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失其道,則天下狙詐鹹作敵。
李注:“失其禦則反間(考異雲:“宋刻一作‘聞’。”)背叛。”案:範祖禹唐鑒六引“敵”作“逆”,與注義合。
刀不利,筆不銛,(音義雲:“或作‘鑽’,誤。”)而獨加諸砥,不亦可乎?
李注:“刀鈍礪之以砥,筆禿鋌削(世德堂本作“銛之”。)以刀,申、韓行法,欲以救亂,如加(世德堂本無“欲”字、“加”字。)刀砥,亦所以利也。”案:意林及禦覽三百四十六引“獨加諸砥”作“宜加砥(禦覽作“ ”。)削。”據注,以砥釋刀,以鋌削釋筆,“削”字應有。
[[問神卷第五]]李注:“心能測乎天地之情。”案:嘉佑本缺處乃“心”字。
天精天粹,萬物作類。
李注:“天以精粹覆萬物,各成其類。”案:書鈔百四十九引注“類”下有“也”字。(“成”作“色”,誤。)龍蟠於泥,蚖其肆矣。
案:玉燭寶典二雲:“韋昭所注國語,一本雲‘化為玄蚖’。昭解雲:‘蜥蜴類’。楊子法言雲‘龍蟠於泥,蚖其肆矣’,即是此蟲。李軌同。”今注無詁蚖之詞,疑挩。
聖人以不手為聖人。
李注:“手者,桎梏之屬。”案:“手”疑“ ”誤,即古“ ”字。荀子富國篇:“垂事養民。”楊注:“垂,下也。”是 為降抑之義。蓋或人以不受拘執為不製,楊子以誌不降抑為不製也。說苑權謀篇“東郭垂”,韓詩外傳“垂”作“牙”,“手”即“ ”誤,知古籍“垂”恒作“ ”也。
至書之不備過半矣,而習者不知。
李注:“本百篇,今有五(世德堂本誤“四”。)十九,故曰過半。”案:李合偽古文數之,故曰“五十九”。若楊子所言,自指今文二十九篇,故曰“不備過半”。
今亡夫。
案:王觀國學林一引“夫”作“矣”。
周書噩噩爾。
李注:“不阿附(考異雲:“宋刻作‘階’。”)也。案:禦覽六百八引注“阿附”作“可名”,是也。
下周者,其書譙(音義雲:“俗本作‘誰’,舊本皆作‘譙’。”)乎?
李注:“下周者秦,言酷烈也。”案:禦覽六百八引“譙”作“憔悴”,“悴”字疑衍。憔、譙古通。溫公從宋、吳本作“誰”,誤矣。
大哉!天地之為萬物郭,五經之為眾說郛。
案:書鈔九十五引“郭”亦作“郛”。
君子小人見矣。
案:文心雕龍書記篇引“見”作“可見”。
人病以多知為雜。
案:“以”字疑衍,文選景福殿賦注引無。
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烏乎!
李注:“童烏,子雲之子也。”案:王楙野客叢書八雲:“童烏,舊說謂楊子雲之子小名。有一老先生讀法言,謂‘吾家之童’為句,‘烏’連‘乎’字,作‘嗚呼’字讀,謂歎聲。似亦理長。仆觀後漢鄭固碑曰:‘大男有楊烏之才,年七歲而夭。’蘇順賦:‘童烏何壽之不將?’是時去子雲未遠,所舉想不謬。於是知童烏為子雲之子小名。”其說是也。童烏見禦覽所引劉向書。
九齡而與我玄文。
李注:“童烏九齡而與楊子論玄。”案:音義雲:“與音預。”白帖二十及八十七兩引並作“預”,預謂參預,義較李注為長。(如李說,必增字乃通。)或問經之艱易。
案:文選連珠注引“艱”作“難”,下同。
盍勢諸名卿,可幾也。
李注:“盍,何不也。勢,親也。名卿,親執政者也。言何不與之合勢而成名也。”案: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勢”作“執”。勢無親訓,疑李本舊作“執”字,執即“ ”省。國語周語雲:“居寢有 禦之箴。”韋注:“ ,近也。” 有近訓,故李注詁親,謂親近名卿也。(注文“親執政”,“親”字衍。)今本作“勢”,與韓非子有度篇“ 在郎中”今作“勢在”例同。注文“言何”以下又以勢為合勢,與親訓殊,疑非李注。漢書顏注引韋昭說雲:“言有勢之名卿,庶幾可不朽。”與李異。
不屈其誌。
案:文選顏延年侍遊蒜山詩注引“屈”作“詘”,與漢書合。辨命論注引作“不詘其節”。
而耕乎岩石之下。
案:文選注兩引“乎”作“於”。禦覽八百廿二引“岩”作“岩”,葉夢得避暑錄話上引作“岩”。
名振於京師。
案:文選侍遊蒜山注引“振於”作“震乎”,避暑錄話亦引作“震”,(與漢書合。蓋據溫公本。)史容山穀詩外集注五引作“而名震於京師”。
愆語,君子不出其口。
李注:“欲聞其義。”案:此注應在“何謂德愆”下,今本誤移此文“愆”字下。此文“愆語”聯詞,猶雲過失之語,非愆為或人所問之詞也。
[[問明卷第六]]匪天也夫?
案:禦覽二引“匪”作“惟”。
鴻飛冥冥,弋人何慕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