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用心中的愛,呼喚著太陽!釋放巨大能量,讓燈光滿城、滿鄉,讓世界映得更加透亮。

――作者摘記

序歌

夜幕籠罩古城,萬盞燈火閃爍。中秋時節,天氣已頗有些涼意。我坐在燈下,翻閱著連日來采訪榆林供電局送電處的筆記,那藍天下廣袤厚重的黃土地,那一基基矗立於險坡峭崖上的鐵塔,那一條條沿溝扶搖直上的銀線,那在施工現場生龍活虎、接受采訪時卻憨厚得說不出話來的施工隊員……紛至遝來的鏡頭在我的腦海中閃現,同時又讓我的思緒飄了很遠很遠。

他們走過多少個含辛茹苦而又頗為自豪的足跡呢?一股按捺不住的激情使我拿起筆來。

來自現場的報道

天(橋)――綏(德)11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是榆林電網的一條大動脈,是榆林地區經濟建設的生命線,大動脈每分每秒都必須暢通無阻。80年代後期,隨著神府煤田的大規模開發,高耗能工業的迅速興起,環境汙染成為府穀縣周邊地區的一大公害,同樣也嚴重影響著電力設施的安全運行。1991年上半年,“大動脈”府穀段連續發生兩起汙閃事故,造成局部停電,嚴重影響了榆林地區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用電。消除這一重大隱患迫在眉睫。為此,榆林供電局決定,由送電處負責施工,高壓帶電作業,用最短的時間、最安全的措施、最優質的施工,將該段線路全部改換為防汙絕緣瓷瓶。

該段沿線多為黃土梁峁丘陵區,溝壑縱橫,岩石裸露,地形支離破碎,水土流失嚴重。8月又是陝北一年多雨的季節,高壓帶電作業頗具危險性,任務十分艱巨。

報道之一:我到達府穀縣城的第一個夜晚,便找到了榆林供電局送電處兩位負責同誌,索性同他們交談起來。

“送電線路好比是人的動脈,給工農業生產輸送著血液,是十分重要的電力設施。送電工非常辛苦,常年野外施工,風餐露宿,整天鑽山溝,爬大山,和岩石、水泥杆、大鐵塔、粗鋁線打交道,每天不是抬就是扛,體力勞動十分繁重。尤其是在高空作業,幾十米高的鐵塔上上下下令人心虛目眩。夏天烈日曝曬,不知要脫掉多少層皮;冬天北風呼嘯,手一摸冰冷的鐵料刺骨寒心。”劉文樹主任呷了一口茶水,繼續說道:“但總是要有人去從事這項工作的。如果沒有老一代送電工人的獻身精神,就不會有今天的送電事業;如果沒有我們新一代送電工人的無私奉獻,也不會有送電事業明天的大發展。”

“這次工作任務重,質量要求高,技術要求嚴,我們從各個方麵都做了充分準備。再大困難,再苦再累,也一定要打勝這一仗!”坐在我旁邊的王綏生副主任接著說道。

我被他們博大的胸懷深深地感染了。送電工的甘苦究竟如何,我決意跟隨他們到施工現場去采訪。

報道之二:第二天,在破曉時的寒氣裏,我跟隨著16名施工隊員出發了。他們每人肩上扛著重達30多公斤的瓷瓶和工具。兩位負責同誌走在隊伍的最前麵,不時地招呼著後麵的隊員。

一座山,又一座山;一道溝,又一道溝。走在崎嶇陡峭的小道上,我不由心裏發慌,還忍不住往下看――越往下看,越有點顫。抬頭再看,已經落後了他們一大截子距離。待爬上山,早已是上氣不接下氣。

這時,他們已經開始安排全天的工作任務。工作負責人認真地宣讀著工作票,技安員反複強調著注意的事項。兩個行動小組很快便進入到各自的工作麵。

片刻,兩名隊員幹淨利落地登上一基30多米高的鐵塔。“注意保持安全距離!”“請係好安全帶。”安全監督員劉三才不時地向塔上的隊員提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