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崔言走了以後,陸毅也很奇怪,為什麼崔言知道自己住處,而自己卻不知道崔言住在哪裏,這也難怪崔言說自己唐突了。
實際上,崔言和陳琳也是來涿縣遊學的,並且和陸毅住在同一個客棧裏。崔言自然是從張飛口中得到的消息,所以輕而易舉的就找到了陸毅,而陸毅對此卻一無所知。
而崔言回到房間以後,更是倍感鬱悶,陸毅的話對他的震動實在太大了。當時正趕上陳琳收拾東西,崔言大驚,忙問陳琳這是為何。
陳琳答道:“吾叔父與大將軍何進有舊交,吾欲南下洛陽,拜見大將軍何進,以求取功名,不知季節可願與我一同前往?”
崔言大驚,想不到陳琳的動作這麼快,不過,他卻不願依附他人以成事,所以,便婉言拒絕了陳琳的好意。同時,他也把今天和陸毅談話的內容向陳琳敘述了一遍,當然,有些內容是省略的,對於陸毅的才學見識,他又大大的稱讚了一翻。陳琳對此卻不以為意,在他眼裏,陸毅不過是一個剛出世毛頭小子罷了,無權無勢,空有一腔熱血,能成什麼事,和大將軍何進比起來,陸毅簡直什麼都不是。對於崔言對陸毅的吹捧,陳琳更是不屑一顧,還勸崔言不如跟自己一起去,或許能有所作為。
至此,二人已經有著不同的人生方向了,分道揚鑣是早晚的事,若沒有陸毅,崔言或許會和陳琳一起去投奔大將軍何進,而正因為陸毅的出現,一切便開始改變了。看著陳琳收拾包袱,崔言的心又開始煩悶了。對於陸毅的才學見識,他是佩服的,不過,此人卻毫無忠君思想,但陸毅的大逆不道,卻又是為了天下百姓著想,若誠如陸毅所言,則天下必將大治。所以,崔言的心裏,實在是太矛盾了,誠然,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真的是很難。
一夜沒睡好,第二天看著陳琳遠去的背影,崔言忽然在心裏感到一種莫名的失落。孔結可以去投奔何進,我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呢?陸毅,陸毅,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難道,我真的要和你一起蕩平天下嗎?崔言在心裏問了自己這樣的幾個問題。
陳琳走後,崔言便一個人在街上漫無目的的走著。誠然,對於陸毅的思想,他開始接受了,但是,他卻沒有膽量去實現,因為這太過駭人了。所以,他在期待,期待老天能給自己一個英明的決斷。
忽然,前麵的哭泣聲打斷了他的思緒。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居然走進了一條幽靜的小巷。他抬頭一看,見一個小男孩蹲在牆角哭泣。於是,崔言便上前安慰那孩子,可那小孩依然哭個不停,原來,是三個大孩子一起欺負他,所以他很委屈,遇到這樣的事,崔言也感到很無奈。正在這時,隻見一個婦人從巷口走來,對那孩子大聲訓斥道:“王平,你有沒有出息,男子漢大丈夫,當持三尺劍而行走天下,懲惡揚善,救萬民於水火,揚千秋英名,立萬世功業,似你這般哭哭啼啼,成何體統?”
那小孩聽到訓斥以後,便止住了哭泣,踉踉蹌蹌的隨那婦人走了。
二人走後,崔言不覺大為感慨。那婦人應該是小孩的母親,如此教子,可堪比孟母三遷。
是啊,大丈夫當持三尺劍闖蕩天下,怎能學小兒女之態?大丈夫當立萬世功業,想人之不敢想,行人之不敢行,受萬人景仰,怎可久居人下?
仗劍行千裏,微軀感一言。人生感義氣,功名誰複論?
想到這首詩,崔言心中大為暢快,長嘯一聲奔回了客棧。
再見到陸毅時,崔言長揖到地,說道:“崔言願隨淩宇闖蕩天下,蕩盡人間不平之事,生死相依,不離不棄。”
看到崔言如此行為,陸毅有些手忙腳亂了,不知如何是好。不過,他也很快反應過來了,趕緊扶起崔言,說道:“季節不必如此多禮,從今日起,我二人便聯袂而行,生死相依,不離不棄。”看著崔言眼中閃現的淚花,陸毅的眼角也濕潤了。
之後的幾天,二人便經常促膝而談,直到深夜,且陸毅還向崔言學習擊劍,並和張飛大醉了幾次,三人的感情也呈直線上升。不過,二人知道大事未了,所以,幾天以後,二人便告別了張飛,南下洛陽。
臨走,陸毅特意囑咐張飛,最多三月之後定會來請張飛出山,一起到並州抵禦匈奴,以建功業,張飛也十分樂意的答應了。不過,崔言對此翻前景卻不甚看好,但一看陸毅如此豪放,心裏也就釋然了。
二人一路輾轉而行,不幾日便到了河間縣。原本,此去洛陽是不用經過河間縣的,但陸毅考慮到河間縣可是有一個三國時的頂級大猛將張郃啊,所以,故意繞個彎兒來到了河間縣。崔言對此很是疑惑,但聽陸毅說來拜訪一個大將,也就沒有多說什麼。雲伯和陸童是下人,自然不會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