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加強實習工作培養合格幼兒教師(3 / 3)

此外,由於是定向實習,實習中的具體問題很容易解決如學生的勞保用品、夥食補貼、中、夜班費等都順利圓滿地解決了。

綜上所述,定向實習比一般性實習,收效好,它好在通過實習可以切實檢查職業高中畢業生是否達到既要具有高中文化水“平、又要有一定動手能力的新型工人的培養目的;它好在知識與實習結合緊密,即學習什麼,實習什麼,不走另來一套的彎路;它好在,符合學生的要求、工廠的要求、師傅的要求,因此,可以說:它是符合我們職業教育特點的。我們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繼續豎持這一做法。

關於課外閱讀指導的初步探索

本文試圖論述一下指導職業高中學生進行課外閱餃的必要性和方法,

―、指導職業高中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必罷性

85年上半年,社會上武俠、情殺、奇案等書刊風行一時。影響所及,首先是青少年,有的學生看武俠小說直看到深夜,第二天上課昏昏欲睡,有的學生甚至上課還偷偷拿出來看這既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又影響了學生思想的健康成長。有關部門發出了禁止出售有害於青少年成長的書刊的通知,學校和家長積極響應,考阻學生閱讀這種書刊。但也有些家長在這種情況下采取了簡單方法,不讓孩子看課外書,片麵認為看課外書既耽誤學習時間,也容易受不良影響,

而職業高中的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要求是十分迫切的。一方麵,他們與普通高中學生一樣,正處在16歲到20歲這人生的黃金時期,這時期正是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階段,另方麵,職業高中的學生不同於普通高中的學生,他們沒有高考的壓力,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思維也更加活躍,他們的職業已基本定向,畢業後要直接走向工作崗位,接觸比升大學的同齡人更多角度、多層次的人和事。因此,職業高中的學生,對人生的道路想得更具體,更現實,他們渴望通過比課本豐富得多的課外讀物了解曆史,認識世界,洞察現實社會,探索走向未來的人生之路。

職業高中語文教學在擺脫了高考指揮棒的壓力後,在教改方麵顯示了無比的優勢,實踐證明,學生世界觀的形成,知識麵的擴大,以及讀寫能力的提高,都常常得益於課外閱讀。

因此,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職業高中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是語文教學必要的補充和延續,又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他們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重要途徑,它將對提高我們的民族素質產生深遠影響。對課外閱讀這一陣地,我們決不能放棄不管。

二、指導職業高中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幾種方法和依據

從85年下半年,我開始了課外閱讀指導的探索與教學改革的實踐。

(一)幫助學生製定專題閱讀計劃

根據調查了解,我們大部分同學有課外閱讀的要求,但有的同學不知看什麼書好,有的同學讀書僅僅為了獵奇,因此課外閱讀收獲不大。真正愛讀書又會讀書,有良好閱讀習憤的,隻是極少數。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有了“知識缺乏感”,隻是有了學習的“內驅力”,還不能產生學習的動機和積極活動。要產生學習的動機和積極活動,還必須有適當的學習課題和目標,能使學生由內驅力激發起來的活動,指向一定的方向,並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我采取了讓每個學生製定課外閱讀計劃的方法,使課外閱讀帶有研究問題的性質,使讀書與思考結合起來,提高讀書的效率。對於職業高中的學生,語文課指導的課外閱讀專題,應從指導學生讀文學作品開始,逐步轉向指導學生閱讀知識類文章,最終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專業的論著,

例如學生在高二上學期,有的結合課文《守財奴》的學習,計劃以讀巴爾紮克的小說為專題,提高對資本主義、資產階級實質的認識。有的看了電視劇《四世同堂》,計劃以學習老舍作品為專題,了解這位人民藝術家的思想與創作風格。還有的同學想以“什麼是成才之路”為專題,看一些人物傳記。有的想以“深入理解改革開放政策”為專題,看一些當代的報告文學和小說。有的同學為了提高工作能力,以“靑年心理學”為閱讀專盾,高三、高四學生以學習專業課為主了,我們的課外閱讀計劃也轉向了與學生所學專並有關的計算機應用,計算機語言等專題。

實踐證明,幫助學生製定閱讀計劃,雖然作法很簡單,但可以較好地把學生的盲目閱讀變為有目的的閱讀,把老師的淮輪變為引導,並較好地解決學生課外閱讀中“專”和“博”的關係。

(二)幫助學生創造最佳閱讀心理與最佳閱讀環境

閱讀心理與閱讀效果之間的關係是成正比的,而創造最佳閱讀環境,對於保持學生最佳閱讀心理又是十分必要的。

最佳閱讀心理的產生,一方麵取決於學生的上進心、求知欲,另一方麵取決於對讀物的興趣。

有些職業高中學生,在與普高,特別是與重點高中學生相比時,有一種自卑感,這是幾千年來重士宦、輕藝匠,鄙薄職業技術教育的封建觀念的反映。我經常向學生進行職業教育光榮的宜傳,我們國家要想振興,走在世界前列,不光取決於知識的生產,還取決於知識的運用,我們國家不但需要科學家、教授,而且需要中、初級技術人員和數以億計的受過良好教育與訓練的普通勞動者。有了高標準與自信心,才會產生追求的熱情,學生才會把課外閱讀和自己將來的亊業聯係在一起,這是創造課外閱讀最佳心理的原動力。

麵臨一些職業高中學生還沒有坐下來潛心讀書習慣的現狀,我采取了每周上兩節閱讀課的方法,為學生創造最佳閱讀環境。這兩節課老師和學生一齊看書,此時此刻,老師的作用就在於保證這樣一連坐上一百分鍾的獨立閱讀時間,在這樣靜謐的氣氛中,同學們各個專心讀書,因為他們都在自己選擇的、感興趣的知識王國裏遨遊。從學生平靜的麵孔上,可以看到他們內心得到了充實和滿足。

(三)狠抓關鍵一環——閱讀中的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三十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這就是要學會,有理解的閱讀,即: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

為了使學生養成在閱讀中思考的習慣,我采取的具體作法是讓每個學生每周寫兩篇劄記,總的題0叫“閱讀與思考”、“觀察與思考”,這樣可以使學生想問題,在觀察、讀書與思考這樣一種境界中循環,逐漸形成自己思想的網。有個學生在《淺談讀名著》中寫到:“我認為看明著要取其精華,不能像有些人那樣,看了《安娜》,就穿起了黑衣眼;看了《基度山伯爵》,就夢想得到意外的財物;看了愛情小說就學著談情說愛,那就失去了看書的真正意義。”“我認為,我們這個年齡已經走上了可以思考的階段了,思考、探尋,是我們這個年齡的特點,我們看問題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幼稚,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多看書,不僅能增如知識,提高欣賞水平、寫作水平,也有利於培養思考問題的能力,使我們更早、更好地認識社會。”

不少同學在總結寫劄記的體會中說“獲益很深”,通過寫劄記,注意在閱讀中思考了,注意觀察生活和社會了,覺得自己好像長大了。他們把劄記看成是“一筆不小的財產”,看成是自己對社會的初步認識和對人生價值的思考。

(四)重視交流總結,推動課外閱讀的開展

日本心理學家,曾列了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的循環表,指出: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經過智力操作,得到了智慧滿足感之後,還必須采取一定的方式,使他們學習的成果能得到發展、評議,這樣學生才能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內心感受,從而促成學生更積極學習的動機。對集體來說,學習成果的發表、交流,也是信息多向傳遞的必要途徑。

我的具體做法是把專題相同或臨近的同學編成專題小組,為他們乎時交流讀書體會,討論問題創造條件。平時發現某個同學們閱讀劄記寫得好,就在班上宣讀。學期結束,辦個劄記展覽I每個同學把自己的劄記目錄及認為最好的文章抄在紙上,辦成小報的形式,張貼出來,以供互相觀摩。期末,每個人要按自己的閱讀專題,寫閱讀總結、論文或推薦作品的文章,在班上講演。這些,都作語文學習成績的一部分,

在總結交流時,每個同學都有要在班上大顯身手的架勢,兩個班六十五位同學的發言題目無一重複。如《與命運搏擊》、《偉人之偉大》、《讓南疆精神在我們心中紮根》、《曆史潮流不可阻擋》、《如何對待青少年犯罪》、《從花環到墳瑩》、《從雪萊的詩看雪萊》、《怎樣認識維持的煩惱》、《金錢背後的醜惡》、《理想、個性、氣質》、《人生思考係列》等等。經過交流之後,同學們互相受到了啟發,也感到了同學們對自己收獲的承認,他們紛紛要求繼續開展閱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