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插上騰飛的翅膀――榆林電網調度自動化工程建設紀實(2 / 3)

為使工程順利進行,局裏從基層單位抽調了五名技術骨幹成立了遠動班。生產技術科科長喬祝明帶領有關人員走南闖北,深入蘇州、臨沂等八個地調單位、十餘個生產廠家深入考察,取經探寶。

6月,榆林供電局對工程建設有關重大問題作出決策。技術力量雄厚的西北電管局電力通信自動化公司承擔了該工程的設計任務;本著“技術先進,可靠性好,經濟、分散、開放”的原則,經過反複比較,選用國內最先進的由山東大學研製的調度端設備。

7月,遠動班的五位同誌趕赴山東進行強化培訓。

8月,《榆林電網調度自動化施工設計圖》通過審查。

11月,設備基本到位,工程進入實施階段。

榆林供電局上下一心,決心使榆林電網調度自動化工程成為“設計優秀,質量優良,設備先進,投資省,速度快,效果好”的優良工程。

第三樂章 ――無私奉獻同心曲

陝北的冬季是寒冷的,可建設者們的心是火熱的。

首先進行設備安裝的是全區容量最大的府穀110千伏變電站。為了培養人才,鍛煉隊伍,遠動班、通信班的專業人員與承擔安裝任務的西北通信自動化公司的技術人員密切協作、並肩作戰。

每安裝一個變電站,必須重新敷設六七十根電纜。建設者們頂著刺骨的寒風,冒著零下20多度的低溫,在電纜溝道裏爬上爬下,凍得手腳僵硬,可他們還是嚴格每一道工序,耐心細致地敷設好每一根電纜,決不放過每一個細小的問題或缺陷。

12月26日,在調試府穀110千伏變電站設備時,出現通道波形不正常情況。為了確保工程質量,通信班長袁建軍與全班同誌認真分析、研究,找尋解決辦法。王平、何瑛等同誌不辭辛勞,三次往返於榆林、神木、府穀三個110千伏變電站之間。在榆林110千伏變電站進行監控的劉茂盛,全神貫注,一絲不苟,穿著的大皮襖幾天都沒有離身。經過兩晝夜的艱苦奮戰,調試終於完成。

1995年元旦,府穀110千伏變電站及調度端設備安裝調試完成並進入試運行。就在同一個月,榆林110千伏變電站也投入試運行。

“軍令狀”闖出開拓路

榆林供電局為了培養自己的人才,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價,1995年6月,局長鄭思信會同一班人大膽決策:用我們自己的雙手去完成榆林電網調度自動化工程!這一重任落到了榆林供電局生技科全體職工身上。科領導和遠動班的同誌感到自己肩上擔子的沉重。他們知道,等待觀望是沒有出路的,隻有執著地去幹,才是正確選擇!他們立下軍令狀,接受了這一艱巨任務。他們實施了嚴格的目標管理製度。堅持在工作前精心安排部署,工作中跟蹤檢查到位,工作後認真分析總結。

施工中,局領導鄭思信、蘇錦厚反複強調,這一項全新工程,對榆林電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定要建設好。他們多次深入施工現場,研究解決財力、物力、人力方麵的實際問題。

一道道難關被他們闖過去,一座座變電站安裝調試合格。建設者們用實際行動,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展示了榆林電力職工的聰明才智,證明了他們的勇敢和無畏。

榆林電網調度自動化工程在榆林電力建設史上又寫下了光輝動人的篇章:

――在陝西地調自動化通信係統中居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