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醫德教育(2 / 3)

構成醫德品質的基本要素有認識、情感、意誌、信念和行為習慣五個方麵,也可以把它歸納為知、情、意、信、行。醫德教育大體上也包含著上述的基本過程。

(一)提高醫德認識

醫德認識是指醫務人員對醫德的理論、原則、規範、範疇和準則的感知、理解和接受。認識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正確的醫德認識,就難以形成良好的醫德行為和習慣。醫德的形成,是建立在對醫德一定認識的基礎之上的,醫務人員醫德概念的形成,醫德判斷的能力是醫德認識能力的重要標誌。在醫德教育中有意識地培養提高對社會主義醫德的認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認識能力是認識水平的具體體現,提高醫務工作者的醫德認識要著眼於醫德能力的培養。通過醫德教育,使醫務人員認識社會主義醫德原則、規範、範疇和準則,並以此來判斷言行,明辨是非、善惡、美醜、榮辱。醫務工作者的醫學實踐,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認識的指導下進行的。醫德認識不足,醫德行為就會出現偏離,就背離社會的要求,就不切合病人的要求。因此,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幫助醫藥衛生人員提高對社會主義醫德的認識水平,是醫德教育的首要環節。

(二)培養醫德情感

醫德情感是指醫務人員對客觀事物的態度,也就是醫務人員對醫藥衛生事業及病人所產生的愛慕或憎恨,喜好或嫌惡的內心體驗。醫務人員對醫學優良道德的認識,並不能自動轉化為優良的道德行為,醫務工作者對自己所承擔的救死扶傷的工作職責是否熱愛,有沒有感情,是什麼感情,這和醫務人員對病人采取什麼態度和行為有著直接的關係。情感比認識具有更大的穩定性,改變情感比改變認識要困難得多。激發醫務人員的責任感與事業心是醫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培養醫德情感的前提和主要內容。醫德情感是在醫學實踐中不斷提高道德認識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隻有通過醫德教育,幫助醫務人員真正樹立具有救死扶傷的醫學人道主義精神,激發醫務人員的責任感與事業心,使之對醫療衛生工作產生感情,才能真正用高度負責的精神去對待工作和患者。良好的醫德情感一旦形成,醫務人員必然會在工作中表現出高度的愛護病人的觀點,做到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甚至為了患者,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因此,培養醫德情感是提高醫德水平的重要環節。

(三)鍛煉醫德意誌

醫德意誌是指醫務人員自覺地克服在履行醫德義務中所遇到的困難和障礙的毅力。醫德意誌表現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因此,醫德意誌是醫德行為的杠杆。醫務人員有沒有堅毅果敢的社會主義醫德意誌,直接關係到醫療實踐,決定醫德水平的高低,一個意誌堅強的醫務工作者,能夠經常排除各種障礙,始終不渝地去實現自己的信念和諾言,對於職業所承擔的義務,表現出真誠和強烈的責任感。因為在救死扶傷的醫療實踐中,必然會遇到許多意料不到的困難和曲折,如果沒有堅強的毅力,就不能做到不畏艱險,知難而進,而可能是畏縮不前,向困難低頭,屈從於錯誤的思想影響。醫德教育的過程就是鍛煉醫德意誌的過程。通過醫德教育,在對社會主義醫德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樂於踐行,鍥而不舍,一以貫之,就會逐步形成堅強的醫德意誌和堅定的醫德信念,在醫療實踐中就會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因此,鍛煉醫務人員的醫德意誌是醫德教育的關鍵環節。

(四)樹立醫德信念

醫德信念是根據一定的醫德認識、情感、意誌而確立起來的一種精神狀態。信念是一種追求和向往,是意誌、耐力、智慧和膽識的融合體。信念外化為行為是信念的根本要求。醫德信念是促使醫德認識轉化為醫德行為的重要因素,是推動醫德行為產生的動力,並使醫德行為具有堅定性、穩定性和持久性的特點。醫德信念與醫德認識、醫德情感、醫德意誌有著直接的聯係,是醫德認識、醫德情感和醫德意誌的升華。醫務人員一旦牢固地樹立了社會主義的醫德信念,就能自覺地、堅定不移地用社會主義醫德原則、醫德規範選擇醫學行為,並切實履行。因此,著力於醫務人員醫德信念的樹立是醫德教育的中心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