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得,陸毅在心中叫了一聲“好”,好個荀文若,真曠世奇才。
而荀彧見陸毅打量著自己,便趕緊上前來施禮:“在下荀彧荀文若,見過陸大人。”
“荀文若的大名,我可是久仰呀,今天一見,真三生有幸呀。文若能來晉陽,真晉陽百姓之福呀。在下代晉陽的父老鄉親先謝過公子了。”見到自己的偶像,陸毅太激動了,竟沒注意到荀彧稱自己陸大人,而不是主公。
“陸大人客氣了,在下實不想出仕,隻是公達一再邀請,在下隻好先來晉陽看看。”
一聽荀彧這麼說,陸毅的心便涼了半截:看來,人家是瞧不起咱們啊。
不過,呆了片刻,陸毅便道:“無妨,文若可以在晉陽多住幾日,風欲在晉陽施行新政,正好可以征求一下文若的意見。”
荀彧道:“就是因為聽說了新政,我才來的。在下願聞其詳。”
見荀彧有所求,陸毅便道:“今日天色已晚,諸位可先行安頓下來,明日我們再一起探討新政也是來得及的。”說著,陸毅便命管亥領著眾人去安頓家眷。
第二天,陸毅便把眾人都召集到了一起,探討新政的一些具體問題。當然,賈詡和於禁也被“請”來了。
麵對著整整一屋子的三國名士,三國大將,陸毅激動的話都不會說了。討論了一上午,也沒有弄出個一二三四來。
無奈,陸毅隻好把新政的大框兒說了一下,就是四權分治,鄉老參政,編練新軍三大項。同時,陸毅還給了眾人兩天的時間安頓家眷,互相拜訪,以加強聯係,增進感情,為以後的共事做好準備。並且,陸毅還要求眾人多熟悉一下晉陽的環境。最後,陸毅決定兩天後在太守府召開大會,正式商討實施新政。
就這樣,這次短暫的聚會便無聊的散場了。
看著眾人遠去的身影,陸毅不由得暗歎:自己得慢慢適應這個太守之位啊。
第二天,陸毅便決定去拜訪一下荀彧,不管怎麼說,聯絡一下感情也是必要的。
來到了荀彧的居所,卻發現荀攸也在,原來,叔侄兩人卻是住在一起的。
相互見禮已畢,陸毅便道:“久聞荀文若的大名,隻恨無緣相見。如今文若到了晉陽,可以多住些時日,我也好旦夕向文若討教。”
麵對陸毅的殷勤,荀彧淡然的說道:“在下為一山野粗人,不知陸大人欲向在下討教何事呢?”
“嗬嗬,文若太客氣了。公達為人嚴謹慎重,我很少聽到公達讚賞別人,可公達卻對其叔讚不絕口,佩服萬分,由此,可見文若之才。而文若既然來了晉陽,我便想把晉陽之政托於文若,隻是不知文若能否擔起這萬斤重擔。”
一聽陸毅這麼說,荀彧便道:“在下現在實不想出仕,而今公達在晉陽,公達可絕非百裏之才。”
“嗬嗬,我知文若不想出仕,可我也沒有請文若出仕。文若留在晉陽,算是幫公達的忙好了,又或者是幫助晉陽的百姓發展生產,抵抗匈奴,不知文若以為如此可好?”
“這個麼”荀彧不禁在心裏暗罵陸毅狡猾。
“嗬嗬,我知文若為當世大賢,胸懷天下,必不會置並州的百姓流離失所而不顧的。可如今晉陽的形勢,也是異常嚴峻,想要抵抗十數萬匈奴大軍的入侵,實在是難啊,萬難啊。”
“其實,如今的情況也並不象陸大人想的那麼悲觀。晉陽雖然殘破,可畢竟民心還在。而陸大人一到晉陽,便馬上招撫流民,組織百姓開始春耕,不誤農時,還無償的借貸給百姓種子和農具。晉陽的百姓對陸大人可是都感恩戴德,頂禮膜拜。所以,隻要陸大人登高一呼,百姓們無不雲集而影從。有了全郡百姓的支持,大人還有什麼擔心的呢?”
“嗬嗬,文若所言甚是。不過,可眼前晉陽的困境,又當如何度過呢?”
“如今的晉陽,自陸大人到了以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流民們都以此為家,百姓們又都回鄉,而春耕也已經完成。陸大人要做的,就是領著百姓們修繕城池,整頓軍備了。相信幾個月後,晉陽自然就會有能力抵抗匈奴人了。”
“文若所想,與在下不謀而合。”
聽了荀彧的一番話,陸毅不由得對荀彧獨到的眼光大為讚賞,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沒有逃出他的法眼。真不愧是三國的頂級大謀士,有見識!
不過,陸毅隨即便試探的問:“不知文若何以看待新政?”
“甚好。”
荀彧這麼一回答,反而把陸毅給弄愣了:原以為他會百般抵觸的,怎麼能積極讚同呢。
而荀彧一見陸毅發愣,便道:“陸大人以為有何不妥嗎?”
“啊,不是,我原以為文若會反對呢。”見荀彧發問,陸毅隻好實話實說。
“陸大人的想法,是將權力分化,細化,以相互製衡,這是個很好的設想,在下怎麼會反對呢?
秦之政,便是將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三權分而治之。而大漢之政,亦沿襲秦之政,隻是自宣帝以後,外戚常以大司馬大將軍的身份專權,而中涓有時也仗著皇帝的寵信而幹預朝政,於是,便出現了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麵,以至於朝政逐漸紊亂,國勢衰微。
究其原因,皆因其權力過於集中,缺少監督和製衡的力量。所以,陸大人所想,真是開天辟地之壯舉。隻是鄉老參政一事麼,還需斟酌。”
“嗬嗬,想不到文若竟如此知我,真榮幸之至啊。我讓鄉老參政,是為了能明了政令的得失。子產不毀鄉校,所以,吾欲立之。”
陸毅今天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偶像,居然笑得嘴都合不上了,這讓荀彧和荀攸叔侄二人很是奇怪:這陸大人是這麼了,有什麼高興的事兒,笑起來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