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910行動——建國五十周年閱兵背後的故事揭秘(2 / 3)

一場場令人激動萬分的大幕,伴著春節的鞭炮聲相繼拉開了;一聲聲鋼鐵的誓言“後牆不能倒”,在每一座軍工廠裏縈回激蕩;

一張張久違了的勞動競賽決心書,又披紅掛綠貼到了工廠、研究所的辦公樓前;一項項令人難以置信的生產奇跡,隨著高音廣播的聲浪傳遍了渭河兩岸;

一塊塊以一九九九年三月三十日為最後期限的倒計時牌,在車間最醒目的地方,閃動著耀眼的光澤……

是的,中國人的智慧和熱情一旦被激勵起來,就是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難怪西方的政治家和經濟學家對中國的崛起表現得那麼幼稚和恐懼。美國幾位資深議員在驚歎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又煞有介事地鼓吹中國威脅論,陰謀挑起更多的國家對中國采取所謂的“扼製”政策,但這種荒謬的論調已經與當今的世界大潮顯得格格不入了,中國要發展,中國人要發展,中國的發展是大勢所趨!

然而,陝西有眼力的企業家明白,在這轟轟烈烈的後麵,隱藏著一種不容回避的危機和困難。一些武器係統的三、四級配套單位很難得到資金方麵的有效支持而頻頻告急。有些軍工廠由於長期虧損沒有資金用於前期投入,有些軍工廠因欠電費而受到拉閘的威脅。這些單位盡管在整個工程的實施中是少數,但現在的武器係統龐大、複雜,缺少一個部件全係統就運行不起來。

這裏筆者隻無奈地告訴大家兩件事,一個承擔著坦克關鍵部件生產的企業,長期拖欠職工的醫藥費,無奈之下隻好作出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決定,報銷不給現金,發廠裏生產的摩托車,一時間到廠裏低價收購販賣摩托車的人來來往往竟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市場。更有甚者,有一家生產飛機機輪的企業,連續五六年虧損,廠裏拖欠數月工資,有些工人連在廠區前的小吃攤上吃碗麵條的錢都拿不出來了,一時賒賬成風,且一到發工資的日子,那些手持欠賬條的小攤主們就眼巴巴地盯著廠門口,期望著在這一天能把幾百碗的麵條錢兌回來。而這些情況在陝西省閱兵裝備工作領導小組會上一露頭,便被領導小組抓住了,曉以利害,動之以情,強硬要求給予這些困難企業以資金和電力的實際支持。一年間僅專題現場辦公會就召開十五六次之多!事情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金融部門特事特辦,破例由國防科工辦作為擔保向承製單位發放貸款,從此上億元的資金如久旱的甘露流進了一些承製單位的內部循環之中;而電力部門經與國防科工辦多次協商形成了一個“曆史性”的紀要,規定不以拉閘停電的方式催要電費,對所欠電費分門別類緩期處理。此項決定今天看來多少有些可笑,但在當時意義可謂深遠,受益單位多達二三十家。那些舉步維艱的企業再沒了欠費拉閘停電的煩惱。千萬不要輕視了這些看似具體的積極運作,一個企業若沒有資金沒有電那就是一座廢墟,誰也別指望裏邊會生產出合格的讓軍人心動的玩藝兒來。

不過,當這一係列舉措傳到一些愁眉不展的企業家耳裏,他們不禁在喘口氣的同時更鎖緊了眉頭。天哪,還真幹啊,這下完不成任務可就沒有扯皮的理由了,隻有昂起頭顱背水一戰了!

陝西省的這一項項舉措給總裝備部的將軍們以極大的鼓舞,閱兵裝備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王統業中將在西安人民大廈的紅雨樓舉起酒杯滿含深情地對書記省長們說:“有你們做後盾,閱兵裝備還能完不成嗎?”從此他到其他省市檢查工作,常常會十分欣賞地對當地的官員提起陝西省的措施和辦法,而且掛在他口頭的總喜歡是那句話:“你們看看人家陝西省!”

陝西省地處中國版圖的西部,一百零七個行政區縣,尚有五十一個國定貧困縣,百業待興啊,但在這項宏偉的世紀工程上,他們卻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慷慨和風度!

也許有人認為“政治”這個簡單而又深奧的詞彙,近些年在一大堆新潮名詞的衝擊下,似乎在漸漸失去往日的激情。然而,在實施“閱兵裝備工程”的過程中,這個名詞被人們無數次地提及,是那麼的貼切和動人,激起了人們一種久違了的熱忱。似乎是在一個早上,人們撩起車間門簾驚奇地發現堅決完成這項偉大政治任務的口號印在紅紅綠綠的彩紙上,掛滿了廠房的每個角落,誰置身在那樣一種氛圍裏,都會感到心裏沉甸甸的了。

是的,那個已經定格的曆史至今讓人想起來仍感到蕩氣回腸。在那個連在小攤吃碗麵條都要賒賬的華興公司,工友們每月隻有兩三張百元大鈔,還常常拖欠兩三個月才能慢悠悠地發到手裏。但一聽說這個被冠以政治任務的世紀工程是為國慶閱兵生產武器裝備,從兩鬢飛霜的廠長到年輕的機加工從心底裏驀然升騰起一種特別的自豪和激情。一群習慣了賒賬的青年工人圍住車間主任說,“我們要求不高,隻要能吃飽肚子……”

民以食為天哪,誰都知道這個古訓!

為了擺平那個“天”字號問題,幾位車間主任一合計,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們騰出一間辦公室改成了臨時廚房,車間的領導們輪番下廚房幫著擀麵條、蒸饅頭、包包子。這種在戰爭年代司空見慣的故事,而今換了一個背景又轟轟烈烈地演繹開了,卻也沒人通知,幾天後幾個軍品車間在開飯的時候,都有一間辦公室擠滿了滿嘴調皮話的工人,都能聞到從那裏飄出來的夾雜著機床油膩味的飯香,都把滿意的目光投給了掌勺的主任“師傅”。大家千萬別小看這間廚房的“曆史”作用,每當疲憊的工人們帶著滿身的油漬,用那尚未洗淨的雙手抓起熱騰騰的饅頭,端起盛滿麵條的大碗,大口大口地嚼著充滿“共產主義”味道的飯菜,一個個臉上都是知足的笑容。

不過,別以為這是一群隻知飽食終日的工人,他們熟稔美國在伊拉克發動的“沙漠風暴”“沙漠盾牌”行動,他們對年底發生的“沙漠之狐”也能評論個一二三,他們知道這一係列軍事行動玩得最多的是“飛機”,拿不出像樣的機輪來還叫什麼男子漢?但他們最可貴的是胸中那麼一股子愛國主義的情懷。工資啊、獎金啊、補貼啊,什麼都不說了,隻關注著早日拿下機輪任務。多麼好的工人啊,在這種“共產主義”夥食的驅動下,廠裏的勞動競賽熱潮,此起彼伏。

一九九八年十月,車間的工人們來不及洗去滿身的疲倦,便抖擻精神,敲鑼打鼓,將按時完成任務的大紅喜報貼到了辦公樓前。我們眼前的這張喜報與陝西軍工企業陸續出現的其他數以百計的喜報沒什麼兩樣,但卻讓北京幾位航空界的領導驚愕不已。這個廠的經濟可是持續多年的老大難了,已有幾年沒有按時完成過軍品計劃了。有幾次兄弟廠把一架架飛機都幹出來了,因為沒有機輪,隻好令人難堪地將飛機用鋼架支在那裏,那情形曆曆在目,令人汗顏。而這次的任務比起以往在量上增加了幾個數量級,能否按期交付,著實叫京陝兩地的領導和空軍的將士們為之捏了一把汗。然而他們不辱使命,精心組織,硬是把那上百套機輪幹出來了,按照那剛性的節點計劃將機輪配件發往了總裝工廠。

漂亮!這的確是一件值得總結和大寫的故事!曾有善良的同誌建議本文把廠裏過去的困境模糊處理,而筆者認為如此更透出這座工廠的豪氣和驕人的素質。

是的,華興航空機輪公司的工人們飽餐了兩碗麵條,打著飽嗝,又撲到機床前啟動了開關。西安電子城裏應用光學研究所的技術人員也已經近一年沒嚐過星期天的味道了。這個所是給海陸空三軍的裝備生產“眼睛”的,世紀工程涉及五大項目十三個品種,二百多台套。開始往下壓任務的時候,連他們自己也不相信會完成這份艱難的工作。曾有人關切地對負責生產指揮的副所長李仲青說,小心哪!這次任務肯定完不成,你們小心做替罪羊。

然而這位中年知識分子以特有的自信和樸實莞爾一笑,算是回答了這個問題。然而當那個燦爛的笑容還沒有在人們腦海裏褪去,他卻在一次新型坦克自行高炮穩瞄具的調試過程中,因勞累過度,倒在了轟鳴的廠房裏。隨後四醫大的大夫發現他的心髒多了一條回路,十分危險。不久,對他施行了一次高科技的心髒焊接手術,堵住了那條令人恐懼的通道。

李仲青啊李仲青,這下你完全可以避開充當“替罪羊”的苦惱,安安穩穩地在醫院在家裏休養生息了。但是,我們這位在南國出生的漢子,剛剛從手術台上下來睜開眼,就關切地問起所裏那一大堆光電器件進展如何,誰也想不到這位臉色蒼白的重症病號居然在醫院的病房裏召開了一次次沒有名稱的“調度會”,從此手邊的那部手機,便成了他指揮“作戰”的銳利“武器”。

他不想就此躺下。當年的十二月十七日美、英兩國未經聯合國授權對伊拉克發動了“沙漠之狐”行動,持續了四天,出動各種飛機五六百架,采用了以巡航導彈為代表的中遠程精確打擊等四種非接觸性作戰概念。戰爭的開始和結束都證明了一個道理:一個國家隻有掌握了高技術裝備,才能避免挨打,才能讓白鴿安詳地在藍天上飛翔。我們是給防衛武器裝備“眼睛”的,完不成任務睡不著覺啊。

終於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按計劃將車長鏡、穩瞄具等部件交給了總裝廠,終於產生過中國軍工偶像吳運鐸的研究所生產出了成套的新型自行高炮係統,終於在倒計時牌接近“10”的時候,省長們帶著敬意和問候,檢查了研究所新型自行高炮第一個連套的交付狀態。這種自行高炮一個係統十三部車輛,在一個雷達係統的指揮下,可以同時防衛多個目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自行高炮防空武器,其威武的雄姿令人注目,在後來的閱兵式上,被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譽為中國裝備的“美男子”。這天,省長們高興地握住總設計師李魁武的手,在吳運鐸的銅像前照了一張合影,連聲說:“你們是老陝的光榮!”

一九九八年六月十五日,人們會很隨意地翻過這頁輕薄的日曆,但在西飛集團公司董事長的台曆上卻重重地寫下了一筆。

那天,閱兵裝備的重點項目“飛豹”在試飛員譚守才的駕駛下,一躍便衝向浩瀚藍天。那良好的性能使我們的試飛健兒在空中如魚得水,各種數據參數順利地傳輸到了地麵指揮係統的網絡裏。這型飛機是由西安飛機工業公司製造的新型殲擊轟炸機,具有良好的轟炸和格鬥功能,武器配套威力強大,是我軍捍衛主權的主力戰機之一。記得前些年,“飛豹”剛出世的時候,曾有台灣特務冒充記者,企圖潛入試飛院拍攝“飛豹”未果。那一年在珠海航展上一露臉就被世界各國媒體盯住了,驚呼中國新一代戰機閃亮登場!然而,“飛豹”的試製充滿了風險與曲折。這一天是最後的一個飛行試驗,本應該是一個可以暢懷喝酒的日子,但在飛機進入低空做一飛行課目時,突然機艙裏一陣異樣的聲響,頭頂的艙蓋居然不翼而飛,兩位試飛員猛然受到強大氣流的衝擊,轟鳴聲立即灌滿了雙耳,整個人在氣壓的作用下,就像被什麼東西緊緊地壓在了椅背上想轉動一下都極為艱難。

這時候,試飛員完全可以跳傘,但他們沒有選擇跳傘,那樣不但會損失一架價值億元的“飛豹”,而且會損失機上千萬元的儀器設備,更重要的是會喪失尋找問題的機會。英雄的試飛員以驚人的毅力和果敢,頂著巨大的氣流壓力,緊緊地握住操縱杆,降低高度,使飛機安全地降落到了機場跑道上。

在人們把安慰和敬佩投向這兩位勇士的時候,西飛公司的領導連夜召開了事故分析會,對所有的可能都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故障複現,一周以後問題就確定了,是工人們在裝配時犯了一個低級的錯誤。是的,高科技的裝備對技術狀態的苛求已經登峰造極了,任何一點疏忽和錯誤都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那一年法國阿麗亞娜火箭發射失敗,半年之後向媒體發布令人絕想不到的失敗原因,僅僅是因為發動機裏數萬個接頭有一個稍稍長了半個毫米。

西飛公司的領導清楚現代戰爭爭取製空權是掌握戰場主動的最有效的措施,而飛機在這個過程中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發動的幾場戰爭都主要依靠高技術的飛機來壓製對方,才取得了戰場上的勝利。我們交給空軍將士的戰機必須是質量信得過產品啊。西飛公司揮淚斬馬謖,處理了幾個直接當事人,然後舉一反三,全廠動員進行質量整頓,短短一個月裏,清查了上千道工序的質量控製規程,從根本上保證了飛機整體狀態的可靠和優良。而且西飛公司的質量整頓延伸到了配套單位。一次,“飛豹”飛機的軟油箱發生漏油現象,陝西閱兵辦立即在負責承製的西北橡膠廠召開質量分析會,迅速解決了問題隱患,保證了飛機的整體質量水平。來檢查進度的空軍司令得知後連連稱道:“這事辦得好啊!”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每一位幹部和工人把質量意識真正紮進腦子裏,溶化在“血液”中,從此西飛公司生產出的一架架“飛豹”質量又上了一個大台階。是的,任何一項科學試驗都會有挫折,而西飛公司真正把挫折轉化成了財富,一種不斷再生的企業財富,這就是我們的企業家們的大手筆大智慧!

在那眾多激動人心的事跡裏,我們記住了一個人的名字:舒明金,飛機部裝分廠的工段長,公司質量整頓後,他發誓嚴防死守,對任何一個細小的紕漏都不放過,飛機上下架總是工房裏最忙碌的一個,跑上跑下長時間勞作,他疲憊不堪,每頓隻能咽下半個饃,臉色也變得黃蠟蠟的,從總經理到朝夕相處的工友們都勸他到醫院檢查一下,他卻說不著急,要把閱兵裝備中最後一架“飛豹”交出去以後再考慮。然而,最後一架飛豹在空中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可我們這位老工長在醫院裏接受了現代化儀器檢查後發現竟是患了癌症。家人嚶嚶地哭了,但他沒有掉淚,在手術後幾個月就找到總經理要求重返一線……

是啊,有這樣的職工,什麼困難我們不能克服,什麼難關我們不能攻克?在兵器係統、航天係統、航空係統、電子係統實施世紀工程的過程中確是舉不勝舉啊!

這裏需要提及的是,一九九八年的夏天,恰是關中五十年一遇的酷熱,幾乎渭河兩岸每一間廠房裏工人們都穿不住工衣,赤身露體地忙碌在機床旁,午間端起飯碗,汗水就嘀嘀嗒嗒地朝裏落,工人們自嘲地說:正好加點營養“調料”。

承擔重型反坦克導彈發射車生產製造的西光廠,過去隻生產過光電儀器係統,現在他們成了“牽頭羊”,要保證整車質量,裏邊的學問可就多了。因為這種剛定型的新產品,采用了激光、電視、紅外等一係列高新技術,是我國正在裝備部隊的威力強大的反坦克導彈武器係統,其性能優於美國的“陶式”導彈,於是天天有攻關,天天是會戰。許多離退休的老工人老幹部心疼那些玩命幹活的年輕後生啊,像戰爭年代支援前線一樣,自發地在家裏熬了綠豆湯加上白砂糖,在冰箱裏鎮涼了,一壺一壺地提到廠裏,一杯一杯地倒給幹活的工人們。沒有太多的客套,也沒有人頌揚,但每個人的心中都明白,這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9910工程”!這情景似乎跟今天司空見慣的追求有些格格不入。但這些戰爭磨礪過的老前輩們對和平的認識比當今的年輕人理解得深刻多了,掛在他們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的鮮血換來的,要讓我們的電視整天歌舞升平,就要把我們的國防建設成鐵壁銅牆。此情此景,在我們充滿硝煙的故事裏多有描述,而這些故事以一種新的麵貌展現出來,依然讓人動容。

那天離最後交裝的期限還有十多天,在歐洲中部,已經是劍拔弩張,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向主權國家南斯拉夫共和國周圍調兵遣將,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一觸即發。然而這一切並沒有影響到共和國西部一座工廠正在進行的彙報表演。西光廠區前的廣場上布滿了鮮花彩旗,一輛輛重型反坦克導彈發射車身著迷彩,掩映在明媚的春光裏,顯得格外威風豪邁。總裝備部部長曹剛川在工廠會議室裏聽取國防科工辦關於在陝閱兵裝備工作進展情況的彙報後,興致勃勃地“檢閱”了這支沒有領章帽徽的“士兵”駕駛的重型反坦克導彈發射車長陣。

這位三星上將笑了。他一定多次檢閱過部隊的軍容,但今天檢閱的是一大列將要形成戰鬥力的新裝備,怎能不讓我們搞裝備的將軍感到欣慰呢?不久前他在陝西省國防科工辦有關閱兵裝備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上寫下了一段至今讓人想起來還感到自豪和舒暢的話:“陝西省領導重視,科工辦同誌抓得有力,‘9910工程’取得重大成績,對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祝賀。”司令部的同誌告訴我們這是曹部長在有關閱兵裝備工作的報告上所做的最熱情的批示,如今他又親眼看到了陝西這一大片軍工單位的累累碩果,不禁感慨地說,“幹得比我預想的還好”。

那天晚上,一位言猶未盡的老廠長徹夜難眠,提筆寫下了一首如今已傳遍工廠角角落落的詩句:

百日征戰今凱旋,鐵馬蕭蕭路幾千。

家在咫尺如楚漢,月伴攻堅幾度圓。

個中錦機費疑論,獨上花樓不勝寒。

勸君暢飲且莫醉,三秦更待創新天。

然而,未等我們細細品味這首詩藝術上的優劣,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夜幕的掩護下,對南聯盟發動了代號為“盟軍力量”的軍事打擊行動,第一天八十架F-118美軍戰鬥機、六架B-52轟炸機從意大利阿維亞諾空軍基地起飛向南聯盟發動空襲,處於亞德裏亞海的六艘北約戰艦一晝夜向南聯盟發射了近百枚戰斧導彈,一場具有高技術特征的空襲與反空襲的戰爭打響了。這些,更使每一位投身這項閱兵裝備工程的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項世紀工程的偉大和急迫。中國百年來的曆史和今天強權政治的劣跡都直白地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和民族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要想永久地平靜地分享和平的快樂必須時刻準備著!

下篇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六日,是陝西軍工最難忘的一天。

總書記來到在中國的航空界負有盛名的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這個公司坐落在渭河南岸,承擔著轟炸機和“飛豹”發動機的生產和保障任務。

那天總書記在發動機總裝車間,聽到年輕的黨委書記說,工廠已經可以生產最先進的航空發動機,不禁滿意地點點頭說:“我們要集中力量搞好國防,落後就要挨打啊!”

是的,落後就要挨打!在剛剛過去的那個鮮紅的五月,一架從美國懷特曼機場起飛的B-2隱形轟炸機,長途奔襲十五個小時,在貝爾格萊德上空投放了五枚精確製導炸彈,在衛星的引導下直接命中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烈士的鮮血立刻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中國人已經站起來了,已經不是那個任人欺侮的民族了,科索沃戰爭又一次昭示我們,善良的人民如果手中沒有可以與敵人抗爭的武器,曾在中國西部紅河穀發生的悲劇就會重演,那份在十九世紀末一位愛國誌士畫的中國版圖被美、英、法、德、日等野獸般的列強撕食的《時局圖》就會疊印到今天的因特網頁上。

那天總書記興趣盎然地在留言簿上留下了一行墨跡;那天工廠的電視新聞把總書記的話播了一遍又一遍;那天總書記在西航視察的消息傳遍了秦川大地每座軍工單位,也深深地埋進了軍工戰士的心裏。

此時,全省承製的航空、兵器係統的閱兵裝備項目已經全部交付受閱部隊,這些軍工單位的任務已經轉入技術保障階段。局外人絕想不到,幾個企業與研究所以實際行動落實江總書記指示,精心安排,甚至對奔赴閱兵村的技術保障隊伍也發出了一條冰冷的近乎苛刻的指令:如果完不成任務,如果被技保大隊辭退視同下崗開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