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浪跡萍蹤(10)(3 / 3)

騰衝像和順這樣醖函深厚文化底蘊的景點太多了,光在城區,就有來鳳山下的疊水河瀑布、國民黨元老李根源故居、中國遠征軍抗日國殤墓園——墓園裏還完好地保存有蔣介石先生的題詞,在文革中都未砸掉。距縣城23公裏,有被稱為中國的火山地熱博物館的火山公園。十幾座死火山群、柱狀節理、黑魚河火山博物館。距縣城西南10公裏,有熱海旅遊度假區的溫泉群:最著名的是“大滾鍋”,泉水沸騰,噴射數米高,水氣蒸騰,蔚為壯觀。另有懷胎井、珍珠泉、眼鏡泉、蛤蟆嘴、科考田、美女池。硫磺溶岩塑造的三隻蛤蟆,活靈活現,從嘴裏噴吐出熱浪湧泉,令人叫絕。

此外,還有縣城東的北海濕地國家級濕地保護區、滇西道教聖地雲峰山、高黎貢山下的櫻花穀等等。

在騰衝過年,享的是眼福,吃是次要的。在城內城外閑逛時,碰到什麼吃什麼,無意間也吃到不少著名小吃。令人回味無窮的是所謂“大救駕”、“土鍋子”、龍江癩鼻魚、檳榔江上樹魚、大盈江的小花、綺羅臘醃菜、和順的“頭腦”……可以讓人吃得口舌生香,流涎不止。

過完大年,兒子和阿曼便在策劃去緬甸密支那的事。直到跟密支那的阿曼叔叔聯係妥,方得成行。

密支那色彩

一、

密支那所在地的緬甸克欽邦,雖然與聯邦政府達成了和解協議,但原第一特區人民軍(前身為緬共)一分為二,一部份投靠政府軍,另一些持不同政見者上山成反政府的“山兵”。故北方邦政局依然動蕩,中緬邊境旅遊、貿易沒有開放。我和兒子去密支那旅遊探險,完全靠具有中緬雙重國籍的阿曼一手安排。因過於冒險,夫人沒有去。

阿曼的四叔湯本,投靠政府軍,現在是肩扛兩顆星的中尉軍官,而阿曼的父親是“山兵”營長。我們一行三人在古永猴橋口岸出關後,乘麵包車馳過20多公裏“中間地帶”,穿過一個幾公裏的長長隧道。阿曼說:隧道正中間就有中緬國界的界樁,但那界樁是象征性的。因為穿過隧道10來公裏,也無緬軍把守,還是無人管理的中間地帶。但進入緬甸邊防軍把守的緬甸海關,情形就變得緊張起來了。

幸而,肩上扛著兩顆星的四叔湯本,駕著一台日本豐田接我們來了。湯本跟海關穿軍服的嘰哩咕嚕了幾句,我們順利過關了。駕車的司機,同樣是具有雙重國籍的小夥子可本,在中國姓王。上了可本駕駛的豐田越野車,副駕駛位坐著威之武之的政府軍軍官,一路飛揚朝神秘的密支那奔去。

可本原來在騰衝縣政府辦當司機搞過接待,見多識廣,而且能說漢語。他道:他開的這台豐田越野,是借了緬甸北方邦原第一特區人民軍參謀長的。這位參謀長沒有投靠政府,也未上山帶“山兵”,算是光榮退休了,住到了中國騰衝,但在緬甸北方仍有相當影響。果然,開著參謀長的車,進入緬甸邊境第一個重鎮甘拜地,暢行無阻。這叫虎死不倒威,我們拉虎皮當大旗,此後車行近200公裏,直到日落黃昏進入密支那,路途經過三個重兵把守的檢查站,穿過“山兵”控製區,一路杏花村,竟暢行無阻,沒遇到什麼麻煩!

阿彌陀佛!哇噻——

說暢通無阻沒遇到麻煩,其實有假。從上午九點出發,200多公裏車程,越野車竟走到天黑才到達目的地密支那。原因很簡單,我們既受到參謀長和政府軍中尉的保護,他們又如耶穌基督的天靈如影隨形纏住我們,使我們欲走不能,要走又走不快。阿曼和可本算是自家人,有中國國籍,他們一再說:你們一路上不要多說話,不能更“老緬”打招呼,更不能把頭探出窗外。一旦被“山兵”綁架上山,即使阿曼通過“山兵營長”的父親可以營救,在山上幾天下來,除了遭皮肉之苦,總還得破費錢財,那可不是鬧著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