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選題意義

唐五代至宋既是禪宗形成、發展和分化的重要階段,也是社會處於思想文化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曆史變遷與思想文化演化交相輝映、紛繁複雜,表現出了一派活潑生機,並具有時代性的精神氣象。禪宗發展到了“五家七宗”時期,即在禪宗發展史上被譽為“一花開五葉”的發展階段,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機遇,出現了一幅繁榮圖景。法眼宗作為禪宗“五家七宗”中的一個派別,不僅在五代時期獲得較快發展,而且對禪宗的理論、禪法、教學方式等均有所總結和貢獻。因此,選擇法眼宗作為研究對象,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研究意義。

其一,具有重要的思想史價值。一般認為唐末五代,中國處於政治分離時期,整個五代十國時期僅有百餘年時間,故很難有璀璨的思想文化。所以,無論是文學史,還是思想史,或是哲學史,基本上是以“跳躍式”的寫法一帶而過,即便是以“唐五代”冠名的著作,也有“詳唐而略五代”的偏好。故五代思想史的研究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五代的佛教研究也是如此。因此,對法眼宗展開研究,不僅可以完善五代時期的佛教研究,而且也能夠豐富五代思想史的研究內容。

其二,具有進一步深化禪宗研究的意義。從所掌握的現有資料來看,未有學者將法眼宗作為一個獨立的宗派來進行整體性考察或研究,僅有對於法眼宗思想係譜中的某一代表人物和禪學思想進行的個別性研究。譬如,關於法眼宗的淵源與流變、中絕與區域文化之間的關聯以及和其他派別的交涉等問題均未有深度的探究。因此,對法眼宗進行研究,不僅可以厘清法眼宗自身的演化線索和思想脈絡,而且能夠進一步深化和推進禪宗的研究,尤其對推進五代的禪宗史、禪宗思想史和區域文化史的研究極有意義。

其三,法眼宗有大量的文獻資料,這些資料本身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無論是法眼宗之開山鼻祖清涼文益的《宗門十規論》,還是禪淨思想集大成者永明延壽的《宗鏡錄》,都是禪宗研究的重要著作。《宗門十規論》對五代時期禪宗自身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批評和改進措施,無疑對禪宗的自身建設有著重要作用。一百卷、近八十萬字的《宗鏡錄》,堪稱“中國佛教的百科全書”。有學者認為,“它(《宗鏡錄》)總結了宋以前中國佛教的得失,指出了此後中國佛教的發展道路,客觀上反映了中國佛教在五代宋初演變的基本軌跡”。法眼宗一派所形成的禪學思想論著無疑是中國佛教禪學史上寶貴的思想資料和理論資源。就此而言,法眼宗之文獻本身也極具研究價值。

總之,選擇法眼宗為研究對象具有重要的思想史和文化史意義。一是能夠深化和拓展中國禪宗史、中國佛教史、中國思想史的研究內容和領域;二是能夠推進唐五代思想文化轉型中的區域文化史和思想史的研究;三是有利於從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麵上整體把握禪宗發展、演化的曆史進程、思想脈絡以及它在區域中的具體展開。

二、研究現狀

目前,法眼宗宗派研究相對薄弱。雖然有少量的論文、專著就法眼宗的個別人物和思想進行了研究,但是將法眼宗作為一個宗派進行全麵、係統和整體的研究則未見;即便是有一些學者的研究成果也牽涉到了法眼宗宗派思想與宗風等內容,但主要以片斷形式散見於各論著之中。就法眼宗的宗風而言,則注重簡單概述法眼一宗之宗風的大體情況,而在對禪師怎樣在實際教學中具體運用以及如何體現禪風的精神和禪法內蘊的深刻涵義方麵,則缺乏細致分析和深入研究。就法眼宗的禪學思想及理論體係而論,對法眼宗的思想研究多集中在某一人物的思想研究上較多,而將法眼宗的思想內容結合起來進行整體性、係統性研究還有不足。

1.大陸研究情況

(1)專著

大陸學者在論著中所涉及法眼宗研究的幾部重要著作有:洪修平先生的《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修訂版)》(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和《中國禪學思想史綱》(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楊曾文先生的《唐五代禪宗史》(簡稱“唐”)(中國社會科出版社,2006年新版)、《宋元禪宗史》(簡稱“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杜繼文、魏道儒的《中國禪宗通史》(簡稱“通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吳立民先生主編的《禪宗宗派源流》(簡稱“源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潘桂明的《中國佛教思想史稿》(第二卷,下)(簡稱“史稿”)(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等等。洪修平先生在其著第六章第二節“越祖分燈與五家宗風”就“法眼宗”的禪學思想特點、禪法特色和宗風,進行了高屋建瓴的概括性總結,對於全麵把握法眼宗思想有重要的參照性價值,並為進一步研究法眼宗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楊曾文先生在其著“唐”八章“禪門五宗的形成及其早期傳播”介紹了五宗法脈及禪法,並在“宋”第二章“北宋法眼宗的學僧”也詳細介紹了永明延壽心性論和禪教會通的思想,對於法眼宗的研究具有啟示性作用。杜繼文先生的“通史”第五章“晚唐五代十國的形勢與禪宗五家的分立”下第六節“法眼宗及其在南唐、吳越的發展”敘述了法眼宗的發展,重點突出介紹了延壽的思想。潘桂明的“史稿”第八章“全盛時期的五家禪思想”對文益的“宗門十規”思想有較細致介紹,而且也對文益與德韶的思想進行了論述。吳立民編著的“源流”對五家七宗有較詳細的介紹,等等。此外,還有程東,薛冬編的《溈仰與法眼:曆代禪師絕世奇行錄之六》(成都出版社,1992年版)屬於普及性知識讀本,該書取其思想價值和娛樂價值較高的古代禪師奇聞軼事進行通俗性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