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者們公而忘私、吃苦耐勞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施工單位。寧夏固原岩土工程公司的一位負責同誌感慨地說:“沒有他們的全力支持配合,我們的工作是不可能這樣順利完成的。”
為了爭取時間,神木電廠職工硬是把開挖主廠房地基槽的任務,從榆林地區建築工程公司施工隊手中“奪”了過來。每天拂曉,尚國平便挨窗挨戶地叫醒每一位工人。短短幾天時間,基槽開挖便完成。連施工隊的人都很吃驚:這些人真是幹勁衝天,怎麼幾天就幹了我們十幾天的活?!
基礎試驗時,施工單位僅有一套試驗設備,王進衛、張栓柱修舊利廢,另外裝配了一套,使基礎試驗提前三天完成。
他們就是這樣把已經壓縮得很緊的工期一再往前提。施工中,建設者們始終嚴把質量關,做到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凡發現有不符合設計規範的,立即推倒重來,決不降低標準。在煙囪施工中,施工單位沒有按標準壘砌,王進衛、郝懷強據理力爭,迫使對方采取了補救措施。
在采訪中,廠領導崔永堂、王鮮俠這樣對我們說:在這裏,我們不怕吃苦受累,就怕時間偷偷地從我們身邊溜過去。話雖不多,卻充分地反映出他們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更反映出他們與盼電的黃土地父老息息相通之情。有了這種精神和理念,還有什麼困難能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呢!
工程牽動著建設者的心,更牽動著榆林電力係統2000多名職工的心。
榆林供電局領導對該項工程十分重視,經常深入到施工現場檢查、督促,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基礎打樁時,廠裏需要配備一台調荷變壓器,局長鄭思信派人第二天便送到廠裏;廠裏急需水泥,他又及時與府穀水泥廠聯係,保證了基礎施工的正常進行。
供電局小火電辦艾紹勝、張步強、高錦義等不辭辛勞,四處奔波,為工程建設竭心盡力。
基礎打樁時,附近居民對夜間施工有意見,供電局公安科及時派人加以調解,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益,在這裏得到了充分驗證。讓我們看看以下一組數字。
1992年底立項;
1993年2月24日,召開初步設計審查會議;
3月30日,陝西省農電管理局批準初步設計方案;
4月12日,水源和基礎打樁工程同時開工;
6月30日,水源和基礎打樁工程同時竣工;7月1日,主體工程全麵展開;
8月15日,工作量達到±0以上3.5米;
9月13日,6米平台開始混凝土澆灌;
9月30日,完成6米平台,開始設備安裝。
……
這個被職工稱做“希望工程”、“爭氣工程”的擴建項目,創造了榆林電力建設史上工期、質量、效益等多項新記錄。這便是“神電速度”。
西北電力設計院專家方全說:人家一分當兩分花,而你們卻恨不得把一分當四分花。
建設者們說:這是大家的血汗錢,我們必須把錢用在刀刃上。
從立項那天起,工程便牽動著榆電人的每一根神經,成為凝聚人心的一麵旗幟。在短短的半個月時間裏,1732名榆林電力職工集資達349.7萬元。1994年4月,又有505萬元集資款到位。
神木電廠擴建工程是榆林電網集資辦電的首例,也是超常規加速發展多種經營的重要舉措。每個人都知道這個工程是在財力困難的條件下集資搶上的項目,所以建設者們早就做好了吃大苦耐大勞的準備。
為了節約每一筆費用,建設者們算了又算,摳了又摳。按常規,土建施工的預算應上浮5%,而他們卻在預算的基礎上下浮了3%,節約費用13萬元。在主廠房基礎開挖時,為了節省資金,他們硬是自己動手挖土500方,僅用了3500元。如讓施工單位幹,至少得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