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兒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是一件印有NBA冠軍圖案的T恤衫,當我得知她是花120美元買的,既吃驚又生氣,“你在美國打工讀書,沒錢還亂花錢!這種圓領衫北京才十幾塊錢一件。”她感到委屈,“您不是球迷嗎?這還是我搶到手的呢。”不久,在北京當導遊的小女兒也花90元人民幣給我買了一件絲麻混紡的汗衫,我說:“太貴啦!”她倒理直氣壯,“這是名牌,您懂嗎?”
我的身材牛高馬大,買成衣很難,所以全家都關心。一次,老伴兒在地攤上發現了“處理品”--8塊錢一件的特大號全棉襯衫,當即買下兩件,還以此教育女兒,“你爸又不是演員,成天在家打電腦,穿什麼名牌兒!”可惜孩子並不接受這種教育,爭辯道,“我領遊客爬長城,他們很喜歡購買那種印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文化衫,貴也買,做紀念嘛。”
諸如此類的生活小事,遇見得多了,便引起一點想法:消費大概包含兩種價值觀。老伴兒給我買襯衫,著眼點是實用價值;女兒送給我的生日禮物,則是一種紀念品,其實用價值已經是次要的了,這屬於感情消費。
當今世界,花錢購買一種“良好感覺”的現象,正在日益增多,而且涉及生活的方方麵麵。我在長沙修改劇本的日子裏,由於習慣夜晚寫作,常常錯過餐廳開飯的時間,餓了,就走出賓館去散步,隨便找個飯館填飽肚子。附近有一家名叫“好再來”的小飯店,很幹淨,桌麵用熱堿水刷得露出白色木頭絲兒,碗筷都在沸水裏煮過,魚活肉鮮,炒豆芽連須根都摘淨了,老板娘笑著問,“你老是北方客,也掐(吃)得辣椒?”我說,“郭沫若先生給湘菜總結了三個字:鹹、辣、多。這三條我都不怕。”她又笑,“你老一個人掐飯,兩菜一湯就夠了,莫要點多餘的菜,掐不完,是浪費,我也不願意賺那份錢。”說得合情合理。總之在這裏吃飯很舒服,我當了一個月的回頭客,至今記得“好再來”。吃得舒服,放心,有說有笑,賓至如歸,當然是“良好感覺”啦。相比之下,誰願意去那些欺生、宰客的地方花錢買氣受哩。
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生活節奏快了,大家都很忙,美式快餐店麥當勞、肯德基,在北京由一家發展到上百家,依然門庭若市。他們的特點有三:幹淨,環境舒適,快。人們歡迎快餐,包含著“花錢買時間”的意思。從前我到廣州,朋友請客多是晚餐,現在改為吃早茶,上班之前就把應酬問題解決了,然後各忙各的,兩不耽誤。“時間就是金錢”。一些發達國家也把時間視為商品。能夠掌握時間,就能抓住機會,取得成功,這當然是一種“良好感覺”啦--可以增強自信心,猶如能夠掌握自身的命運一樣。現在乘飛機的老板、辦事員和遊客越來越多,機票雖貴,也不吝嗇,花錢買個“快”,何樂而不為呢?
從前,曾有200位天文學家包乘一架協和式飛機,與地球“同步”飛行,以連續觀測日食,他們花錢是為科學研究。現在,成千上萬的球迷乘飛機“追蹤”自己心愛的球隊,出國助威,榮辱與共,則是感情消費了。其實,旅遊區的人文景觀,作家簽名售書,藝術家賑災義演,以及孔府酒、東坡肉、紅樓宴、李寧衫……都含有感情消費的成分。西方未來學家預言:人類經曆了工業和信息時代,即將進入夢想社會,“會講故事的人將身價百倍”,因為他能滿足人們的感情和夢想。其論據也很別致:實現全球通訊並不難,可是千百個電視頻道24小時滾動播出什麼節目呢?--這好理解,用我們的話說,就是人類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對精神食糧的需求更強烈了。聰明的商人、企業家,各行各業的經營者和創意人,最好是關注這種需求,增添產品的人文含量,因為許多生意將屬於感情消費。人生不能沒有夢想,花錢買夢,也是很好的享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