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大西北的誘惑(4)(2 / 3)

第二天上午開過茶話會,下午便由張昌燦等人陪同,驅車26公裏,去參觀著名的塔爾寺。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善規派創始人、我國佛教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宗喀巴的誕生地。沿湟水河穀,行車半個來小時,到達金瓦輝煌,佛塔如林,法幢綽綽的塔爾寺。

宗喀巴創立的“黃教”擊敗“紅教”而成為西藏的執政教派,此後形成達賴、班禪兩大活佛的轉世延續製度。作為黃教最重要的寺院,塔爾寺如阿房宮依山環抱,彌漫在嘉樹四合的翠穀裏,建築麵積達36萬平米。擁有28個金瓦殿,大經堂、印經院、習神舞院、顯密經院、醫明經院、活佛院,加上無數金頂寶瓶的佛塔、時輪塔,組成了一個佛的世界,佛的社會,佛的西方聖土。

在佛界中穿行徜徉,留連忘返。走出精美絕倫的上酥油花院的藝術殿堂,已紅日西垂,迤邐來到金碧輝煌的大經堂。斯時,隻見身披袈裟頭戴黃帽的喇嘛,三三兩兩,老老少少,從各院各殿走了過來。我們猜想可能是要做晚課了,為一睹豐采,征得老張和司機同意,決定推遲打道回府的時間。

一會兒,大經堂前坪裏,早聚集了上百名喇嘛,分組席地坐在石階下的青磚地上,其中,有一組十三四歲的小喇嘛最為惹目。石階上正中擺一把黃緞子覆蓋的法椅,法椅兩邊,坐著二十多位年長的高僧。法椅空著,等待活佛的到來。這時,一位腰佩四方紅巾硬殼牌的值日喇嘛,從經堂走了出來。走下台階,繞著坐成馬蹄形的隊列,若無其事地走過來走過去。驀地,從小喇嘛隊列裏,發出一陣高過一陣的“喴——喂——”尖嘯聲,圍觀的我們和外國人,誤以為娃娃喇嘛等活佛膩了,不守規矩地故意發出陣陣怪叫。

誰知尖嘯聲一組一組傳遞過去,又一組一組傳遞過來,就好像中學生集會前拉歌一樣。伴隨著尖銳的尾音,一組組喇嘛同步合拍地取下黃僧帽,高甩著。這是什麼講究?身旁一位藏族老爹,見我一臉疑惑,嘿嘿笑著說:

“沙哥,沙哥,楊米沙哥……”(好,好,非常好)

那高昂,粗獷,充滿原始生命活力的嗥叫停息後,每一組喇嘛中都有一名爭強好勝的年輕喇嘛,像雄鷹似地彈跳起來,站在馬蹄形隊列的中心,麵對他所選定的一名或幾名對手,嗚哩哇啦地叫喊。我不懂藏語,那些嗚哩哇啦在我聽來快似急風暴雨,喊叫的一方邊叫邊使勁拍巴掌,既激動又凶狠。應戰的一方也不示弱,明顯分成了勢不兩立的兩派,相互對喊,對叫,對斥。拍掌——準確地說是“搓掌”,拍下去時狠狠向對方“搓”去,個個脖子上青筋直暴,唾沫橫飛,目無法度,恣肆嬉罵……我打著手勢問藏族老爹,老爹比比劃劃,憋了老半天才說出幾個字:“辯經……這是辯經……爭論……”

老爹說完,雙手合十高舉過頭頂,一頓,降齊額頭,再一頓,開始他的又一輪長跪長拜。出家人在爭論什麼?為什麼要爭論?老爹立起身後,結結巴巴地說道:“唔也說不清,總之是有意思的……爭論佛祖傳下來的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言,是有意思的……”

告別了塔爾寺,那些生龍活虎的年輕喇嘛們的辯經場麵,久久地浮現在我的麵前。我雖然始終聽不懂他們爭論的話語,不知道他們辯論的究竟是些什麼問題。但是,年輕喇嘛們自由辯論的熱烈氛圍,敢於向佛祖直言提出自己的看法、挑戰的勇氣,是令人欽佩的!

也許,這就是宗喀巴宗教改革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格魯派源遠流長常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