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何況,在這個信息時代,我還是“軟件工程師”的搖籃——北大青鳥集團的加盟中心的董事長,可我連電腦的開機、關機都不會。我必須不斷地學習。因此,無論工作多忙,每天晚上8點到8:55鐵定為學習時間,學習工作與事業必需的技能與知識。有時為適應特殊情況還要安排白天的時間集中培訓與學習。在鐵定的學習時間,空間不能拘泥於辦公室,可以到行政辦公室、教師辦公室、教室、學生宿舍,以利於蹲點時抽查、督促員工的工作。形式上,除了向書本學習外,也包括向周邊的領導、老師、朋友、學生學習,還可以通過DVD聽錄音、看錄像。
那麼,每天其餘的時間,就是用來工作了!世間萬事,不能夠一天做盡,隻能循序漸進。關鍵的、重要的事情先做,次要的事情後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不做。而在做事的過程中必然涉及到人。人際關係又是第一生產力,人脈是萬不可斷的。但習以為常的飯局,喝酒啊,扯談啊,然後洗腳、按摩、洗澡啊,確實要浪費人生大部分工作與休息的時間。為了這寶貴的黃金時間,人生必須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學會拒絕。與工作和情誼無關的飯局一概拒絕,休閑、娛樂一律免談。但人生的樂趣不僅僅在於工作,所以親情、友情、愛情的邀約可以有計劃地列入每天工作的時間範疇內,把它當作彼此的興奮劑和事業的催化劑。
什麼時候計劃每天工作呢?每晚8點55分至9點,在日記上按輕重緩急,詳細規劃次日的工作日程,然後遵照執行。
實現夢想,僅僅管理好時間是遠遠不夠的。一個人,再辛苦,永遠隻能做好一份工作,賺一份工資。我在1997年到2000年,當一個普遍的老師,教書,3年收入還不到5000元。後來當校長,組織全體員工,辦好高平中學,一年創造的價值就是幾百萬元。2004年當董事長後,依靠各校校長及全體員工,每年創造的價值更在千萬以上。是的,依靠個人,隻能賺小錢;依靠團隊,才能賺大錢,創大業。我必須打造一個強有力的團隊!
10年創業曆程,使我懂得:團隊不外乎集團內部員工團隊和集團外部朋友與合作夥伴團隊。
對於集團外部朋友與合作夥伴團隊的打造,堅持“三有”原則——有信:“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凡承諾朋友的事,必為其“兩肋插刀”,決不推卸責任;有利:本著“有錢大家賺”的原則,互惠雙贏,不拘小利,所謂“財聚人散,財散人聚”;有情:傳統節日,或發短信,或登門造訪,朋友個人紅白喜事與之分享,“腳步為親,人到人情到”,歲末年初,不得大意。
而對於集團內部員工團隊的打造,應遵循如下5個步驟:
其一,員工招聘。因崗聘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凡多餘的人和機構一律砍掉。為避免招聘時“湊合”用一下,結果導致合同期內退也不好,不退也不好的“雞肋員工”,一開始招聘時就要給求職者正規、權威的感覺,把好麵試關。麵試要通過部門主管、校長、董事會3關方可簽約。有時,我們一下子確實招不到優秀的員工,那就招合適的員工。人是逼出來的。一方麵,要建立末位淘汰製,給員工必要的危機感;另一方麵,要確信有好的主管才會有好的員工。優秀的員工源自主管日常的傳、幫、帶。首先,傳遞信息。員工是通過主管形成對學校與集團的認識。其次,幫助員工實現價值提升,適應崗位工作,並讓員工在價值提升過程中產生感恩心態。最後,帶領員工達成工作目標。實現了目標,同時讓員工取得合理的回報。
為加強對主管幹部的培訓與管理,全麵推行高平辦學模式,讓他們在傳、幫、帶好員工時起關鍵作用,我決定對集團各部實施改革。董事長直接管各分校校長及支部副書記,然後與各校教學、德育、後勤副校長、采購、辦公室主任對應,設置集團教學、德育、後勤、采購部及辦公室,統一各校管理模式與標準,不搞以各校校長為中心的“百花齊放”。並且各級主管都從下一級員工中擇優產生,不搞“空降兵”。
其二,薪酬考核體係。
有付出必須有報酬。要讓員工清楚自己付出多少能夠得到多少,在人人平等的工資製度的約束下,才能形成員工的穩定。
而考核是團隊建設的保障。用考核的指揮棒功能可以加速員工的成長,激勵他們向上的激情。考核目標實事求是地調整可以實現管理的張弛有度,考核內容的調整又能使員工看清前進的方向。同時,對管理者的考核更可以加強主管在團隊中的主導作用,帶出一批好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