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美人”畫家聲名漸起(2 / 2)

張大千經常跟四哥和同學們去逛重慶的名勝古跡,眼界大開,也獲益匪淺,登通遠門觀“克壯千秋”,或是去臨江門瞧“江流砥柱”,或是下南紀門賞“南屏擁翠”,或是赴太平門望“擁衛蜀東”,對“古渝雄關”的朝天門很是欣賞。張大千對重慶的火鍋、小吃非常著迷,常常與夥伴去品嚐。就這樣,在不長的時間裏,張大千基本上逛完了重慶城的名勝古跡。如五福宮、蓮花池、巴蔓子墓、羅漢寺、長安寺、純陽洞、重慶府文廟、巴縣文廟、關嶽廟、東嶽廟、東華觀等。

漸漸地,張大千覺得再逛重慶就沒勁了。這時候,他又發現了繪畫的趣味。由於初來乍到重慶,張大千對新環境處處感到新奇,為適應環境、趕功課,他隻好將自己所喜愛的繪畫放下了。而今逐漸適應了環境,原先覺得處處新鮮的事情也失去了原有的興味,張大千在課餘時間,又重新拿起了畫筆。

張大千小時候從母姊習畫時就打下了深厚的繪畫功底,無論花鳥、人物、山水,都畫得很有幾分味道,與他同宿一室的同學傅淵希喜歡畫竹子,張大千則喜歡畫古裝美人,而且畫得栩栩如生、玲瓏嫵媚、嫋嫋婷婷、美目流轉。這些美人畫對情竇初開的少年來說,很有吸引力。漸漸地,張大千的美人畫的名聲在同學中傳開了,每天都有人來向他索畫,忙得他不亦樂乎,生意很是興隆。他還根據同學們不同的喜好和要求,畫出高矮肥瘦不同、古今中外不等的各式美人。而且為了畫得不重樣,他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地翻新花樣,他對每一幅作品都精益求精,十分投入,表現出很強的敬業精神。

有些同學還不知從哪弄來一些繡像本插圖、照片或者珂羅版印刷品、圖片等,拿來給張大千參考,讓他模仿或稍作修改,這樣以來,張大千畫出的美人畫就更加出色,致使他的眼界也越來越開闊。這樣以來,“烏棒”(張大千)會畫絕色美人的消息傳遍了求精校園,慕名前來找他畫美人的同學就更多了。對於此,張大千雖然高興,但畫多了,這紙筆顏料的開銷也著實讓他很吃不消。好在三哥張麗誠的生意越做越大,經常給他寄些錢來,四哥張文修也經常接濟他,家裏有錢的同學,要的畫多了,也不忍心老是盤剝張大千,就主動買些紙幣顏料,幾方麵想辦法,才讓張大千畫美人畫的事業得以順利地進展下去。

在求精的日子裏,張大千還非常認真地練習書法,也專門為此請教了四哥,在四哥的指導下,他臨了很多字帖,其中有一本《石門銘》摩崖楷書碑帖,字體渾穆穩健、自然飄逸,格調高雅,被前人認為是書中神品,頗得張大千親睞。經過刻苦的練習,張大千的書法漸漸純熟漂亮起來。

還有兩件發生在求精中學的事情,對張大千影響頗大。一是貪涼下河遊泳差點見了閻羅王,二是當時的體育教師劉伯承對他的教育。夏天的重慶像個火爐,熱得使人簡直喘不過氣來。張大千和同學傅淵希及副校長赫榮盛(年齡二十出頭,經常同學生一起玩)經常下嘉陵江遊泳。有一次剛下了一場大雨,水勢很急,要遊過江很危險。赫榮盛率先打了退堂鼓,張大千和傅淵希卻執意要遊過去,結果傅淵希遊到了對岸,張大千卻由於體力消耗太多,頓感心慌氣悶,眼看就要被洪水衝走了,傅淵希拚盡全力最後將張大千救上岸來,要不然,未來的一代大師就這樣稀裏糊塗地葬生嘉陵江了。

這件事對張大千觸動很大,他待人更熱情,更友善,更樂意幫助別人,一天到晚十分快樂,以後再下河遊泳時,再也不逞能遊得太遠,突然間變得很惜命,還引經據典地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勿得輕易毀棄也!”

體育老師劉伯承的人格魅力和悉心教導,令張大千終生受益。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威武英氣、文雅挺拔的劉伯承給求精中學的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文武雙全、博覽群書、學問廣博、精通中西、幽默風趣、寓教於樂、和善友愛、平易親切,同時還兼任國文課,並且給學生上起國文課來如數家珍、頭頭是道。原本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張大千和同學們一樣,在劉伯承的教導下,特別樂意上體育課,而且還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認真學習,他的身體也日益健壯,使他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