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十六 希望(1 / 2)

大陽宮的火一直燒了三天三夜才完全被撲滅,火勢一度蔓延到了臨近的宮殿,整個皇宮一夕間蕭條落敗。

白,一片的白,連綿的白在宮中鋪展開來,給皇宮增添了滄桑厚重。

幾天前還熱鬧的皇宮,如今人人沉寂,在這多事之秋,宮中的人最先感到了迷茫無助。

在這死寂一般的宮中隻有一處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在禦書房中,原本就不夠恢弘的書閣被大臣們擠得水泄不通,最裏圈的是元老首輔內閣,外圈的是從一品到四品的天城重要官員,而從四麵八方趕來的各地皇族、官員隻好在禦書房外靜候裏麵的消息。

幾百來人群起圍攻的目標就是音尚。

音尚從那日書衣駕崩之日起就沒有合過眼,交代禮部諸事宜後就在禦書房中被大臣圍攻,大臣們輪番上陣,音尚一人硬撐到現在。他知道,這還隻是開始,一旦選擇了這條路,往後的苛難責備還多了去了,隻是,他現在真的有些心力交瘁。

那幾天——

“各位大臣,先皇手諭在此,容不得各位不認,音尚深受先皇重托,在先皇下葬之前,這事總要有個定論。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先皇先皇後的大葬之後,天朝新的君王就要登基主持大事,這關乎天朝的未來,絲毫不可怠慢!”

“先皇手諭不假,但是,先皇身前交予你手諭之時已經神誌不清,難道你認為你接了手諭就是先皇欽定的攝政王了?天朝人人都知道,皇子音尚早就夭折,憑空而來的王爺能信服得了百官!”自秦陽落難之後,嚴敏天就接過了丞相的職位,既然任百官之首,嚴大人也在第一時間代表百官和音尚周旋。“冒充王爺可是誅九族的大罪!”

嚇得吏部尚書王佐和連忙回道,“嚴大人,先皇在多日之前已經命下官修改族譜,說是當年的七皇子沒有死,現在已經回宮,還要下官擬定文書昭告天下,賜封七王爺雅親王,享一等侯爵俸祿,賜宅邸一座,黃金……”

“夠了!就算先皇認為此人就是七王爺,但是百官百姓能信服得了麼!”

“且不說你這來路不明的王爺是不是正牌,單就這先皇的遺旨就頗具爭議。曆朝曆代都沒有過這樣的先例!”作為嚴敏天的老對手,內閣大臣宋直也提出了異議。

不少大臣應聲附和,這實在是太荒謬了,自古男子為尊,如今……

“音尚鬥膽請問各位大臣,天朝的皇典中可曾提及皇女不可繼承大統?”

“這……”各位官員犯起了難,這皇典中確實未曾提及皇女不可繼承皇位,但是……“自古以來從沒有過這樣的先河。”各官員難得地眾口一致。

“按照聖人教誨,女子尚不可入朝為官,如今讓一個八歲大的皇女登基為皇,這後世之人會怎麼認為?且不說將來,就如今難道要我天朝泱泱大國出此笑話叫臨邊的野蠻韃子笑話!按著傳統,先皇未有子嗣就當在皇族中找尋合適的人選繼承大統,開創我天朝繁華盛世。”內閣的另一位大臣咄咄逼人。

“皇女從小接受皇子同等的教育,天資聰穎,加以良師教導,他日必成天朝一代明君。我天朝向來民風開放,音尚多年在民間生活,也深諳民間女子不讓須眉。單就這天城,誰人不知才女蘇慧慧的才情,怕是那蘇家的女兒才情還在眾大臣之上;華州的女神醫華筱容懸壺濟世,救活了多少人的姓名被人稱做女菩薩;在邊關,誰人不知當年樂將軍的夫人也是用兵高手,雖不任一官半職,但是為樂將軍出了不少良策擊退敵人。也許這些在眾位看來都不過爾爾,依舊不能改變各位對女子的偏見,我還要提一位女子,相信各位或多或少都接受過此奇女子的幫助,她就是秦府的當家主母!”

此言一出,大臣莫不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秦家主母乃是當世難得一見的奇女子,但是秦主母一生為秦府操持,也知朝廷不是女子說話的地方,故一生止步於此,女子就當有秦主母的自知之明!”

“宋大人,你怎知秦主母甘心隻守候秦府,若不是世俗的看法,說不定,秦主母會是天朝最能幹的女大臣呢?我們何不給女子一個機會,給天朝一次變革的機會?聖人也教誨我們能者居之,天朝理應不拘一格降人才。”

嚴敏天難得有誌一同地與宋直站在一邊,“看來你的野心還不小啊,不光要輔佐皇女登基還想破了朝廷的規矩放任女子擾亂綱紀!你,你究竟想置天朝於何境地?本官看來要拿你法辦!”嚴大人看向一直默默站在一旁不做聲的刑部尚書,示意於鈞顯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