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簡單生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現代化設施誘惑著消費者。美國人生活中的主流趨勢過多地強調奢侈的生活條件――豪華的住房、新式的跑車、大寸的電視、前衛的相機和充滿藝術品位的廚房設施――以至於在追求這些生活資料時,我們給自己造成諸多困擾和焦慮。追求奢侈、揮霍金錢是現代人的家常便飯。因此我們根本學不會、實在也沒有機會學會如何去簡單地享受生活。
首先要了解享受的真正含義。用平常心來看待生活,不要過度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從此刻開始享受現有的一切:綠樹藍天,吹吹口哨,彼此共度美好時光。其次要抓住現在,珍惜擁有的一切,忘掉不切實際的幻想。正確的想法是:利用身邊每一個細小的機會去享受每一點快樂,適時地說說愉快的俏皮話,享受彼此安靜相處的此時此刻。
形成以家為事業的觀念
一旦孩子到了懂事的年齡,就要讓他們形成這樣的觀點:家庭應該是每個成員享受快樂的地方;每個人都有義務使自己的家庭變美好。在這項家庭事業中,需要父親、母親、兄弟姐妹,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人人懷有積極的熱情並承擔自身的責任。父親、母親、兄弟姐妹都應視這份家庭事業為最重大的責任。
別忘了,如果父母做出榜樣,那麼,孩子也會為家庭做貢獻,努力為之奮鬥。家庭事業就會變成一個持續循環的互動工程:一起做事,一起玩遊戲;在爐火邊講故事,一起研究有趣的風俗人情;周末去戶外遠足、年底全家出動旅行;以及一起享受生活的歡聲笑語等。
笑對人生
要讓孩子學會笑對人生,首先應該教會他們的是懂得靈活變通和適應變化。比如說全家準備去戶外野餐,突然下起傾盆大雨:怎麼辦?――耶,好哦!――在起居室裏做遊戲,然後,在地板上來個室內野餐也很有意思啊。
如此處理生活中的小煩惱,一旦你麵對更艱難的任務,也就能輕鬆應對挑戰。
走出困境的方法也可以是一次比賽:每個人竭盡全力,看看誰能找到戰勝困難的最佳方案,然後,全體合作推行這個最好的方案。
學會愛別人
如果父母相愛,那麼,家人之間都會充滿愛,家庭氛圍也會很溫馨。我們付出的愛應該是一樣的,不能偏心。要是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在這家庭生活中被需要的,在我們心中是不可替代的。如果父母之間沒有憎惡,或能把憎惡的情緒消滅於萌芽時,那麼,孩子之間的憎惡就不會存在。如果家庭中長輩們經常有口角、爭端和唇槍舌劍,那麼,孩子們長大後幾乎都會變得愛爭吵,難相處。
很多十足的傻瓜,新婚不到一年,愛就在吵吵鬧鬧中消磨殆盡。多麼幼稚和不值得啊!隻要一分同情、兩錢善意、三吊理解,那麼,愛會恒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