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心靈美文(3)(3 / 3)

楊筠茹家住台北市北路某段某號,我們互留電話、住址,那以後成了忘年交。她回台北給我來過多次信,我寄過幾部新出的書給她。她說讀完研究生、博士學位,要回大陸找工作……

然而令我難以忘懷的是:那天胖子攝像和編章老郭趕了上來,聽說小楊是台灣大學生,要對她的“阿扁觀點”錄像,開始她像跟我們交談時一樣毫無顧忌娓娓道來。突然她把手掌朝鏡頭一遮,笑著說:“不行,不行,你們要上電視一定要上‘馬賽克’,不然我回到台灣定要吃不了兜著走……”

開始我沒領會“馬賽克”的含意,後來想起大陸也有對“犯罪嫌疑人”用“馬賽克”的特殊處理。心裏一酸,像嗆了一口馬奶子酒,翻腸搗肚不好受。

有科學家來這裏十數次,拍攝到了“湖怪”,分析判斷後說,“湖怪”是一種長達十六七米的大黃魚;但當地圖爾人說:拍攝到的不是真“湖怪”,那家夥長著馬腦袋、鱷魚身,氣候驟變便出來興風作浪,是近乎牛鬼蛇神的怪獸。

我們這次千裏迢迢而來,沒有看到湖怪,但喝到了酸酸澀澀的馬奶子酒,並無遺憾。

永遠的洛神

你從天上墜落,奔騰咆哮走來,你是黃河;

你從商洛的岩峰石壁中緩緩流出,彙集甘甜的清泉而成浩蕩巨川,滋潤著河川兩岸的沃土,你是洛川。

黃河洛川之間的邙山下,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她叫洛陽,曾經是十三朝古都。如果追溯得更遙遠一點,越過商周遺留在地下的王城,可達華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時代。伏羲的女兒宓妃在洛河遊玩,不慎落水喪失了年輕嬌豔的生命,被封為洛河水神,也即洛神。

洛神繼承了父親伏羲的智慧,母親華胥夫人的美麗動人,既為神,她不生不死永遠守望著洛陽這名勝之區。數千年來,生命停留在青春靚麗的豆蔻年華,悠遊於洛陽的青山翠嶺間,或洛川的清波綠濤之上。穿越秦漢,漢高祖劉邦創立的西漢基業,由於外戚王莽篡位,漢室行將傾覆。斯時,淪為了一介布衣的劉邦九世孫劉秀,揭竿而起,僅僅經過三年浴血奮戰,殲滅王莽勢力,在洛陽孟津建立了東漢王朝。

黃河南岸的孟津,是洛神父親伏羲獲得黃河龍馬馱來“河圖”之地,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這是《周易》源頭。大禹時,洛河中浮現神龜,背上馱著“洛書”,獻給大禹。禹王依此治水成功。大禹王劃天下為九州,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奠定了“河洛文明”的基石。

洛神宓妃再一次引起世人的追捧,情男怨女的唏噓,既出偶然,又有其必然性。孔子編《詩經》,開卷就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那嬌美迷人的窈窕淑女,令君子求之不得。另一首著名的《蒹葭》,那“在水一方”的清純女孩兒,更讓曆代男子消魂,輾轉難眠。洛陽的女子美而不妖,據說窈窕淑女所在的“在河之洲”,就在孟津的黃河洲頭。洲頭上蒹葭蒼蒼,秋來蘆花如雪,溯遊而上,宛在水中央。

溯蒼蒼的蒹葭,涉如雪的蘆花,穿越黃河逝波回到東漢初年。英雄一世的劉秀,卻養了個不聽話的兒子劉莊。老爸說東,他道西,指南他走北。劉秀駕崩時想埋在洛陽北的邙山,那山有帝王之氣。他揣摩不聽話的兒子說:“朕死後埋葬在黃河邊。”黃河在北,邙山在南,說埋葬黃河邊,混蛋兒子就會將他埋到南邊的邙山。這叫正話反說。殊不知混蛋兒子最後聽了一回老爸的話,真把開國皇帝劉秀埋到了黃河岸邊。

也許因為這一失誤,未得邙山帝王之氣,到東漢末年的獻帝劉協,竟被曹魏脅持,曹操“和平演變”,將大漢王位傳給了他兒子曹丕。

曹操有個文采四射的兒子曹植,大哥曹丕做了魏文帝,先是奪走弟弟的戀人甄逸女,殺了曹植的兩位哥們,還想斬草除根。這才逼曹植七步成詩寫出“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 的名句。曹植撿了條小命,貶為安鄉侯(後升甄城王)。黃初四年,當他在洛陽朝見過他的兄長皇帝,心情抑鬱地返回藩地,“背伊闕,越轘丘,經通穀”,到達景山。

已經紅日西斜,車馬勞頓,隻得停下來歇息。他在神思恍惚中,遠眺波光瀲灩的洛川。發現一個瓌姿豔逸的女子站立在對麵的山崖上。他問禦者:“你看到沒有?那是誰?竟如此美豔!”駕車的仆從回說:“那可能就是洛神,伏羲氏的女兒,因溺死於洛水而為水神。”

於是,一部堪與屈原的《天問》、《離騷》攀肩比美的《洛神賦》,應運而生了。曹植謙虛地說他因想起宋玉的《神女賦》而作《洛神賦》,然而宋玉隻刻畫了巫山神女的外觀美,未涉及戀人雙方的感情波瀾。曹植筆下的《洛神賦》,洛神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其形也,翩若驚鴻,宛若遊龍”,光彩如秋天的菊花,青春煥發如春天的茂鬆。恍若輕雲之蔽月,飄颻似流風吹起的雪花。遠遠望去,皎潔得如太陽升朝霞。走近了細看,妖冶得如盛開的出水芙蓉,亭亭玉立綠波之上。簡直是美不勝收,目不遐接。

這位伏羲之女宓妃,身材適中,垂肩束腰,天生麗質,不假粉飾。她雲髻修眉,唇齒鮮潤,明眸笑靨,容光煥發。加之羅衣燦爛,佩玉凝碧,明珠閃爍,裙裾拂動,更顯得“瓌姿豔逸,儀靜體閑”。美過《詩經》對衛莊公夫人莊薑的讚美:“手如柔荑,膚如凝脂”。也美過宋玉對東鄰女的稱道:“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接下來寫洛神天真活潑的舉止,細膩豐富的感情:她身穿鮮亮的綾羅衣衫,耳戴華美的佩玉。頭戴翡翠的飾物,身上點綴著閃閃發光的明珠。腳底踩著飾有花紋的文履,拖著薄霧般的絲綢紗裙,隱隱散發出幽蘭的清香,在山邊漫步徘徊。忽然縱身騰起,遨遊嬉戲,伸出素手采擷急流邊的芝草。我們仿佛聞到洛神走過傳來的陣陣芳香,看到她采芝水畔的天真模樣。“餘情悅其淑美兮”,難怪曹植為眼前這位美貌的女子深深打動,生出綿綿愛意。洛神也被他的愛情感動了,以至“神光離合,乍陰乍陽”,一會兒聳身輕舉,似鶴立欲飛;一會兒又悵然長嘯……

洛神的哀吟喚來了眾神,在洛河上翩翩起舞。忽如疾飛的水鳥,在煙波水麵徘徊飄忽,行蹤不定。隻有那顧盼含情的目光,欲言還止的唇吻,在傾訴無窮的眷戀和哀怨:“恨人神之道殊兮”!

人神之戀隔著陰陽兩界,不可能有結果啊!這隻能是西方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神聖而渺茫。

臨到離別時,洛神還信誓旦旦:“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即指曹植)。”她終於消失在蒼茫的暮色之中,曹植悵悵地望著洛神逝去的方向,恍然若失。他駕著輕舟,溯水而上,希望能追上愛人,再次看到她的倩影。然而,煙波渺渺,長夜漫漫,徒留遺恨。天亮後,不得不“歸乎東路”了,但仍“攬騑奱以抗策”——他惆悵徘徊還是不想離去啊!

洛神和曹植還是遠去了,正於東漢王城早就埋葬在“河洛”之間的黃土中。然而“河洛”之間的洛陽古都經過近兩千年曆史風雨的洗禮,變得越來越美!春暖花開時節,我和夫人千裏迢迢來洛陽賞牡丹,牡丹初謝,芍藥正開。雖然有些許的遺憾,但朋友陪我們來到龍門石窟,卻獲得意外補償。在龍門石窟奉先寺,看到那尊盛唐時代留下的“盧舍那”大佛,我被深深震撼了,久久吸引了,站在那兒不忍離去,不願移步。

這是一尊凝固在岩石上的洛神,永遠的洛神,是東方的第一美女,東方的美神維納斯。龍門石窟大佛,雖有佛的衣飾,但麵相,神采,骨子裏是一個世俗的東方美人。她從宓妃走來,窈窕淑女走來,從華夏四大古典美女中走來。她是黃河東岸山西的貂蟬、西岸陝西的楊玉環完美的結合。請你停住腳步,站在凝固的洛神、世俗的大佛下,細細看吧!

她麵容豐滿圓潤,娥眉若一彎新月,雙目寧靜含蓄,嘴角內陷,略作微笑,神態莊嚴又不失嫵媚。微凸的下巴,脖子上三條若隱若現的美女紋,鼓起卻並不唐突的胸脯,你不覺得陌生,她就生活在我們之中。是我們親愛的姐妹,是姐妹中的美人!是美女中耀眼的明星!

洛陽人說,“盧舍那”大佛是依照美貌無比的武則天雕刻的,這自然無從考證。依我看,應當是古代雕刻工匠比照曹植筆下的洛神,四大古典美女再綜合所有東方女性之美,完成的一幅偉大石窟藝術造像。

大佛之美,如詩如畫,是用線條、塊麵、明暗對比譜寫的又一曲《洛神賦》,永遠鐫刻在岩石上,曆經千百年風雨神采依舊。與古羅馬、古埃及最傑出的雕像相比毫不遜色,有過之而無不及。

伏羲之女,曹植的詩魂與盛唐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為我們留下了黃河洛川的美的精靈。漫步在伊水河邊,眺望對岸東山上白居易住過的精舍,他的墳墓,耳邊又響起《長恨歌》綿綿不絕的哀怨歌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美人含恨走了!紅顏薄命的悲歌自古亦然,唱到了今天。

紅顏禍水就更可畏了,魯迅譏諷說:“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都可以做聖賢,可惜全被女人毀掉了。商是妲己鬧亡的;周是褒姒弄壞的;秦……雖然史無明文,我們假定他因為女人,大約未必十分錯;而董卓可是的確給貂嬋害死了。”興亡毀敗怪女人,那是男人的阿Q心態。且看現今落馬的高官大吏,大都與美女有關,真能怨美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