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心靈美文(4)(3 / 3)

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青年時代就博聞強識,詩名遠播的屈原,由雄心勃勃卻又被腐朽勢力包圍的楚懷王選入宮廷,破格擢拔為左徒(等於副宰相),這也就鑄定了狂狷而又心高的大詩人一生的悲劇命運。屈原愛楚國,但他更愛人民,愛原來周天子治下所有貧苦黎民百姓。戰國爭雄,生民塗炭,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中,屈原勸導楚懷王內修法度,外交上聯齊抗秦,希望由楚國重新統一天下,讓百姓早一日重新過上安定祥和的生活。所以他“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離騷》),他三次出使齊國促成六國會盟,為懷王草擬憲令。然而好大喜功又沉嫋女色的懷王,一次又一次令他失望,“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屈原不怕自己遭受禍殃,怕的是國家崩潰,民不聊生。所以他“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一部《離騷》,抒發了屈原一生難言的悲憤!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精神就是中華民族之魂,龍舟競渡就是民族之魄!正於賈誼所說:“與民為仇者,有遲有速,而民必勝之。”幾千年的曆史發展,朝代興替,一再證明,“與民為仇者”必敗,“而民必勝之”是顛簸不破的千古真理!其實端陽節龍舟競渡的風俗早在屈原之前的戰國中期就有了,公元前318年一 296年的《穆天子傳》就有記載。在《屈原狂歌》中,年輕的屈原陪同楚懷王在郢都東郊的夏水長湖,就觀賞過楚民的龍舟競渡。河麵上,十多條雕刻著龍頭彩繪著龍身的龍舟上,一個個赤裸文身的健壯男子在奮力劃槳;領頭的在揮棰擊鼓、敲鑼。無數彩船上,化了裝的青年男女在載歌載舞,合唱《龍舟之歌》:

劃喲劃喲劃喲──

我們是炎黃的後裔,

我們是龍的傳人啊!

劃喲劃喲劃喲──

我們是勤勞的百姓,

我們是剽悍的楚民啊!

劃喲劃喲劃喲──

我們是江河的驕子,

我們是不朽的楚魂啊!

源於我國遠古祭龍的端陽節,人們希異用龍的威懾力驅除所有的災疫邪祟。所以除了賽龍舟,還要用五彩絲纏粽子、纏手足腕,用楝葉包米粽,采插艾葉、菖蒲,取蟾酥,塗飲雄黃酒,調製朱砂酒,采多種草藥,人身上及屋內各處懸掛香包等等,都和上述節日主題息息相關。屈原在汩羅江羅淵投江殉國以後,龍舟競渡與紀念屈原不朽的精神結合,使這一民間傳統風俗,產生了更加厚重的光照日月的文化內涵。龍舟競渡,與奧運賽事不謀而合。奧林匹克運動有一句著名的格言:那就是“更快、更高、更強”。龍舟競渡的格言應當是:“更快、更有力、更和諧”。兩千多年來,不僅漢族過端陽節舉行龍舟競渡,還有滿、蒙、藏、苗、彝、佘、錫伯、朝鮮等約28個少數民族都慶祝這個節日。我國的端午節和龍舟競渡很早就傳入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這些國家至今還歡度端午佳節賽龍舟。

偉大詩人屈原成了全世界人民紀念的四大文化名人,看來,龍舟競渡,也將成為受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更快、更有力、更和諧”的賽事!

(2008-5-14於書齋)

愛樂飛歌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源頭孔子創立的儒學,具體內容是經他刪定的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在六經中就有“樂經”。“樂經”雖已失傳,但從孔子聽過韶樂三月不知肉味,便知古代音樂是何等美妙迷人。音樂可以淘冶心靈,可以健身,可以淨化社會風氣。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經常聽聽音樂,唱唱歌,對保持身心健康,頤養天年是有莫大好處的。

自從前妻不幸得癌症遽然離世,埋頭寫作大半輩子的我,驀然回首,歎塵緣苦短,如夢幻一場。人過半輩,我又與現在比我小二十多歲的妻子牽手,單為了她,我也得珍惜生命。無奈寫作已成職業病,放不下手,我聽一位養生專家之言,用手機下載歌曲,雖然嗓子不好,五音不全,隻要離開電腦,我就樂此不疲地廝跟著手機裏的歌聲鬼哭狼吼地叫喊。專家說唱歌可以養心,可增強肺活量,提高人的免疫功能。二十年如一日,每天清晨,不論寒暑,我都要沿金鶚山寬闊的水泥路,繞上一大圈。就這樣一邊吼著唱著,一邊甩動肢體散步。

金鶚山公園群巒聳峙,林木葳蕤,是天然的大氧吧。晨光初露,市區的男女老少,三三兩兩,從四麵八方擁向這裏。大約三年前,當我像往常邊走邊唱走到南坡山腰上,便遠遠聽到蓊鬱蔽天的林梢上,飛來悅耳動聽的歌聲。那不是一個人在唱,而是無數人的大合唱。歌聲在山穀對麵一彎蛾眉似的峰巒遮天的樹林上空飛揚,飄逸,如仙樂從九天飄落,我循著歌聲走去……

來到金鶚書院後綠蔭四合的一塊空坪裏,那裏有幾十個中老年人,由一披著長發如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的,神氣活現地在指揮練聲、合唱。我遠遠地站在一棵老樟樹下看著,哈哈,我認識那個“小澤”。他原是地區歌舞團的男高音獨唱演員,後來還做過導演的餘克凡。多年不見了,聽說他後來去湖南民族學院當了老師,成了聲樂副教授。真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該當刮目相看了。我有自知之明,憑我的破銅鑼嗓子,當然不敢去高攀騷擾指揮家。遠遠地站在原地,關掉手機,跟著“小澤克凡”指揮的練聲,一會兒拔高,一會兒拉低。如此“蹭”了半個月二十天,我的叫驢嗓子居然也有了些許長進。

不知從哪一天起,餘克凡發現了我這個“蹭唱”的業餘破嗓子,他或對我一笑打招呼,或揮手致意。我便得寸進尺地靠近他們合唱團。有一次,克凡竟停下練唱,向團員們介紹這是文聯原來的什麼什麼。逼得我隻好向歌唱家們說:

“我是個五音不全的業餘歌唱愛好者,你們都是歌唱家。唱歌不分先後,不管有沒有天賦,進城的農民打工仔旭日陽剛都能成為一流歌手,你們合唱團一定能唱紅天下!”

沒腦子這麼胡說一氣,結果惹火燒身。原來合唱團裏還有兩個我認識的姐兒,她們起嗬聲:“歡迎羅老師加入合唱團!”弄得我騎虎難下:一則怕我的噪音擾亂他們的和聲,二則我的生物鍾定了形,起床比他們慢半拍,還得早退回家上電腦寫作。更沒時間跟他們外出演出,參賽,“入團”會拖合唱團後腿。我對克凡老弟說,我會遲到早退,就做個旁聽生吧。

那以後,我真的做了餘克非合唱團的編外旁聽生。克凡也者,克服平凡,創造非凡是也。餘克凡是歌唱演員,有親身體驗,加上在高等院校教授聲樂,撰寫過《淺論聽覺對聲音的影響——聲樂教學中歌唱心理研究的新思考》(2003年第2期《學報》)的論文,有理論有實踐,指導練聲有把金剛刷。他把難以捉摸的練聲,用淺顯語言,粗野的形體動作示範:由低音到高音,嗓子眼裏要有氣泡,氣泡由大到小。上到最高音,氣泡小如黃豆,發音在後腦,像男士撒尿抖一抖……

下麵哄堂大笑,因為他真的像撒尿,抖,使勁。我這破叫驢嗓子,旁聽了一年半載,他的金剛刷居然把我的高音也“刷”上去了。有次讓團員一個接一個拉高音,我也試了試,竟然得到“抖大師”和男高音部長韓建湘先生肯定。簡直是雞窩裏飛出了醜鳳凰,我得意忘形地開玩笑道:

“八十歲我停筆,加入合唱團,做個東方蘇珊大爺!”

玩笑不能開的,火車不是推的。三年多來,我一如既往地旁聽,“蹭唱”,而克凡合唱團成立三年多來,真的創造了非凡的成績。這個由離退休幹部及知識分子組成,平均年齡55歲,最高年齡70歲,最小39歲的合唱團,參加全國性的天水、重慶兩次合唱藝術節比賽,一次取得“黃河杯”大獎,一次獲得藝術節銅獎第一名,為嶽陽也為湖南爭了光。

在合唱團,我又結識了不少新朋友。原巴陵石化宣傳部科長杜林青,還很年輕,我叫她小杜。她是合唱團班長,又是女低音部長,合唱團外出參加比賽,到企業,去教堂進行合唱輔導,義務演出的情況,都是她私下裏告訴我的。還有女高音何芬蘭,她原本就是中學高級音樂老師;男低音楊雍欽,是嶽陽樓區總工會副主席,還有銀行在職女幹部……有這些骨幹撐起的合唱團,何愁不打造成嶽陽的文化精品,嶽陽文化名片?

年前聖誕夜前夕,我跟著他們“蹭唱”外國經典歌曲《平安夜》,恍惚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雖然歌詞我至今也記不全,但那舒緩優雅的旋律,空靈聖潔的境界,讓我三個星期以來不知肉味,晚上睡得特別香甜。到了最近幾個早晨唱的《遠情》,餘克凡領著大家一句句教,一句句唱,他深情地,帶著人生的感悟,感染了合唱團所有成員:

塵緣苦短,歎人間路長,

不能夠容我細思量。

春去秋來,歎世事滄桑,

算人生成敗相當。

登臨遠望,看山水迷茫,

情通天下一路奔放……

這首譚晶演唱的詠歎調,現在由兩鬢染霜的中老年合唱團唱出來,更有一番感慨係之的滋味。人生如夢,成敗相當。中老年人要放得下,放得下世俗名利,放得下情怨糾葛,為了兒孫也要好好保養身體,健健康康地活著。放聲歌唱吧!不為奪獎得金牌,不為名垂青史,就為自己,為大眾,放聲歌唱!為和諧平安的市井,增添幾許溫馨亮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