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災後斷電,使青山以南受災群眾磨麵吃飯都成了問題,電力局選派精兵強將,連續奮戰了四晝夜,於8月30日10時恢複了青山鄉政府駐地供電。10月5日,當赤地村恢複供電時,當地幹部群眾感激地說:“真沒想到,電力局這麼快就讓我們用上了電,我們不再為磨麵發愁了。”
洪災使商南縣護城大堤多處出現險情,電力局克服人員少、救災任務重的困難,從後勤和機關抽調15名職工,參加搶險護堤,並緊急調撥照明器材,保證了大堤夜間巡查和搶險之需。
正是這樣一支團結戰鬥的集體,在抗洪搶險的關鍵時刻,奮起抗擊,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一位和線路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職工飽含深情地說:“洪水可以衝垮線路,卻衝不垮我們電力職工的意誌!早一天送電,就可以為災區群眾戰勝洪魔多增添一份信心和力量。”
“7?9”洪災後的第13天,就恢複了9個受災鄉(鎮)政府駐地的供電,除12個重災村外,其餘受災村基本恢複了供電。
“8?25”洪災後的第二天中午,便恢複了對城區的供電。10月上旬又陸續恢複了城關鎮和過風樓、試馬、兩岔、青山鄉等五個鄉(鎮)政府所在地的供電。
村電工郭良春的家被洪水衝得無影無蹤。他在搶救群眾時,不幸被倒塌的房屋埋在廢墟中。在醫院裏,他自信地說:“隻要人活著,就有指望,出院後,先恢複村上供電,再考慮蓋新房。”病床前,淚水流成了一片。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是顧大家,還是保小家?在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洪水麵前,我們的電力職工深明大義,心係百姓,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前者,他們在災區幹部群眾中築起了一座摧不垮的精神堤壩。
這是一個讓人揮之不去的動人一幕。
8月25日上午,陰雲密布,伴隨著一陣震耳欲聾的雷聲,大雨瓢潑而下。在外村抄表的青山鄉躍進村電工郭良春隻得滯留群眾家中。中午,山洪如脫韁的野馬肆虐橫行,良田瞬間被毀,房屋岌岌可危,許多群眾驚慌起來。郭良春麵臨嚴峻考驗:向後撤可以保證自己的安全,向前衝無疑是衝向危險,但卻有可能保護更多群眾的生命安全。麵對兩個選擇,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一個字:上!郭良春一次次把被洪水圍困在房屋中的群眾轉移至高處。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隻聽得“嘩啦”一聲,房屋倒塌下來,他被埋在了一片瓦礫中,群眾迅速將他救出,送往醫院。這次洪災中,他的妻子和三個孩子雖逃脫了滅頂之災,可他家的房屋卻被洪水衝得無影無蹤。當局裏領導和被救群眾看望他時,他自信地說:“隻要人活著,就有指望,出院後,先恢複村上供電,再考慮蓋新房。”在場的同誌不禁淚水浸滿了眼眶。
這是一個讓人難舍難別的感人一幕。
“7?9”洪災後,清油電管站會計殷詩賢在自己的家辦起了災民“避難所”,主動收留了40多名無家可歸的群眾。他拿出家中所有的衣被給災民用,家中的糧食也幾乎給吃光了,可他無怨無悔。離別時,他們彼此一遍遍地叮嚀,一次次地惜別,拉著的手怎麼也舍不得放開,忍不住的淚水一次次從眼角滑落。短短幾天,親情仿佛已凝聚了幾年,乃至無數無數的日子。
一串串閃光的名字、一段段刻骨銘心的故事讓人心動。“8?25”洪災的第二天,電力局司機司長恩家門前河水湍急,無法到達對岸,他便翻山繞道徒步10餘裏趕到局裏上班。修試工朱文學有病在家休息,洪災發生後,他主動到崗上班,積極投入搶險戰鬥。
湘河電管站站長李勝才,顧不得自家房屋進水,冒著生命危險,順著門前河道上殘留的橋墩爬到河對岸,逐村逐戶察看災情,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當他第三天返回家裏時,房屋已被洪水浸泡,危在旦夕。
新廟村電工劉保民家新建的兩層四間樓房和三間舊房被洪水洗劫,他把家人安排在村部住宿後,便和局裏的同誌一起投入到緊張的救災中。
回眸已經過去的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那些壯懷激烈的場麵依然曆曆在目。
1998年的商洛抗洪救災,將作為一部馭江蹈浪的英雄史詩,留在曆史的記錄中。
(原載《陝西省農電管理局簡報》1998年總第1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