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手段:獲取情報花樣百出(1)(1 / 2)

從相對“溫柔”的收買到帶有強烈“硬漢”色彩的暗殺,每一種手段都可能達到目的或是將自己毀滅。出色的情報人員總善於發掘自身優勢,從中找到最有利於接近核心目標的方法,並能夠果斷地隨機應變。

第一節 收買:利益誘惑下的情報獲得方法

情報人員的手段多種多樣,收買作為其中一種手段,是最普通,也是相對其他手段來說比較“有好”的一種。對於普通人來說,收買的手段幾乎是屢試不爽,甚至可以說,隻要誘惑足夠大,一切皆有可能。可以說,這種被收買的情報人員的破壞力十分巨大,對於情報人員組織來說,收買手段的戰鬥力十分卓越。為了更好說明這一手段,FBI舉了台灣“軍情局”和日本兩家公司的例子。

台灣的“軍情局”為了獲取關於大陸的情報,把收買作為諜報的第一手段。他們用金錢收買已經在大陸投資的台商。台灣的“軍情局”收買的對象分為兩種:一種是感恩戶。這種商人在生意上遇到困難後,接受台灣“軍情局”的資助。根據香港媒體報道,有一次,“軍情局”情報人員發現一名在香港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的台灣商人,於是以投資15萬元港幣為條件,將其拉入情報人員組織,後來又安排這個商人以台商的身份到廣東經商,期間發展情報人員,進行情報活動。另一種是小本經營者。台灣“軍情局”的情報獎金和津貼對小本經營者來說是一筆數額不小的收入。根據一名熟悉內情的台商透露,收買小本經營者的價碼從5萬元新台幣起價,以情報價值的高低相應有所增加。

台灣“軍情局”將這種用金錢收買的台商組織到一起,到台北陽明山“新竹營區”的“新莊”情報學校進行情報人員訓練,訓練的時間一般為一周或者十天,一個月之後,這些經過訓練的台商就與“軍情局”簽約。為期一周或十天的訓練顯然不能達到好的情報人員水平,但對與業餘情報人員來說也已經夠用。任用這些台商後,“軍情局”會發給這些台商一些情報人員設備,當然不是什麼高精尖的設備,使用最多的就是一種“二奶殺手”的手機。看到名字就能推斷出一二,這種手機是因二奶而被發明。據悉,因為很多台商在大陸“包二奶”,為此,很多台商家屬請人在丈夫的手機裏焊上一種芯片,有了這種芯片,即使在關機的情況下,也能竊聽到周圍的任何聲音。台灣“軍情局”就是利用這種“小兒科”的設備來裝備這些業餘情報人員,使得這些人屢屢被捕,當然,“軍情局”是不會去“撈”被捕的業餘情報人員的,更加不會“安撫”。

台灣“軍情局”的收買戰鬥力並不是很強大,在日本的兩家公司之間的明爭暗鬥方顯示收買手段的卓越戰鬥力。

日本的一家甲公司由於經營不善,積存了大量的不良資產,已經處在了破產的邊緣,為了能夠持續地獲得銀行的貸款,甲公司將公司惡化的財務狀況當做絕密消息進行封鎖,並采取嚴密的措施防止機密外泄。

商場如戰場,這一消息很快被其競爭對手乙公司的情報人員捕獲,這一消息令乙公司的決策層十分雀躍,一旦摸清甲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便是對甲公司的致命一擊。於是,乙公司向家公司源源不斷地派出情報人員,以掌握甲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然而乙公司的情報人員都未能如願以償,他們在甲公司嚴密的防範機製下紛紛敗下陣來。正當乙公司束手無策、並感到絕望的時候,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消息給其帶來了希望,並成功扭轉了局麵。原來甲公司的總會計師近日內會到某醫院鑲牙。於是,乙公司人員迅速采取措施,重金收買了甲公司的總會計師預約的牙科醫生。

當牙科醫生為甲公司的總會計師鑲牙時,將一個微型竊聽器放進了他的金屬牙套裏。從這一刻開始,甲公司的財務狀況不再是深不可測的機密,而是隨時“直播”的播放器。甲公司的總會計師向老板彙報財務狀況的內容被乙公司錄製下來,將其送往有關部門並公之於眾,甲公司因此遭到了致命一擊,沒有多久就一命嗚呼了。

業餘情報人員雖然沒有情報人員經驗,但卻擁有隱蔽性強、易於貼近目標的先天優勢,正應了那句“家賊難防”的千古祖訓。在功名利祿的誘惑下,這些被收買的業餘情報人員,不惜後院起火、暗中倒戈,不少企業就因此而莫名其妙地破產了。

日本的一些企業采取長期策略,在美國矽穀收買了許多工程師、技術人員和關鍵工序的工人為內線,為他們提供美國企業電子計算機等方麵的技術情報。有的企業為獲得商業秘密,還在留學生、新聞記者、大學教授中培養自己的商業情報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