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審訊技巧(一):做好充分準備(1)(3 / 3)

即使是同一個角色,語言和姿勢變化也會表達出不同的含義。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相應作出角色調整是很正常的。在蛋糕店買東西的警察和抓小偷的警察說話的方式會大不相同。音量、節奏和其他語言元素可以傳遞輕鬆、命令、憤怒、壓力等許多信息。特別是語調,對於傳遞意思和影響對方的認知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做過母親的人和馴養員對此深有體會。如果母親溫柔地說:“出去玩一會兒吧。”那麼孩子知道是真的讓他出去玩;相反如果母親是嚴厲地喝斥,盡管句子沒變,可含義卻是“滾遠些,別讓我再看到你!”談話的節奏同樣也能傳達多重含義。優秀的老師和富有煽動性的演講者都特別擅長運用語言的節奏來強調某一重點。他們通常的語速很快,語調高揚,在傳達重要信息時,他們就會減慢語速,以使聽眾清清楚楚地聽到每一個詞。

第四節 深入了解背景信息

在FBI的審問中,有三類數據需求,分別是:

第一,優先級情報的需求。“我現在就必須知道!否則我會倒黴。

第二,信息的需求。“沒有這些我也死不了。不過,如果有的話日子會好過些。”

第三,基本信息的需求。“有了這些基本信息,我就能對你施加影響,不過,還不能完全保證。”

盡可能多地了解對手,多多益善。如果對方是審問者的愛人,那麼信息已經很足夠了。不過問題在於審問者的“過濾鏡’’已經過濾掉了有關他的大量信息,因此當務之急是盡量保持客觀。如果對方是潛在的客戶或員工,那麼在與之會談之前你就應該盡量熟悉對方的情況,這樣在會談中才能胸有成竹地引導對方來達到你的目標。

大多數人都沒有使用那些極易獲得的免費資源來了解身邊的人,包括他們的朋友。相反,他們卻習慣通過諸如講演一類的形式將對方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來:應當講什麼呢?怎樣打動他呢?不過,和那些掌握了充分背景情況的人比起來,這樣做肯定是行不通的。

在見麵之前去搜集他的個人信息,常常會有很多收獲:比如此人的生活習慣、經濟狀況(可根據他住所的情況來判斷)、興趣愛好(如他住在郊區的農場,說明他喜歡鄉村生活、動物和空曠的場地等)、社交的取向(如發現他參加了哪些俱樂部或義務組織等),以上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信息。當然這並不是說你在知道某人的住所後,第一次見他的麵就去談論他的鄰居,這也太令人反感了。我們要做的是從大量的信息裏篩選出和工作有關的內容,並依此來挖出更深層的東西。

每當FBI中有審問任務時,審問者都認真閱讀檔案中關於這個囚犯的所有信息,並認真審查士兵們從他身上搜下來的東西,放在一個袋子中。之後審問者還會去找時間來觀察囚犯,可能是20分鍾,也可能是10個小時,視情況而定。審問者會記錄他所做的一切,比如他如何同別人打交道等,所以一旦他表現不正常時,審問者就會馬上看出來。

假設囚犯是一名化學武器專家。由於很多人對化學武器都有強烈的興趣,因此審問者們的資料袋裏充滿了關於化學武器的信息,但極有可能缺乏對囚犯本人情況的了解。根據已知的信息,審問者不僅強化了我提問其專業問題的能力,還從談話中推斷出了一些他本人的情況。

審問者對化學武器的了解有助於和對方建立起一種較為信任的關係,這也使審問者得以提出更為尖銳直接的問題。如果審問者對他所從事的領域一無所知,審問者可能會說:“跟我講講化學武器吧。”這樣一來,很可能會把話題扯到一些毫不相幹的問題上,並且他能馬上明白審問者是個外行。但如果我以非常專業的問題開始談話,他就無從揣測審問者對他究竟了解多少,審問者也因此有了不斷引導他說出事實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