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始皇在沙丘養病,給趙高提供了一個謀殺的機會。始皇病重,下詔給扶蘇說:“與喪會鹹陽而葬。”顯然是想要扶蘇繼位。趙高明白,此事有關自己的生死榮辱,須當機立斷。當時始皇身邊僅丞相李斯在側,而李斯私心重,容易控製,其他侍從均是趙高安插的同黨。還有,以趙高當時的處境看,也隻能出此一招,別無選擇。秦始皇口授詔書給扶蘇時,趙高參與其事。詔書封好後,趙高卻扣壓未發,欲找機會說服胡亥和李斯,矯詔殺扶蘇。但詔書不能扣壓太久,萬一始皇病情有起色,得知詔書未發,趙高就獲死罪。萬一始皇彌留不死,李斯又未被說服,反而向始皇告發,趙高也要被殺頭。所以,隻有在勸說李斯之前殺了始皇,才能萬無一失。始皇一死,就不怕李斯不就範,也不會有人追問詔書的事了。可見,趙高在扣壓詔書的一刻起,就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秦始皇平時居於深宮,戒備森嚴,無法下手,現在他在旅途中病倒,這真是天賜良機,正如趙高對胡亥所說:“狐疑猶豫,後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避之,後有成功。”所以他果敢地對重病中的秦始皇下毒手,使其提前結束生命,完全有此可能。
第五、趙高的言行就是最好的回答。他對胡亥講“臣聞湯武殺其主,在下稱義焉,不為不忠。衛君殺其父,而衛國載其往,孔子著之,不為不孝。”趙高不僅有以上弑君議論,而且後來還有弑君的公開行動,當秦二世拜趙高為中丞相後不久,大澤鄉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燃起農民鬥爭之火,這時,趙高認為天下已亂,時機成熟,欲篡位稱帝。他怕大臣們不服,但想設法試驗一下,看看究竟有多少人服從自己。於是,就導演出一出“指鹿為馬”的鬧劇。
有一天趙高牽了一頭鹿進入鹹陽皇宮,把它獻給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秦二世一聽,不覺大笑起來,說丞相你錯了,怎麼把鹿說成是馬呢!說著立即問左右的官員們到底是鹿還是馬。他們當中,有的怕得罪趙高,不敢說實話,隻好默默不語;有的討好趙高,跟著說假話,硬說是馬;有的尊重事實,直言為鹿。事後,趙高認為直言為鹿的都是反對他的人,便將他們一一暗害了。而對那些在事實麵前表示沉默的人,特別是對那些存心說假話而巧於阿諛奉承的小醜,則成了趙高收羅的對象。趙高摸清了輿論的底細,不久使派他的女婿鹹陽令閻樂率士兵千餘人,喬裝謊稱為盜,闖入望夷宮,秦二世驚駭不已,閻樂曆數胡亥的罪狀後,逼他自殺,胡亥苦苦求免,而閻樂驕橫地說:“臣受命於丞相,為天下沫足下。”說著就指揮士兵擁有向胡亥,胡亥隻好自殺身亡。這時,趙高就把玉璽佩在自己的身上,來到大殿,欲自立為帝,可是群臣不從,他無可奈何,才立胡亥哥哥的兒子子嬰為王。從這般逼宮的行徑就可以得知,趙高這種心狠手辣的人,他弑君並不為怪。然而,作惡多端的趙高最終也是自食其果,落了個被子嬰刺殺的可恥下場。
不難看出,秦始皇之死,實質上是一場宮廷政變,而這場政變的操縱著是趙高,他總想事事處處去支配命運、支配別人,而扶蘇、蒙恬、蒙毅、李斯、胡亥等就是被他支配的犧牲品。但是,趙高要實現對諸人的支配,首先要支配秦始皇,隻有假借秦始皇,才以實現自己的陰謀;對活的秦始皇支配不了,隻有將他弄死後借傳遺詔。從情理上分析,趙高弑君的可能性與必然性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