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低溫會使某些藥品發生物理與化學變化,以致藥效降低,甚至失效,如中成藥的液體製劑,在低溫(0℃以下)條件下易發生沉澱;有些水劑藥品會結凍脹破容器,使藥液外漏造成損失或降低藥效。
2.濕度
(1)濕度過小引起藥物風化易風化的藥品如硫酸阿托品、硫酸可待因、硫酸鎂、硫酸鈉及明礬等。
(2)濕度過大造成藥物引濕大多數藥品在濕度較高的情況下,能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而引濕,其結果使藥品出現稀釋、潮解、變形、發黴等現象。
3.貯藏時間
有些藥品因其性質或效價不穩定,盡管貯藏條件適宜,時間過久也會逐漸變質、失效。因此《中國藥典》對某些藥品特別是抗生素製劑,根據它們的性質不穩定的程度,均規定了不同的有效期。有效期是指藥品在規定的貯藏條件下,能夠保持質量合格的期限,要求使用者在規定期限內使用。
4.空氣
(1)空氣中的氧氣易使某些藥物發生氧化作用而變質,如揮發油受氧的作用易引起樹脂化;脂肪油容易被氧化而酸敗並結成塊狀;維生素C片被氧化的最終產物為二酮古洛糖酸而失去藥效。
(2)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藥品吸收,產生碳酸化而使藥品變質。
(3)某些藥品如散劑能吸附空氣中的水分、灰塵及有害氣體,從而影響藥品的質量及加速藥品變質或黴變。
5.日光
日光照射可促進藥品氧化分解,從而產生酸敗、變色、渾濁、沉澱等,以致降低或失去藥物價值。
6.包裝和裝潢
包裝容器是直接盛裝和保護藥品的器物,種類很多,質量有別,對藥品的影響也不相同,醫藥商品包裝應當努力實現標準化、規格化和經濟化。如采用玻璃容器包裝見光易分解的藥品時,應選用琥珀色玻璃容器;因金屬容易受酸堿及其他化學物質的腐蝕,所以易與金屬發生化學反應的藥品不宜采用金屬容器包裝。
7.倉蟲和微生物
倉蟲和微生物對藥品的危害十分嚴重,特別對於中成藥。中成藥大多數都含有可供倉蟲和黴菌生長繁殖所需要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水分等,故在貯藏期間易受倉蟲和微生物的侵襲。
第三節 化學藥品的分類保管和養護方法
1.片劑
片劑是主藥加上一定的輔料如澱粉等賦形劑壓製而成。濕度、溫度、光線均能影響某些片劑變質失效。所以片劑的保管養護工作,既要考慮所含原料藥品的性質,又要結合片劑的劑型、輔料及包裝,綜合加以考慮。
(1)所有片劑除另有規定外,都應密閉、幹燥保存,以防受潮發黴變質。貯藏片劑的倉庫,應控製相對濕度以60%~70%為宜,最高不得超過80%。
(2)包衣片(糖衣片、腸溶衣片)吸潮、受熱後,易發生包衣褪光、褪色、粘連、溶化、黴變,甚至膨脹脫殼等,因此保管時不僅要防潮還應防熱。
(3)含片中除一般賦形劑外,還摻有大量糖分,吸潮、受熱後易溶化粘連,嚴重時會發生黴變,應注意密封,在幹燥的涼處保存。
(4)含有易揮發性藥物的片劑受熱後能使藥物揮發損失,含量降低而影響效用,故應注意防熱,在涼處保存。
(5)含生藥、髒器或蛋白質類藥品的片劑,如健胃片、甲狀腺素片、酵母片等,易吸潮鬆散、發黴、蟲蛀,更應注意密封、在幹燥處保存。
(6)主藥對光敏感的片劑,如山道年、磺胺類片劑等,必須盛裝於遮光容器內(如棕色瓶)保存。
(7)抗生素類、某些生化製劑以及一些性質不穩定的片劑,應嚴格按照規定的貯藏條件保管,且應掌握“先產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則,以免過期失效。
2.膠囊劑
膠囊劑(包括硬膠囊劑、膠丸劑)製造的主要原料是明膠,吸潮、受熱後易變軟、發黏、膨脹,或囊壁表麵渾濁失去光澤,嚴重時黏軟變形,甚至生黴。具有顏色的膠囊,在吸潮受熱後還會出現顏色不勻、褪色、變色等情況。膠丸劑由於製造時加有較多量的甘油,故吸濕性較強,製造時若幹燥不適當或貯藏時濕度過大、溫度較高,更易黏軟生黴。
一般膠囊劑都應密封,保存於幹燥陰涼處,注意防潮、防熱。但也不宜過分幹燥,以免膠囊中的水分過少而易於脆裂;主藥對光敏感的膠囊劑還要注意避光保存。
3.注射劑
注射劑的保管養護,應根據藥品的理化性質,並結合其溶劑和包裝容器的特點,綜合加以考慮。
(1)一般注射劑應避光保存,並按《中國藥典》規定的條件保管。
(2)遇光易變質的注射劑在保管中要注意采取各種遮光措施,以防紫外線照射。
(3)遇熱易變質的注射劑包括抗生素類注射劑、髒器製劑或酶類注射劑、生物製品等,在保管時除應按規定的條件下貯藏外,還要掌握“先產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則,在炎熱季節加強檢查。
(4)怕熱、怕光、怕凍的生物製品注射劑一般溫度越高,貯藏時間則越短,光線也可使其失去活性。因此最適宜的貯藏條件是2~10℃的涼暗處遮光保存。但是也不宜貯藏溫度過低而使其凍結,除凍幹品外,一般不能在0℃以下貯藏,否則會因凍結而造成蛋白質變性,融化後可能出現搖不散的絮狀沉澱,致使不能藥用。
(5)鈣、鈉鹽類注射液久儲後藥液能侵蝕玻璃,尤其是對於質量較差的安瓿玻璃,能發生脫片及渾濁(多量小白點)。這類注射液在保管時要注意“先產先出”,不宜久儲,並加強澄明度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