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說稿費之低--《十五的月亮》16元嘛。
1993年的中秋佳節很有趣兒,第二天又逢國慶。據說這種中秋、國慶緊相連的趣事,要等19年,到2012年才會再現。
這次兩個節日連著過,趣事不少,感想也有一些。
國慶節晚上,我看了一陣月亮,果然很圓。是不是比十五的月亮更圓?肉眼無法測量,姑且不論。然而,《十五的月亮》16元,這種怪事卻湧上心頭,越不願意想它,它就越來糾纏。
案頭放著一本新版暢銷書,據說讀者褒貶不一,我隻看了個頭兒,沒資格參加爭論。不過,這書裏有幾句順口溜,“扭扭屁股也賺錢”,的確來自民間,而且不是假話。嗚呼,《十五的月亮》啊,這麼好的歌兒,才給16元;而唱那粗鄙的流行歌,演那笑過之後渾身起雞皮疙瘩的小品,一次出場費卻成千上萬。這已經不是什麼社會分配不公的經濟問題了。小心啊,一個不尊重文化的民族,會變成愚蠢的民族。
另一件趣事,報上登的,一盒月餅上千元。什麼餡兒?據說是蠍子、螞蟻、王八蛋。王八蛋也沒有這麼貴呀?又據說,包月餅的是一張金箔,九九九九的赤金,送盒月餅,等於送你一隻金戒指。上級查下來,你就大聲說:“我可沒受賄呀!中秋佳節嘛,朋友送盒月餅也不讓收嗎?”唉,聰明才智都用到這上麵了,同樣會變得愚蠢,沒救兒。
再就是巧合,鄙人對“16元”特別敏感。舊事重提,1958年底,我被我熱愛的部隊以“莫須有”的罪名複員處理了,失業一年(當時還沒發明待業這個詞兒,為尊重曆史,隻能說失業),重新就業時,月工資56元,按大學生待遇。兩個孩子的托兒費57元,發生一元錢的赤字,這可怎麼辦呀?幸好,天無絕人之路,我既然有了孩子,當然還有個妻子,她無端受我牽連,也複員了,重新就業,工資40元,按中專生待遇。豆腐賬這樣算:40-1=39元。我們小兩口兒的衣食住行全從這39元中開支。說具體點兒,為簡化財務出納手續,我每月領了工資,上交40元給妻子,加上她的40元,由她去精打細算,應付房租水電柴米油鹽針頭線腦兒牙膏肥皂火柴郵票汽車月票托兒費;鄙人留下16元生活費,解決我本人的一切花銷。
且慢,話還沒說清楚。我在部隊時是宣傳助理員,此時在農機研究所當科技秘書,不懂技術,隻能自學,包括去農機學院旁聽--白天聽課,夜晚完成秘書的全部工作,所以不能回家。這16元也就要解決我的夥食費,一張汽車月票,抽6分錢一包的蜜蜂牌香煙,喝8分錢一兩的白薯幹燒酒,好賴也算個知識分子呀,我他媽的還會寫信,一封信就得多花8分郵票錢,幸虧信紙信封可以白用公家的,“四清”運動當中隻要坦白交待得徹底,就寬大為懷,不劃“四不清”幹部,隻算“小拿小摸”問題,作“人民內部矛盾”處理。
我對這“16元”特別敏感,還因為鄙人每月56元的工資不肯漲價兒,一口氣兒堅持了18年,直到打倒“四人幫”,才“微調”到62元的水平。難怪農機局長說我是“物美價廉”的好幹部了。他這話說得有根有據。本來嘛,鄙人自幼參軍,多次立功,吃苦耐勞,雖然曆次運動都挨整,卻從來沒有犯過任何錯誤,身高一米八的男子漢,一月隻消費“十六元”,這樣便宜的打工仔,您打著燈籠走到爪哇國去也雇不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