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窟野河畔播明珠――神木電廠擴建工程綜合報道(3 / 3)

從1993年4月10日開工,到1994年7月17日正式並網發電,隻用了450天,比原計劃提前15天並網發電,比正常工期縮短100多天。

這樣的工程速度在榆林電力工程建設史上是從未有過的。

難忘的故事難忘的人

400多個日夜並不算長,然而對於神木電廠2號機組的建設者們來說,卻走過了一段漫長的路途,這裏的每一塊磚石、每一個部件都記載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1993年5月,正在打樁緊張之際,神木電廠廠長崔永堂突患急性闌尾炎,按醫生的要求應住院治療,然而,他卻不把這些放在心上,硬是在辦公室打著吊針,堅守崗位。

王鮮俠,這位幹練潑辣的女性,她的整個身心都讓擴建工程拴著,常常一連數日不著家。有一天夜裏,多日不見母親的小女兒在廠裏找到了她,急不可待地撲在了母親懷中說:“媽媽,我想你,都快把你的模樣給忘了,你回家吧!”聽著女兒那稚嫩懇求的話語,靠著女兒那張淌滿淚水的小臉,她的心不由得一動,鼻子有些酸。是啊!作為母親,她又能說什麼呢?!

在裝配地基試驗設備時,需要一隻壓力表,電話打到西安後,武寬毅然拋下在西京醫院做手術的妻子,用最快的速度,將購買到的壓力表捎回廠裏,解了工程的燃眉之急。

老工人王潤田是擴建工地安全員兼滲渠施工員,他和施工單位的工人在2米多深的石渠中爬上爬下70多天,光鞋子就磨破了4雙。

孟啟華是一位1971年進廠、曾經參加過神木電廠1號機組籌建的老工人。在基礎打樁的四五十天的日子裏,他和老搭檔尚國平堅持每天都蹲在現場,沒日沒夜地幹。

西安交大熱工儀表自動化專業畢業的工程技術員王誌寬,憑著紮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技術水平,先後16次對圖紙進行更改,僅鍋爐本體變更就達14次。

艱苦的施工條件,超體力的勞動強度,給建設者帶來了種種艱難困苦,但沒有人退卻,沒有人畏懼。

付萬雄,這位軋鋼工人出身的建築施工隊隊長,自進入工地就沒回過家,連此前他負責施工的地區二院工程決算都沒顧上去,使一些本該算回的資金白白給流失了。在他腦子裏,除了工程還是工程,連說夢話都在安排工作。短短幾個月就掉了十幾斤肉。

架子工張文福,已是年過半百的人了,麵對繁重的勞動,他一點也不甘示弱。扛鋼管,別人扛一根,他扛兩根,晚上收工累得連腰都直不起,可第二天照樣幹。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千家萬戶都沉浸在新春佳節的歡樂之中,山西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的職工卻放棄了和親人團聚的機會,大年初一依然奮戰在工地。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沒有回過一次家。

男兒有淚不輕彈,隻緣未到情深處。王文玲,這位剛強、能幹的年輕漢子,給人一種略顯深沉而又不乏熱情的感覺。當記者采訪他時,他飽含深情地說:“每個人都有妻室老小,也有七情六欲,有誰不想家呢?!可沒有大家,哪有小家?”說話間,他的眼圈已微微泛紅。

如果要問建設者們為工程犧牲了多少節假日,熬過多少夜,啃過多少幹饅頭,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因為,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不勝枚舉。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在生命、家庭和工程之間,建設者們心裏裝的隻有工程、工程……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一個目標――用力與火的奉獻換回光與熱的獎賞!

平凡的人有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有平凡的歌。

是的,當今天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托起一輪輝煌的太陽時,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異常甜蜜的笑容。

他們笑得是那樣豪邁、那樣欣慰!

結束語

車子載著我們駛離神木,坐在車上,思緒萬千。

集資辦電――火紅的事業!而且已經成為一條大政策。神木電廠擴建工程是改革的產物,也是對集資辦電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它標誌著榆林電網進入多元化辦電、超常規發展的新時期。

通紅的太陽親切地挨在沙漠上麵,染遍了整個沙漠,也染遍了在沙漠中逶迤而去的古老長城的輪廓。

車子在疾馳,沙漠向後退去。雖然在神木電廠隻逗留了短短幾天,我竟對這片土地有點戀戀不舍。

我向那些在大漠中鑄造輝煌的建設者們表示深深的敬意!也向那些因時間所限而未能躍上筆端的有名有姓的建設者們表示歉意。

窟野河將記住他們,那巍巍聳立的二郎山將記住他們!

(原載《走向彼岸》,獲榆林地區“‘信天遊’文學大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