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有人逐臭,天生鼻孔司南。
但印香嚴本寂,不必叢林遍參。
我讀蔚宗香傳,文章不減二班。
誤以甲為淺俗,卻知麝要防閑。
——宋·黃庭堅《有聞帳中香以為熬蠟者戲用前韻二首》
一、崖香風行兩百年
北宋早期至南宋乾道年間的兩百多年,國人推崇的是海南崖香,認為它冠絕天下,一片萬錢。宋朝是個崇文抑武的朝代,文人士大夫的愛好往往決定著整個社會風尚。海南崖香氣味清雅蘊藉,正好與文人追求的中庸之道相吻合,而舶來香張揚霸氣與之相悖,所以追捧崖香。當時的文人士大夫認為崖香的香氣和韻味是其他任何產區沉香無法比擬的,是最高級別的香材,整個社會競相追求,擁有崖香成為當時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宋真宗時的宰相丁謂因撰寫《天香傳》,成為為沉香立傳第一人。他對宮廷用香熟悉,因獲罪流放而親自到崖香產地——海南考察,這些獨特的人生經曆,使他對中國香文化的認識達到一定高度。在《天香傳》中他評價崖香:
文理致密,光彩射人,斤斧之跡,一無所及,置器以驗,如石投水,此寶香也,千百一而已矣!夫如是自非一氣粹和之,凝結百神祥異之含育,則何以群木之中,獨稟靈氣,首出庶物,得奉高天也。
紋理細密堅實,結香如石,入水即沉的崖香,被他稱為“寶香”,是凝聚天地精華的精靈。
在《天香傳》裏他還拿崖香同“與黃金同價”的占城所產沉香相比:
然視其(占城沉香)爐煙蓊鬱不舉,幹而輕,瘠而焦,非妙也。遂以海北岸者(海南崖香)即席而焚之,其煙杳杳,若引東溟,濃腴湒湒,如練凝漆,芳馨之氣,持久益佳。
一代文豪蘇軾,一生屢遭貶遷,崖香的清馥之氣一直陪伴著他,撫慰著他那顆苦難而高傲的心靈。他在膾炙人口的《沉香山子賦》中,盛讚崖香,貶低占城香:
矧儋崖之異產,實超然而不群。既金堅而玉潤,亦鶴骨而龍筋。惟膏液之內足,故把握而兼斤。顧占城之枯朽,宜爨釜而燎蚊。
自稱“如我有香癖”的黃庭堅,是宋代首屈一指的香學大師,對香的品鑒和寫香詩文在宋代無人能及,他須臾不可離香,製香非海南崖香不用。
蔡京之子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五“水沉”條雲:“(沉香)產占城國不若真臘國,真臘國則不若海南,諸黎洞又皆不若萬安、吉陽兩軍之間黎母山,至是冠絕天下之香,無能及之矣。”
葉廷珪《南蕃香錄》雲:
(蓬萊香)出海南山西。其初連木,狀如粟棘房,土人謂棘香。刀刳去木而出其香,則堅致而光澤。士大夫曰:蓬萊香,氣清而長。
趙汝適在《諸蕃誌》中也高度評價海南崖香:“土產沉水、蓬萊諸香,為《香譜》第一。箋、沉等香,味清且長,瓊出諸蕃之右,雖占城、真臘亦居其次。”
南宋詞人範成大乾道年間擔任靜江知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以親身所見寫成《桂海虞衡誌》,專列“誌香”一章,記載南方產香種類,其中以海南崖香最佳。
陳敬《陳氏香譜》卷一引陳正敏雲:“水沉出南海…香氣清婉耳”。
此外,洪芻、周去非、葉寘等香學大家都對海南崖香讚譽有加。包括有宋一朝的所有香譜、香學論著都是推崇海南崖香的。
北宋時期是中國香學發展的高峰時期,也是中國香學的成熟時期。從皇室貴族、文人士大夫到社會大眾無不愛香成風,眾多的香學大師和香學著作星光閃爍,這些都促進了中國香學的完整形成。中國香學在此時成為既有理論支撐,又有製作品聞方法和心靈感悟的完整體係。同時,也奠定了崖香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所以,我們說研究中國香學不能不研究宋代,不能不研究崖香。
二、登流眉沉香流行兩世紀
崖香是香中上品,這是北宋的香學大家和愛香之人的共識。但這種情況,在12世紀中葉以後發生了改變,南宋乾道年間,海外舶香“登流眉”沉香開始登場,並且流行開來。
登流眉是泰國南部位於馬來半島的古國,亦稱丁流眉、丹流眉、登樓眉。曾一度為真臘國屬國。《宋史·外國列傳》記載,鹹平四年(1001)該國遣使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此後,長期與中國通商交流,是曆史上著名的沉香產地。
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沉水香”條記載:“頃時,(海南沉香)價與白金等,故客不販,而宦遊者亦不能多買。中州但用廣州舶上蕃香耳。唯登流眉者,可相頡頏。”葉廷珪《南蕃香錄》說海南崖香:“品雖侔於真臘,然地之所產者少,而官於彼者乃得之,商舶罕獲焉。故值常倍於真臘所產者。”這些記載表明當時海南崖香產量稀少,隻有當地的官員能夠得到,商船上的香販很難獲得,加上價高,已無獲利空間。12世紀下半葉,廣州進口大量沉香,成為中州用香主要來源。其中“登流眉”沉香被認為可與崖香品質相媲美。範成大在《桂海虞衡誌》中也有記載:“中州人士但用廣州舶上占城、真臘等香,近年又貴丁流眉來者。餘試之,乃不及海南中、下品。”這裏範成大明確指出,登流眉沉香受到中國消費市場的歡迎是“近年”的事,結合範書的成書時間,這個“近年”也就是乾道年間(1170年前後)。盡管範成大本人認為登流眉沉香不及海南崖香品質,但在民間卻大為流行。有些香學專家甚至認為它氣味馨鬱,可與海南崖香相提並論。《嶺外代答》卷七“沉水香”條雲:
沉香來自諸蕃國者,真臘為上,占城次之。真臘種類固多,以登流眉所產香,氣味馨鬱,勝於諸蕃。若三佛齊等國所產,則為下岸香矣。以婆羅蠻香為差勝。下岸香味皆腥烈,不甚貴重,沉水者,但可入藥耳。
南宋葉寘的《坦齋筆衡》則更為明確地說:
範致能平生酷愛水沉香,有精鑒。嚐謂廣舶所販之(為)中、下品(遠不及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