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醫院管理中的倫理道德(2 / 3)

二、醫院管理中的道德原則

醫院管理的道德原則是醫院管理的核心,為了實現醫院管理的目標,促進醫院的發展,醫院管理應遵循以下道德原則。

(一)以人為本

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斷滿足人民多方麵的需要和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以人為本是指醫院管理者在管理中,重視人的價值,維護人的尊嚴與權利,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做好人的工作為根本。

管理就是服務,管理是圍繞著人進行的活動。在醫院管理中要做到以人為本,需要區別對待醫院管理涉及到的各類對象。一要尊重職工的生命價值和人格尊嚴,保證職工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平等地對待所有職工。二要為實現職工的全麵發展創造條件,關心職工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為他們的素質提升、知識更新、創新能力培養等創造有利條件和環境。

患者就醫是醫院存在和發展的前提,理當受到尊重、得到良好的服務。醫院是醫學技術中心,患者渴望身心健康而對醫學無知,這使得醫院在相當長時間內高高在上,表現為以醫療為中心的醫療結構,患者圍著醫生轉,求醫問藥,一個“求”字道出患者的弱勢和無奈。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院競爭加劇,人們觀念變革,醫院開始重視患者,以人為本的觀念逐漸應用到治療護理過程中。醫院為患者提供以人為本的服務,表現在以下幾方麵:一是硬件設施無障礙使用;二是診療流程最優化,減少患者等候和奔波;三是高素質的醫務人員因病施治、合理用藥、合理檢查。為患者提供人性化優質醫療服務,為患者減輕、解除病患,這是醫院為患者提供服務的核心。總之,醫院管理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都是為了患者,以人為本就是要以患者的需求為起點,轉變服務觀念,規範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藝術,改善服務環境,延伸服務領域,力爭做到以優良的技術讓患者放心、以優質的服務讓患者稱心、以優美的環境讓患者舒心。

等級較高的醫院還承擔著醫學教育的任務,醫院的管理對象還包括醫學生。醫學生是求知者,也是未來的醫務人員,關係到醫學未來的發展,醫院應當重視和加強對醫學生的管理與教育。醫院對醫學生的管理與教育要實現以人為本,除了尊重醫學生的生命價值和人格尊嚴,維護醫學生的各項權利這些基本要求外,還要針對醫學生的特點做到:一是選擇高素質的醫務人員作帶教老師,健全製度規範管理,確保醫學生受到應有的高水平的醫術醫德教育,保證醫學教育質量;二是關心醫學生的身心健康,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安心學習。

(二)社會效益第一

醫院的社會效益是指醫院合理利用有限的衛生資源,為社會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最大限度地提高群眾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而作的貢獻。醫院的社會效益由衛生事業的性質所決定,是所有醫院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屬,是醫院存在和發展的前提。醫院的社會效益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麵:一是日常的醫療服務,恢複和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這是醫院最主要的社會效益;二是參加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現場急救,要以救治為先,不計得失;三是預防工作,除本醫院的內部預防工作外,還麵向社會人群進行疾病預防、普及醫學知識等宣傳教育。等級較高的醫院除了以上三項職能外,還有支持基層醫療組織,提供醫療服務、開展技術指導、進行專業培訓等社會職能。

醫院的經濟效益是指醫院通過提供醫療服務向服務對象收取相關費用而獲得的經濟收入。經濟效益通常用營業額、利潤總額等數據來衡量。在現行的醫療體製下,經濟效益是醫院發展的基礎。有了經濟效益,才能購買藥品器械,更新醫療設備,也才能保證和提高職工的收入,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獨立的經濟核算單位,醫院應當開展優質服務,加強經濟管理,減少浪費,提高經濟效益。

從根本上講,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一致的,目的都是為人們的健康服務,二者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影響,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係。醫院的社會效益好,患者信任度高,患者就多,必將帶來醫院經濟效益的增長;經濟效益好,通過加快醫院發展,提高醫療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又能有效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

在現實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常常發生衝突。一方麵,醫院在實現社會效益的過程中,可能會有貧困的患者交不起醫療費,參加社會急救得不到相應的經濟補償,支持基層醫療組織增強競爭對手的實力,進行醫學教育耗時費力,加強預防工作減少患者等,醫院的經濟效益得不到保證。另一方麵,醫院在追求經濟效益的過程中,可能巧立名目亂收費、亂漲價等增加患者負擔,見死不救、忽視對基層醫院的指導和支持、對醫學生的教育敷衍了事、放棄對公眾進行預防宣傳教育等,損害公眾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