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地區建築工程公司施工三隊,是一支屢建功勳的先進集體,在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他們卻異常活躍地奔波在全區各基建大工地,成功拿下了一個個優質工程。1993年7月,剛剛完成榆林地區第二醫院門診大樓施工任務的三隊隊員,顧不上清理滿身的塵埃,來不及休整滿身的疲憊,又風塵仆仆開進了神木電廠擴建工地。
在公司的支持下,三隊把工期和質量落實到班組、落實到人,層層負責,實行獎優罰劣,力求以嚴格的管理和人力、物力的大投入保證工程按期完工。三隊高薪聘請了高級技師,負責技術指導和監督。公司全力以赴,從各隊抽調技術尖子充實三隊力量,並將近60%的設備投入該工程中,僅紮架所用鋼管就達150噸,模板100多噸,還專門投資120萬元購置了塔吊等設備。
他們注重工程質量和技術革新。經過認真研究,反複實驗,在工程主體施工中,成功地采用防凍劑等保護措施,克服了冬季施工帶來的困難,縮短了工時。主體工程還被評為優質工程。
建設者們知道,這個工程是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集資搶上的。為了節約每一筆費用,預算中,總是反複掂量。按常規,土建施工的預算可上調5%,而他們卻在預算的基礎上下浮了3%,節約費用13萬元。在主廠房基礎開挖時,神木電廠職工硬是自己動手將500方土開挖完畢,僅用了3500元,節約費用2.65萬元。
在設備訂購中,他們在質量與價格上反複對比、分析。按陝西省電力設計院概算,購買一台除氧器需要資金9萬元,他們僅用6.3萬元便將該設備購回。在訂購行車時,生產廠家要價38萬元,采購人員竭力陳述陝北人民缺電之苦、擴建工程籌資之難,一再討價還價,最終僅用23萬元便購回。
為節省開支,外出采購人員能坐汽車的不坐火車,能坐火車的不坐飛機,住宿標準選低檔,來客上大灶,一碗羊肉麵便是對客人最好的招待。
在商品經濟發展的今天,哪一個新擴建工程不購置幾輛豪華小車,而伴隨他們的僅是一輛舊式的212北京吉普車。
按計劃,該工程總投資2640萬元,而實際工程造價為2500多萬元,節約140萬元。
承擔神電工程設備安裝的山西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的建設者們,拋棄國有大企業優越感的思想,響亮地提出:“幹一項工程,交一個朋友;創一塊牌子,占領一塊陣地。”
在安裝中,該公司提出“提高質量,縮短工期,改善服務,樹立樣板”的奮鬥目標,樹立“質量優,則企業興;質量劣,則企業衰”的意識,製定了“質量管理工作計劃”、“標準化工作計劃”、“全麵質量管理兼質量工作計劃”等嚴格的質量保證措施,做到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由於措施得力,2號爐本體1100多個焊口合格率達到100%,鍋爐耐壓試驗一次成功。
安裝汽機的周期按國家規定應為3個月,而他們隻用了兩個多月。
鍋爐本體安裝按國家有關規定要用260天,但他們卻僅用了35天便安裝完畢。僅用14天就保質保量地完成了烘爐、煮爐任務,比國家規程規定提前了79天。
神木電廠擴建工程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陝西省農電管理局領導郭永平、賈長青等先後來廠視察。榆林行署副專員李雄梧三次到廠檢查擴建工作。榆林供電局黨政工領導經常深入工地,現場辦公。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僅局長鄭思信就30多次來廠,了解工程進展,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在多方支持努力下,擴建工程在高質量、高速度地進行:1993年4月12日,水源和基礎打樁工程同時開工,6月30日竣工;
7月1日,主體工程全麵展開;
7月10日,主廠房基礎開挖;
8月15日,主廠房回填,山西工業設備安裝公司進廠;
9月13日,6米平台開始混凝土澆灌;
9月30日,6米鍋爐平台完成,開始設備安裝;
12月31日,長7米、重13噸的鍋爐汽包一次吊裝成功;1994年4月8日,35噸鍋爐本體安裝完畢;
4月15日,鍋爐水壓試驗一次成功;
4月30日,除塵器煙風管道、化水係統、汽輪機輔機安裝完畢;
5月17日,土建主體工程進行驗收,工程被評為優質工程;
6月10日,廠2號機備用變投運,各種輔機開始空運;
6月13日下午3時,爐火點燃;
7月15日,機組開始試運行。
公元1994年7月17日,一個值得榆電人自豪和紀念的日子。下午5時30分,在一片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鑼鼓聲和人們的歡呼聲中,榆林地區行署副專員吳秀峰,陝西省農電管理局副總工程師陳玉忠,榆林供電局、榆林地區電力工業局局長鄭思信,神木縣縣長王玉虎為機組並網剪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