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人對穀滿爹無不敬畏有加,跟他講話很少有人敢平視的。但這穀滿爹對你卻很和藹,常常把你叫到他家裏去陪他吃飯。你記得他有一個很奇怪的習慣,就是吃飯的時候,不是坐在板凳上,而是用兩個腳蹲在板凳上,你至今也沒想清楚到底是什麼道理。他不僅對你和藹,甚至有點客氣。他常常對別人說:“翼明是讀書人,將來要做大事的。”他也常對你說起你父親年輕時的往事,說他教過你父親讀書,你父親聰明過人,又勤奮過人,放牛的時候都會帶書在身上,一邊放牛一邊讀書。這些故事你聽起來半信半疑,但你的確喜歡聽他講這些事。你也不怕他,你承認你還相當喜歡他。在某種程度上他也可算是你的一個啟蒙老師,尤其是古文。你們鄉下“耕讀之家”的習慣,是在冬天農閑的時候,把本家子弟聚集起來,請一個老師來教他們四書五經,其實也就是一種“家塾”。你最初的古文一部分是你伯父教的,一部分就是他教的。像《鄭伯克段於鄢》、《周鄭交質》、《石碏諫寵州籲》、《曹劌論戰》、《宮之奇諫假道》、《寺人披見文公》、《介之推不言祿》、《蹇叔哭師》、《馮諼客孟嚐君》、《前出師表》、《後出師表》、《陳情表》、《歸去來辭》,這些名篇就是那時候學的,你至今還能背誦。在這點上,你不得不感激你的伯父和穀滿爹。你後來讀中學時覺得讀書非常容易,古文對你一點都不難,甚至日後你能成為一名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學者,都多少受惠於他們的啟蒙。所以你也至今覺得中國舊時的私塾教育並非一無是處,小時候背點詩文對一個人日後的教育是有益的。
穀滿爹後來遭殃了。那是土地改革的時候,穀滿爹被打成惡霸地主,說他是當地一霸,不僅廣有田產,而且包攬詞訟。於是抓起來關在祠堂裏,又逼他交出埋在土裏的金銀財寶,他說沒有,農民不信,有人就在他十個手指上釘竹釘,他慘叫著暈倒過幾次。有一天你偷偷跑到祠堂裏去看他,昔日的威風完全不見了,一個可憐的老頭兒氣息奄奄地躺在地上。你鼻子酸酸的,不敢叫他,趕緊跑了出來。他後來終於被放了出來,但不久就死了,田地、房產當然都被分了。
有一件事是你聽來的,沒有親眼見到。說是他有一個女兒,長得很漂亮,小時也跟他讀過很多書,嫁在離你們老家幾十裏外的一個鄉村,夫家自然也是地主。土改時夫妻倆都被吊打。而他女兒除了“地主婆”外,還有一個罪名是“破鞋”,說她風騷,勾引男人,於是把她吊起來,用繩子紮緊兩個褲腳,把一隻貓從她的褲腰裏放進去,讓貓在褲襠裏亂抓。底下的人便起哄:“你不是騷得難受嗎?看你還騷不騷?”你那時年紀很小,不知道什麼叫階級立場,你聽了這件事隻是覺得心裏很不好過。你見過他女兒一麵,她對你很好,你覺得她的確漂亮,尤其是笑起來,那樣子很迷人,這大概就是他們所說的風騷吧。
2009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