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學的時候怕罰站,進入中老年之後卻是經常罰坐:坐班,坐車,開會,如果上了主席台,更是“小二穿馬褂”--規規矩矩地坐著。看戲看電影,大家比肩而坐,動輒得咎。伏案筆耕,換筆之後打電腦,長時間麵屏而坐,被女兒譏為“專業坐家”。“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看電視和當網蟲,信息現代化的代價也是罰坐。長途乘飛機,用安全帶拴在狹窄的座位裏,容易出現“經濟艙綜合症”。我還喜歡搓麻,“吃上家,看下家,盯對家”,一打三,高級數學心理學,四圈八圈戰猶酣,屁股沉,腰酸腿疼在所不惜……無須算細賬,多年來鄙人屈體而坐的姿態占去了一半以上的時間。
羅列罰坐之苦,是因為我久坐致病。坐姿妨礙血液流通,老年人原本就容易出現血管硬化、下肢靜脈曲張、前列腺增生、便秘等病症,久坐又使之加重。去年鄙人腰部劇烈疼痛,血尿,急診住院,經多種檢查化驗,一說輸尿管結石,又懷疑是腫瘤,最難忍受的是兩次膀胱鏡檢查,如同受刑。手術名日“輸尿管探查”,若是結石,謝天謝地,取出來就好;若是惡性腫瘤,則把右腎連同膀胱一起摘除。此事要家屬簽字,老伴兒握筆的手都顫抖了。我躺在手術台,被捆住手腳,半身麻醉,大腦清楚,有何心得體會嗎?開刀不久就開始失麻,疼得厲害,又缺少關雲長“刮骨療毒”的英雄氣魄,請求再打麻藥,還是多疼了半點鍾。責任完全在我,抽煙50年,免疫力下降,抗麻醉能力卻提高了,活該“受刑”啊。忽聽主刀大夫高興地叫起來:“石頭!石頭!”我心裏的石頭才落了地。他拿著這塊小石頭出去給家屬看時,我老伴兒流下了欣喜的眼淚。她事後告訴我,“已經做了伺候殘疾人的思想準備”。
被女兒譏為“專業坐家”。
此次住院,開刀取石,凡88天,醫療費4萬元。嗟乎,黃豆粒大小的一粒石頭如此值錢,堪稱寶石了。忽一轉念,牲畜也患結石症,“牛黃”、“馬寶”、“豬砂”都是貴重藥材,人體結石理應更貴些嘛。於是求得了心理平衡。
住院也有收獲,不妨公開,供讀者朋友參考。同病房的幾位結石症患者,有編輯、會計、研究員、出租汽車司機,皆屬罰坐族。大夫說這也是一種職業病,排石之後仍有50%的複發率,但可預防,坐個把小時就起身活動幾分鍾,還要多喝水,一晝夜排尿量不少於1600毫升。司機證實了他的話,“我們一出車就是幾小時,不能隨便停車,怎麼活動身體?尤其是女司機,為了不憋尿,盡量少喝水。難怪我們出租汽車公司裏有不少司機得結石呢!”
結石大多發生在膽、腎、輸尿管和膀胱等部位,除了久坐和憋尿的成因之外,與飲食也有關係。聽大夫和病友們談到的,諸如空腹吃香蕉、柿子(尤其是生澀柿子)、菠菜;長期不吃早飯;飲水質量不好(譬如水堿過多)等。還有個“笑話”:某小姐大量服用美國鈣片,結果膽囊腫大,摘除後發現裏麵有27粒鈣質結石。看來過多服用藥物,包括滋補藥,利弊兼收,“是藥三分毒”嘛,藥是一柄“雙刃劍”。尤其是西藥(包括其添加劑,屬於無機物質),大多不能被人體轉化吸收,最終還須排出體外。如果服用過多(不遵醫囑,自己加大劑量,後果危險;我這裏說的是長期服用西藥),就會有若幹“雜質”瀦留體內,形成結石。我有糖尿病,每天飯前飯後6次吃藥,而且是終身服藥,所以醫生要我多活動,大量喝水,把藥物雜質“衝”出去,否則結石症還會複發。老年朋友患高血壓的不少,也須終身服藥,最好不要自己再增加什麼滋補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