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醫德教育(3 / 3)

(五)提升醫德行為習慣

醫德行為習慣是在醫德認識、醫德情感、醫德意誌和醫德信念的支配下形成的一種經常的、持續的、自然而然的行為。沒有一定的醫德認識,就沒有醫德情感的產生;沒有醫德認識和醫德情感,就不能形成醫德意誌和醫德信念;沒有崇高的醫德信念的指導,就不會有高尚的醫德行為;沒有醫德意誌,就沒有醫德行為習慣。因此,使醫務人員養成良好的醫德行為習慣是醫德教育的最終環節。

綜上所述,在整個醫德教育的過程中,醫德認識(知)、醫德情感(情)、醫德意誌(意)、醫德信念(信)與醫德行為習慣(行)是不可割裂的,它們相互製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提高對醫德的認識是前提和依據,培養鍛煉醫德情感和意誌是兩個必備的內在條件;樹立醫德信念是核心和主導,而形成良好的醫德行為習慣是醫德教育的最終目的。

三、醫德教育的方法

教育有規律,醫德教育也有自身的規律。教育要講究方法,根據醫德要求,針對醫學的特點和醫務工作的性質與特征,采用相應的教育方法是獲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

(一)理論教育法

理論教育法以馬列主義關於灌輸的原理為理論依據,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醫務人員的醫德素質有差異,層次也不同,實施醫德教育,要分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理論教育法是學習和掌握係統理論的最有效方式,醫德教育首先是係統的理論教育。隻有係統地學習醫德原則、醫德規範,才能全麵提高醫德認識,培養醫德情感,鍛煉醫德意誌,樹立醫德信念,養成醫德行為習慣。理論教育法可以采用他人灌輸式的講解法,或指導醫務人員采取自我灌輸式的自學法;可以采用普遍灌輸的方式,必要時也可對重點人員進行個別灌輸式;還可以采用報告、演講、展覽、聲像教育等其他教育形式。灌輸式教育法的實施,必須要有一支相對穩定的、具備一定教學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教育工作者必須熟悉理論及其體係,熱愛思想政治工作,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並能以身作則,無私奉獻,身體力行。

(二)典型教育法

典型教育法是通過樹立典型並用典型來感染和影響他人的一種方法。典型教育法是一種榜樣的力量,是用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引導人們努力向善、積極工作。樹立典型要實事求是,切不可隨意拔高,片麵追求;樹立典型要注意群眾性的原則,要有普及性、推廣性。樹立典型盡可能在本行業、本單位內,這樣更容易發現“閃光點”,更具有現實性。貼近原型的人或事件最具有感召力,也是群眾最熟悉的,學習起來也易於接受。運用典型教育法,以樹立正麵典型為主,注意慎重選擇反麵典型,更不能過多樹立反麵典型。如反麵典型樹立過多,不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擴大消極影響,對社會產生破壞作用。樹立反麵典型的目的是通過揭露事實讓人們認識其危害性,以達到杜絕和防範的目的。目前,醫德教育的反麵典型主要是以醫謀私。

(三)實踐教育法

實踐教育法是通過實踐活動使參與者實現自我認識、自我提高的一種方法。實踐教育法強調實踐性,突出了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和主體意識的能動性。運用實踐教育法進行社會主義醫德教育,就要針對醫德的實踐性特點,把醫德行為規範教育同醫療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開展創建文明單位,開展醫藥下鄉等活動是醫療衛生單位進行醫德教育的具體實踐教育的有效方式。通過開展實踐教育活動,可以更多地了解基層對醫藥衛生的需要,促進“角色互換”,體會患者的難處。通過實踐活動提高認識、實現自我教育,為患者提供方便的優質服務,既滿足了患者的需求,也陶冶了醫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