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附錄(13)(2 / 3)

劉備聽了法正這番話,連連點頭稱是,立即任命許靖為左將軍長史,總管將軍府事務。後來劉備做了漢中王,又尊崇許靖做了太傅,那是國家最高級別的榮譽官銜呢!於是,好些有才能的人,甚至曾經反對劉備的人,都傾心為劉備效力了。

許靖的虛名為他帶來了一時的好運,但實際上劉備心中對他別有想法,用他也是為自己的大事業考慮,把許靖當作一個招牌,招攬天下人才罷了,並不是真正欣賞他的才能。

不追術虛榮,才能獲得他人真正的敬佩與賞識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留個什麼名,卻很有講究。有的人留了一世惡名、罵名,有的人留的是清名、正名,還有的人留的是虛名,讓後世的人每每讀史作為笑談。

在別人眼裏,王湛是個大傻瓜,他平時不言不語,從不表現自己,別人有對不起他的地方,他也從不去計較,因此,很多人都輕視他,連他的侄兒王濟也瞧不起他。吃飯的時候,桌子上明明有許多好菜,王濟也不讓這位叔叔吃。王湛吃不到好魚好肉,就叫王濟給他點蔬菜吃,可王濟又當著他的麵把蔬菜也吃了,但王湛並不因此而生氣。

有二天,王濟偶然到叔叔的房子裏去玩,見到王湛的床頭有一本《周易》,這是一本很古老又難讀懂的書。在王濟眼裏,這位“傻”叔叔怎麼可能讀懂這樣一部書呢?於是就問:“叔叔把這本書放在床頭幹什麼呢?”王湛回答說:“身體不好的時候,坐在床頭隨便看看。”

王濟懷疑叔叔讀《周易》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便有意請王湛說說書中的一些意思。王湛分析其中深奧的道理,深入淺出,非常中肯,講得精練而有趣味,這是王濟從來沒有聽到過的。

於是,他留在叔叔的住處,接連好幾天都不願回去。經過接觸和了解,他深深感到,自己的知識和學問比起叔叔簡直差了一大截。他慚愧地歎息說:“我家裏有這樣一位博學的人,可我30年還不知道,這是我的一個大過錯嗬!”幾天後,他要回家了,王湛又很客氣地把他送到大門口。

王濟有一匹性子很烈的馬,特別難騎,就問王湛:“叔叔愛好騎馬不?”王湛說:“還有點愛好。”接著就騎上這匹烈馬,姿態容貌悠閑輕巧,速度快慢自如,連最善騎馬的人也無法超過他。王湛又說:“你這匹馬雖然跑得快,但受不得累,幹不得重活。

最近我看到督郵有一匹馬,是一匹能吃苦的好馬,隻是現在還小。”王濟就將那匹馬買來,精心地喂養,等它與自己騎的馬一樣大了,就進行比試。王湛又說:“這匹馬隻有背著重量才能知道它的能力,在平地上走顯不出優勢來。”於是,王濟就讓兩匹馬在有土堆的場地上比賽。跑著跑著,王濟的馬果然摔倒了,而督郵的馬還像平常一樣,穩穩當當。

通過這樣一些事情,王濟從內心深處佩服叔叔的學識和才能。他回家以後,就對父親說:“我有這樣一位好叔叔,比我強多了,可我以前一點也不知道,還經常輕視他,太不應該了。”

晉武帝平時也認為王湛是個呆子。有一天,他見到王濟,就又像往常一樣開他的玩笑,說:“你屋裏傻叔叔死了沒有?”

要是在過去,王濟會無話可答,可這一次,王濟大聲回答說:“我叔叔根本不傻!”接著,他就把王湛的才能學識一五一十地講出來,武帝也相信了。後來,王湛還當了汝南內史。

像王湛這樣,平時隻管發展和提高自己,而不去追求表現和虛榮,是一種深層次的人生智慧,因為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王湛善於忍耐,不追求虛名,才獲得他人真正的敬佩與賞識。

三、莽直之忍:鋒芒不露真能人

過分直露自己會招致他人的妒恨

人無論處在何種地位,也無論是在哪種情況下,都喜歡聽好話,喜歡受到別人的讚揚。的確,做工作很辛苦,能力雖然有大有小,畢竟是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當然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承認,這也是人之常情。會為人處事的人,此時必然是避其鋒芒,即便覺得你幹得不好,也不會“言相對。生性油滑、善於見風使舵的人,則會阿諛奉承,拍拍馬屁。那些忠直的人,此時也許要實話實說,這就讓人覺得你太過莽直,鋒芒畢露了。有鋒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場合顯示一下自己的鋒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過,不僅會刺傷別人,也會損傷自己。做大事的人,過分外露自己的才能,隻會招致別人的妒嫉,導致自己的失敗,無法達到事業的成功,更有甚者,不僅因此失去了政治前途,還累及身家性命,所以有才華要含而不露,對他人不可過於耿直地指責和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