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寶三:世界上最強大的機動快速騎兵。為了訓練出最好的騎士,蒙古孩子三四歲就接受專門的嚴格的騎馬、射箭訓練。這些從小訓練出來的孩子組成的騎兵部隊,戰鬥的素質和技能是極為驚人的,他們在馬背上無論是衝鋒還是快速撤退都能準確地射擊敵人。這也是歐洲軍隊在沒有給予蒙古騎兵殺傷的時候自己就遭到重大傷亡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和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他們的弓箭較長較大,需大約相當於80公斤的力量才能拉開,射殺傷範圍可達300米,如果在箭上裝備上鋒利的金屬箭頭,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是蒙古騎兵的最重要的殺傷武器。另外,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是正規的西方軍隊防不勝防的。蒙古馬雖小,但耐力極強,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無論是在亞洲的高寒荒漠,還是在歐洲平原,蒙古馬都可以隨時找到食物。可以說,蒙古大軍是靠馬的優勢戰勝了敵人,每個士兵備有多匹馬,通過換乘來保養馬力,有時用盡食品便切馬脈飲血、擠奶飲乳。蒙古馬的特殊優勢使得蒙古軍隊具有當時任何軍隊都難以比擬的速度和機動能力。
法寶四:奇特的戰略戰術。歐洲軍隊有慣常的騎士之風,崇尚正麵一對一的堂堂正正的戰鬥。事實上,蒙古軍隊的輕騎兵在任何時候都無法一對一地戰勝歐洲的重裝甲騎兵,歐洲重裝甲騎兵的長矛和重劍殺傷力遠大於蒙古騎兵手中的馬刀、長矛或狼牙棒,可惜蒙古人並不按照歐洲騎士的規矩來。他們特別強調部隊的機動勝,以遠距離的包抄迂回、分進合擊為主要戰術特征。蒙古人的遠距離機動達到了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們常常可以上百裏地大規模機動,使敵人很難預料和防範到他們的攻擊。蒙古人在戰鬥中亦很少依賴單純的正麵衝擊,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騎兵不停地騷擾敵軍,受攻擊後撤退。而遭到攻擊的西方軍隊無論是步兵方陣還是騎兵方陣此時都很難迅速回擊,因為他們必須保持隊形的嚴密向前推進,否則無法利用自己的優勢殺傷蒙古兵。通常蒙古軍隊的騎兵隻要進行一兩次這種衝擊就會讓敵軍軍心動搖、隊形混亂。一但敵軍開始後撤,寬大的蒙古騎兵隊形就會迅速變成包抄隊形,對敵軍進行近距離的砍殺。蒙古大軍正是憑借著高度的機動性和靈活性,隻用少量的傷亡,消滅了大量裝甲堅固但行動笨拙的歐洲軍隊。比如攻打匈牙利時,蒙古人僅用三萬人打垮了十萬匈牙利軍隊,迅速攻克佩斯城,殺死十萬餘人。現代的歐洲軍事史學專家認為,歐洲軍隊和蒙古軍隊在戰爭中的傷亡比例,也許是冷兵器時代最為懸殊的。
法寶五:冷兵器時代最先進的武器。成吉思汗除從帝國和被征服地區奪取大量的金銀銅鐵及其他戰略物資,還盡量俘獲大批的工匠藝人,加以保護。他任命從統一蒙古戰爭以來追隨自己的伊斯蘭族將領哈薩納為統管,在蒙古建立冶金和武器製造廠,從事冶金和各種裝備的生產,使蒙古軍隊源源不斷地得到世界一流的武器裝備。比如拋石器、銅製火炮、火箭發射器、火焰噴射器、凝固汽油彈等。火藥和火箭類武器出現在冷兵器時代,其威力自然是驚人的,另外,對於從未見過它們的敵人來說,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懾作用。當時的波蘭人描繪蒙古人從一種木筒中成束地發射火箭,因為木筒上繪有龍頭,因此被波蘭人稱作“中國噴火龍”。在歐洲戰場上,很多時候火藥類武器對城牆尚未造成完全破壞時,守軍便會失去戰鬥的意誌,開始棄城逃亡。正是運用這些先進的武器,使得蒙古人在攻金、攻夏、攻花剌子模以及後來攻的宋、攻大理、攻高麗中得以縱橫歐亞,勢如破竹,無人能擋。銅製火炮是成吉思汗時期世界上最先研製成功的殺傷力很強的熱兵器,比歐洲人別爾多爾所發明的火炮還要早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