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小交通網(2 / 2)

“劉局,喬總。”李嘉胤走上前打了個招呼,劉滿和喬盛泰皆點頭回應了一下,然後靜靜地看著他。

“冒昧打擾,還望莫怪。”李嘉胤把姿態放的很低,“不知兩位長官可有時間,移步一敘?”

劉滿頓時眉頭就皺了起來,倒是喬盛泰饒有興趣的看著這一幕,他看得出來,李嘉胤是來找劉滿的,不關他事,他樂的看熱鬧。

“有什麼事李縣長大可直接說。”很明顯,劉滿並不願意搞得神神秘秘的,但礙於李嘉胤夏侯侍從出身的履曆,不好做絕。

李嘉胤沒辦法,再說,反正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他點了點頭道:“是這樣的,不知交通局夏二年的規劃做了沒有?如果有什麼需要我三義縣配合的地方,還請劉局盡管提出,我縣必將全力支持。”

明白了!

劉滿了然的和喬盛泰對視一眼。

因為夏凡的關係,夏國群臣普遍認同“要致富先修路”的觀點,都對修路事業情有獨鍾。

在三義縣納入旗下設縣治理後,通往三義縣的道路需要整修是肯定的,但,夏國現在三縣一鎮,哪兒的路不需要通?即便交通網初步織成的起點、平安兩縣依舊不嫌滿足,而這些在交通局的規劃安排中,都榜上有名,區別隻在於落實先後。

其實,李嘉胤想要的就在於這個落實先後,三縣整個聯通是早晚的事,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早一點聯通,早一天聯通,三義縣的發展就快一天,如今起點縣和平安縣已然通過山中101國道混為一體,穩定的三角結構就差三義縣這一環了,於情於理,修建一條從三義縣城至交河鎮的國道,鏈接平安401縣道,融入整個交通網都應該屬於優先選擇。

但劉滿覺得李嘉胤的野心不會止於此,因為這條國道本身就具備重大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即使他不來提醒,交通局也會自覺將其排在規劃表前列。

但次一級的縣道就不一樣了,除極個別外,誰先誰後影響不大,完全看劉滿的心情,或者夏凡親自幹預。

那麼——

“李縣長是要有大動作啊,可否說說,是欲往南?往北?抑或往東?”劉滿笑眯眯的道。

三義縣北部和東部無甚區別,同樣的開發無力,相對而言北部還好一點,畢竟有一條大動脈——交河,交河沿岸的人口還是很密集的,但三義縣的東部區域可以說有八成還處於原始狀態,當初夏凡穿越的時候正好離人煙不遠,如果直接給傳送到森林深處,估計就沒本書什麼事了。

所以,三義縣的精華區域隻在縣城附近以及沿交河南下直至星星湖這一溜,聚聚著三義縣七成的人口。

劉滿心裏琢磨著,李嘉胤最好的選擇應該就是修一條連接三義縣城到星星湖北岸的縣道,加深對精華的南部內陸地區的統治力度,假若真是如此,劉滿也不介意賣個好。

然而他隻猜對了一半,南部動脈要修,但李嘉胤顯然不是這麼容易滿足的人,他還隱晦的提出了一個請求。

三義縣城和起點縣城、平安縣城不同,早在三義城時代,它的風格就已定型,那就是它是由一座主城和環繞四周的十二座衛星小鎮(土圍子)組成的特色鬆散式城市,而這些衛星小鎮中,近的離主城隻有兩裏,遠的也不超過十裏地。

李嘉胤的想法就是,仿照夏國的大交通網,編織一張小一點的交通網將它們全部串通在一起,然後化鎮為區,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大三義城”。

不得不承認,這個想法很不錯,很有前瞻性,也很有搞頭,工程量馬馬虎虎能比得上一條國道,但,它並不屬於緊要項目,也就是說即使建成,能起到的作用尚不及一條普通的縣道,無論是往北還是往東。

不要忘了,東、北部現在是顯得蠻荒,沒有開發價值,那是因為現在的東、北部人口少,而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的夏二年,朝廷必將大規模向該地區移民,充實其地,達到徹底掌控,到時候,從三義縣城往北或往東的縣道立馬就體現出價值來,不比那勞什子“小交通網”重要?

於是,劉滿裝作沒聽懂李嘉胤的暗示,隻是表示會優先實現貫通三縣的戰略,然後“適當考慮”修建南下星星湖縣道的提議。

雖然結果不完美,但李嘉胤也隻能無可奈何的接受並表達了謝意,雙方告辭分開後,李嘉胤帶著兩個保安,走在回家的路上,一邊走,一邊想著,‘是不是該找時間直接向君上兜售自己的“小交通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