而收之;並將香事分為香之品、香之異、香之事、香之法四大類,為其後各家香譜依循。

顏博文

字持約。生年不詳,卒於高宗紹興二、三年間(?—1132、1133)。山東陵縣人。

徽宗政和八年(1118)進士,任秘書省著作郎官,因參與張邦昌立偽帝事,南渡後貶為澧州安置,紹興二年又移賀州安置,不久即卒。

所著《香史》時間在徽宗政宣間。《香史》雖佚,但從陳敬《香譜》所輯之文知道《香史》有四項特色:一是注重薰聞之法;二是注重品香環境;三是仔細說明合香的修治合和之法;四是對古人所用香料進行了詳細考證。

曾慥

字端伯,號至遊居士。生年不詳,卒於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2)。福建南安人。

靖康初為倉部員外郎,因參與張邦昌立偽帝事,高宗紹興元年(1131)罷官,秦檜當國時任湖北京西路宣撫使,紹興二十一年(1151)知廬州,次年卒於任上。

曾慥《香譜》、《香後譜》成書於高宗紹興六年(1136)。《香譜》主要是輯沈立香譜。《香後譜》則純為曾所編,刪取精到,對前朝香之史料多有記載,亦不乏本朝香史。所載香方多以君臣佐使配伍為則。

葉廷珪

字嗣忠,號翠岩。生卒年不詳。福建甌寧人。

徽宗政和五年(1115)進士,曆任德興縣知縣、福清知縣、太常寺丞、兵部郎中、高宗紹興十九年(1149)知泉州軍州事兼市舶司。

葉廷珪管理泉州市舶司期間,從蕃商訪探香料貿易實務,寫下了專論南蕃諸香的《南蕃香錄》一書,記錄了海外香料與貿易之事。此書廣為宋人引用,成為地方與海外貿易和物產記錄範例,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趙汝適

字時可。生於孝宗乾道六年,卒於理宗紹定四年(1170—1231)。

光宗紹熙元年(1190),以祖澤補將仕郎,曆任從政郎、文林郎、紹興府觀察判官、武義知縣、臨安府通判、朝請郎。寧宗嘉定十七年(1224)任福建路市舶司提舉。

寶慶元年(1225)趙汝適《諸蕃誌》成書。該書的下卷《誌物》,記錄了輸往泉州港的主要商品四十七種,兼論海南各地物產,詳細記錄了香材的產地、性狀、製作和用途。具有較高史料性價值。

範成大

字至能,號石湖居士。生於徽宗靖康元年,卒於光宗紹熙四年(1126—1193)。江蘇吳縣人。

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國,乾道八年知靜江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管理南方諸蠻。後曆任成都、建康等地行政長官,淳熙時,官至參知政事,後因與孝宗意見相左去職,晚年隱居故鄉石湖。卒諡文穆。

範成大《桂海虞衡誌》專設《誌香》一篇,記載各地及交趾所產之香。他高度評價海南崖香,對崖香認識到位,品評準確。

周去非

字直夫。生於高宗紹興五年,卒於孝宗淳熙十四年(1135—1187)。浙江溫州人。

孝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曆任靜江府縣尉、州學教授、通判等職。

周去非淳熙五年(1178)著《嶺外代答》一書,記兩廣的物產風俗。其中《香門》專篇,記錄香品七條十一種。但多從範誌,亦補充範誌所記,對於宋人香品產地及特性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陳敬

字子中。宋末元初人,生卒年不詳。

河南洛陽人。

所著《陳氏香譜》為其子陳浩卿刊刻完成。該譜凡古今香品、香異、諸家修製,印篆、凝和、佩薰、塗傅等香,及餅、煤、器、珠、藥、茶,以及事類、傳、誇、說、銘、頌、賦、詩,莫不網羅搜討,一一具載。是宋末元初集大成式的香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