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兼藏書家、曾任過四任全國教育總長的傅增湘老先生,看見曾友貞畫的工筆設色花鳥畫《耄耋圖》時,不禁大為傾倒,並專門在此圖上加題了一段長跋予以介紹與稱讚:“此戲貓舞蝶圖,內江張夫人曾氏友貞所繪也。夫人為吾友張懷忠之室,清才雅藝,有趙達妹氏的機、針、絲三絕之稱。此雖寫生小幀,而風韻靜逸,正複取法徐、黃。夫近人之物,最為難工。宣和內府所藏,畫貓者,惟取李藹之、王凝、何尊師三家,蓋其難,固在能巧之於外者矣……”
曾友貞也沒料到,她在閨中所學繪畫、繡花技藝,在她夫君張懷忠生意破產、走投無路時,竟然成了他們全家謀取衣食的重要手段。張懷忠外出幹力氣活,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工錢也少得可憐,曾友貞替人繪畫繡花所得雖然也微薄,卻成了全家的頂梁柱,也正是靠著曾友貞的勞作,張家才勉強度過了他們家最清貧困苦的時候。
最為難得的是,曾友貞是個很有主謀遠見的女人。她謹記父親對自己的訓導,如果不是曾老太公對自己的嚴加管教,如果不是早年所學技藝在身,可想而知張家的此時的窘迫了。她十分注重子女們的教育。哪怕在最困難的時候,她也絲毫不放鬆孩子們的讀書學習。家裏貧窮請不起私塾先生,她就親曆親為,不但教習孩子們習字念書,還教他們繪畫技藝及怎樣做人。因此,她的幾個孩子個個都識文斷字、知書達理、和善可親、體貼孝順、助人為樂、善良正直,而且個個能畫,並能畫得像模像樣,小時候所練就的紮實功底,為孩子們的將來成才和藝術成就,不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起到了重要的決定作用。
特別是她的二兒子張善子,畫得最好,幼年時期即成為母親的得力助手,後來更以畫虎揚名於世,蜚聲中外;她的八兒子張正權,即後來馳名天下的張大千,出名更早,年輕時就畫名遠揚,後來更是享譽全球,名震寰宇。子女中出現兩位世界級繪畫大師,這與曾友貞的嚴格教養世分不開的。
在張大千出生之前,張氏夫婦共生了七男一女共八個孩子,由於疾病、貧窮和災禍而夭折了四個,即長子、五子、六子和七子。按照兄弟間的實際順序,張大千排行老八,所以父母長輩都叫他“八兒”或老八,哥哥姐姐則叫他“八弟”或小八。
張家子女眾多,張大千的二哥張善子,生於光緒八年農曆五月二十七日,即公曆1882年7月12日。他單名澤,本名張正蘭,與老大是孿生兄弟,隻是大哥張正滎生下不久即夭折。由於長子夭折,張懷忠根據芝蘭玉樹佳子弟等典故,將善子取名為蘭、澤,並為他取字“善子”,用以紀念其兄的早夭、祈求今後能多帶子嗣來和祝願孩子能成才。張善子自小喜歡繪畫,跟母親學了不少知識。後來長大成人,特別喜歡畫虎,又曾以豢養活虎和善於繪虎聞名於世,自號“虎癡”,人稱“虎公”,對於八弟張大千的幫助、教導和提攜最大,張大千也對這個長兄甚為敬畏。
三哥張正齊,單名信,字麗誠,生於光緒十年農曆二月初六日,即公曆1884年3月3日。他為人忠厚、誠實自信、性格開朗、豁達樂觀,辦事穩健。後來涉足商海,獲利甚豐。將生意賺來款項,用來購置田產房屋,修住宅,張家由此脫貧,漸漸富裕。後來,張麗誠又與人合作創辦福星輪船股份有限公司、興昌煙業公司,收入頗豐。這樣才保證了張大千讀書、學藝的資費。張麗誠本質純善,精明過人,生意做得很大,自己卻依然樸素儒雅,對族人親屬卻慷慨大方,被遠近方圓的人稱為“儒商”和“精明厚道的生意人”。
四哥張正學,單名輯,字文修,生於光緒十一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一日,即公曆1886年1月25日。他秉性聰明,喜好讀書,深諳文墨,十八歲時就考中秀才,曾轟動了內江城。後來科舉廢除,他投筆從戎,又不堪戰場殺戮,遂退伍做教書先生。後見學風日壞,也投身商海,不料也步其父後塵,遭受巨騙,遂心灰意冷,隱身山林,種植林木,飽讀詩書。他從小對習醫有很大興趣,隱遁山林期間更是博覽醫書,學得一手好醫術,後來公開懸壺濟世,以此為終身職業,成為一代名醫。他的學識修養,對八弟張大千有很大影響,對他教導也很多。
大姐張正恒,小名瓊枝,約生於光緒十九年,即公元1893年,是張大千唯一的姐姐。她長得眉清目秀,蘭心蕙質,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從小跟母親習畫、繡花、做女紅,也學得一手好技藝,跟母親一樣,她也成了張大千繪畫的啟蒙老師,姐弟倆的感情也十分深厚,可惜香消玉隕,去世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