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子(2 / 2)

我生在跟阿Q、王胡差不多的年代,而去魏晉甚遠,所以我少年時代所見的虱子也是阿Q跟王胡的虱子,而非嵇康跟王猛的虱子。不過在我們鄉下,不僅阿Q跟王胡的身上有虱子,好像趙老太爺、錢太爺、茂才公也時不時有幾個。因為這虱子繁衍極快,周遊列國也不需要護照,所以一人有之,十人得之,也就很快地遍布於國中了。而且虱子這東西見血即吸,也不管男女老幼,貧富貴賤,一旦上身,就仿佛拿了綠卡,取得了永久居留權,要想驅逐出境還真不容易。當年在我們老家,虱子是家家皆有之寶,人人必備之珍,尤其是冬天,身著棉衣,而棉衣大多又破破爛爛,極易藏虱,所以每至冬陽煦煦的天氣,大家一排兒坐在牆根下,脫下棉衣,比賽覓虱,是常見的事,一點都不輸於阿Q跟王胡。

而至今使我忘不了的,一想起來就曆曆在目的,是跟我同住在一棟老屋裏的一個遠親,此人身上虱子之多,在我這個見過虱子世麵的人也是平生所僅見。這人極瘦,眼睛半瞎,那時才三十多歲,是個裁縫。曾經跟我說,他年輕時給我父親做過衣服。他說當時就認為我父親將來會做大官,因為我父親的手比一般人長。他似乎根本就沒有家,又沒有老婆,冬天總穿著一件破棉襖,用草繩捆在腰間。棉襖的布麵是黑色的,但卻有一半成了灰白色,那是露出來的髒棉絮。隻要略微走近他,就會看到那一塊塊灰白棉絮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虱子,點綴在棉絮上,很像一塊塊的芝麻糕。這人其實很斯文,至少在我們鄉下是如此,說話慢聲細語,還有點文縐縐,小時候肯定讀過私塾。但後來為什麼會落魄成那樣,我一直沒有弄得很清楚,據說是土地改革時劃成了地主,父母跟老婆都一個個死掉了吧。

我上了中學以後不久,聽說他也死了。是生了病,又沒有飯吃,活活餓死的。那時初中的語文課本裏有一篇魯迅的《孔乙己》,我上課的時候不禁就想起這位遠親,覺得他跟孔乙己似乎有點像,但這位遠親既不嗜酒,也無惡習,為什麼會落得那樣的下場呢?我至今還常常因他而想起虱子,也因虱子而想起他。他雖說是個地主,但並沒有吸過人的血,卻像虱子一樣活得卑微。

2009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