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附錄(18)(3 / 3)

△誣金

直不疑為郎同舍,有告歸者,誤持同舍郎金去,金主意不疑。不疑謝,有之買舍,償之。後告歸者至,而歸亡金,郎大慚。以此稱為長者。

△誣褲

陳重同舍郎有告歸寧者,誤持鄰舍郎褲去,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說,市褲以還。

△羹汙朝衣

劉寬仁恕,雖倉卒未嚐疾言劇色。夫人欲試之,趁朝裝畢,使婢捧內羹翻汙朝衣。寬神色不變,徐曰婢曰:“羹爛汝手耶?”

△認馬

卓茂,性寬仁恭,愛鄉裏故舊,雖行與茂不同,而皆愛慕欣欣焉。嚐出,有人認其馬。茂心知其謬,嘿解與之。他日,馬主別得亡者,乃送馬,謝之。茂性不好爭如此。

△雞肋不足以當尊拳

劉伶嚐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伶曰:“雞肋不足以當尊拳。”其人笑而止。

△唾麵自幹

婁師德深沉有度量,其弟除代州刺史,將行,師德曰:“吾輔位宰相,汝複為州牧,榮寵過盛,人所嫉也,將何求以自免?”弟長跪曰:“自今雖有人唾某麵,某拭之而已。庶不為兄憂。”師德愀然曰:“此所以為吾憂也。人唾汝麵,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不拭自幹,當笑而受之。”

△五世同居

張全翁言,潞州有一農夫,五世同居。太宗討並州,過其舍,召其長,訊之曰:“若何道而至此?”對曰:“臣無他,唯能忍爾。”太宗以為然。

△九世同居

張公藝九世同居。唐高宗臨幸其家。問本末,書“忍”字以對。天子流涕,遂賜縑帛。

△置怨結歡

李泌、竇參器李吉甫為才,厚遇之。陸贄疑有黨,出為明州刺史。贄之貶忠州,宰相欲害之,起吉甫為忠州刺史,使甘心焉。既至,置怨與結歡,人器重其量。

△鞍環不加罪

裴行儉嚐賜馬及珍鞍,令吏私馳馬。馬蹶鞍壞,懼而逃,行儉招還,雲:“不加罪。”

△萬事之中,忍字為上

唐光祿卿王守和,未嚐與人有爭。嚐於案幾間大書忍字,至於幃幌之屬,以繡畫為之。明皇知其姓字非時,引對曰:“卿名守和,已知不爭。好書忍字,尤見用心。”奏曰:“臣聞堅而必斷,剛則必折,萬事之中,忍字為上”。帝曰:“善。”賜帛以旌之。

△盤碎,色不少吝

裴行儉初不都支遮匐,獲鑲環寶,不貲。番酋將士觀焉。行儉因奢,遍出示坐者。有瑪瑙盤二尺,文采粲然。軍吏趨跌,盤碎,惶懼,叩頭流血。行儉笑曰:“爾非故也。”色不少吝。

△不忍按

許圍師為相州刺史,以寬治部,有受賄者,圍師不忍按,其人自愧,後修飭,更為廉士。

△遜以自免

唐婁師德,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遜以自免,不見容色。嚐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劇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舍子所留。”師德笑曰:“吾不田舍,複在何人?”

△盛德所容

狄仁傑未輔政,婁師德薦之。後曰:“聯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出其奏。仁傑慚,已而歎曰:“婁公盛德,我為所容,吾知吾不逮遠矣。”

△含垢匿瑕

晉陳騫,沉厚有智謀,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存績。

△未嚐見喜怒

唐賈耿,自朝歸第,接對賓客,終日無倦。家人近習,未嚐見其喜怒之色,古之淳德君子,何以加焉?

△語侵不恨

杜衍曰:“今之在位者,多是責人小節,是誠不恕也。”衍曆知州,提轉安撫,未嚐壞一官員。其不職者,委之以事,使不暇惰;不謹者,諭以禍福,不必繩之以法也。範仲淹嚐與衍論事異同,至以語侵杜衍,衍不為恨。

△釋盜遺布

陳寔,字仲弓,為太丘長。有人伏梁上,寔見,呼其子訓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聞自投地,伏罪。寔曰:“觀君形狀非惡人,應由貧困。”乃遺布二端,令改過之,後更無盜。

△湣寒架橋

淮南孔渂,隱居篤行,終身不仕,美節甚高。嚐有竊其園中竹,渂湣其涉水冰寒,為架一小橋渡之。推此則其愛人可知。

△射牛無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