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議會共和製
又稱議會內閣製,由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組閣,內閣對議會負責,議會在國家政權機構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政權組織形式。在議會共和製下,議會產生內閣,議會對內閣不信任時,或內閣集體辭職,或提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大選;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但不掌握國家的實際權力,是虛位元首。現在德國、意大利、印度、新加坡等國家采用這種政權組織形式。
2.總統共和製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總統和議會均由選民分別選舉產生的政權組織形式。在總統共和製下,總統在國家政權機構中居於主導和支配地位。總統不對國會負責,國會隻能依法對其提出彈劾,總統也不能解散國會;政府由總統組成,從屬於總統。美國是典型的總統製國家。阿根廷、委內瑞拉、巴西、埃及等國家也采用這種政權組織形式。
法國的總統製兼具議會製的特點,被稱為“半總統製”。總統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為國家元首,並執掌行政大權,擁有任命政府總理、解散議會、否決議會議案的權力;政府由議會中的多數黨組閣,政府向議會負責,當議會對政府的施政綱領不支持或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時,總理必須向總統提出政府辭職。1958年後的法國實行此製,即戴高樂式的總統製。法國總統的權力比一般總統製國家總統的權力還要大,西方有人稱之為“家長製總統”。
3.委員會製:這是瑞士實行的一種獨特的政權組織形式,它在1847年由憲法確認後,已有一百多年曆史。其特點是:最高行政機關是聯邦委員會,是議會的執行機關,由聯邦議會選出7名委員組成,任期4年,實行集體負責製,又叫合議製。7名委員分別擔任7個部的部長,可以連選連任;聯邦委員會主席從委員中選出,兼任聯邦總統,任期1年,不得連任。立法權屬於聯邦議會,聯邦委員會受議會監督並向議會負責。
4.人民代表會議製: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當然也實行民主共和製政體。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多采用人民代表會議製,即由人民依法選舉代表組成國家權力機關,再由權力機關產生其他國家機關,共同行使國家權力。其他機關對權力機關負責,受其監督;權力機關的代表向選民或原選舉單位負責,受其監督;權力機關在整個國家機構體係中處於核心地位。
三、政權組織形式和國家性質的關係
國家性質,即國家的階級本質,又稱國體,政權組織形式即政體,二者同屬於國家製度的重要內容,是形式和內容的關係。國家性質決定政權組織形式的具體形態,政權組織形式反映國家性質的基本要求,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政權組織形式不但從屬於國家性質,而且對國家性質具有能動的、積極的反作用。
(一)國家性質決定政權組織形式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1.有什麼性質的國家,就有與之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這是國體和政體有密切關係的一個具有決定性的方麵。任何統治者都要選擇最適合本階級統治的政權組織形式來體現其意誌,如奴隸製和封建製國家較為普遍和典型的形式是君主專製政體,資本主義國家較為普遍和典型的形式是共和製政體。
2.國家性質發生變化,政權組織形式也隨之發生變化。如封建製國家發展到資本主義國家時,由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壓迫變成了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剝削,其政權組織形式由君主專製相應的變為民主共和製。世界各國大都隨著國家性質的改變而經曆了君主政體到共和政體的轉變。
3.國家性質相同的國家,由於社會曆史條件和具體國情不同,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政權組織形式。也就是說,國體相同政體不一定相同,如英國、美國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國體相同,但政體卻不同,英國是君主立憲製,美國是總統共和製,這是由兩國不同的國情,不同的階級力量對比關係所決定的。
4.同樣地,國家性質不同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也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處。如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國體不同,但政體都采用民主共和製。這是由於國體是決定政體的最根本因素,但並不是唯一的因素,其他如階級力量對比關係、民族關係、社會曆史條件等都是製約政體的因素,因而才會有“典型的”政體和“例外的”政體。
(二)政權組織形式對國家性質具有反作用
政權組織形式反映國家階級本質,服務於國家性質的需要。曆史證明,任何統治階級都重視政權組織的建設,以便使本階級的統治目的能夠通過適宜的政權組織形式得以實現。沒有一定的政權組織形式,就不能代表國家去組織和領導國家對內對外政策的具體貫徹實施,也就無法實現自己的階級統治任務。任何階級和政治勢力在掌握政權後,選擇什麼樣的政權模式,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