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業是什麼呢?能讓你安身立命的工作叫正業。他那陣兒說相聲養活不了自個兒,這能叫正業嗎?所以郭德綱那個時候的正業,是跟電視行相關的。過去郭德綱幹這些是為了養活德雲社,有人說那現在用不著了,這德雲社火得不得了,園子裏天天爆滿,還用這個嗎?一樣用。為啥呢?以前德雲社演員加後台在一起也就十來個人,可是現在德雲社不一樣了,家大業大。他是德字這一輩的,再往下是“雲鶴九霄”,眼下德雲社算上打雜的一二百號人。人吃馬喂,一天光供盒飯就得不少錢。你把他的票價歸攏歸攏,你就會發現光指著這些票價,他還是掙不了太多的錢,最多是年吃年用。他園子掙的這錢,就夠給這一二百人開工資。
所以,他一定要多接些其他的活兒。所以郭德綱有時候拍拍廣告,弄個電影,弄個電視劇。郭德綱這幾年火了,擺脫貧困生活了,他不可能掙點錢都搭到德雲社裏邊,自己什麼也落不下。他現在不務正業跟以前不務正業有類似的地方,都是為了讓德雲社能夠有充分的經濟實力。那麼,郭德綱拍這個電影、電視劇,效果怎麼樣呢?咱們實話實說,跟他說相聲比差遠了。有不少行內的人,評價郭德綱的電視劇和電影就四個字,“什麼玩意”。郭德綱早期拍的《小房東》《追著幸福跑》《清官巧斷家務事》等電視劇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這個相聲演員的能耐越大,說相聲的思維在他腦海裏就越根深蒂固。我們管這叫“智見障”。就是我原先的本事越大,越阻礙我向新的領域發展。比方你不會騎自行車,那學三輪,蹬上就會;騎過自行車的人,學蹬三輪特別費勁兒,總別不過來那勁兒。所以,電視劇裏總是他一個人在那兒一個勁兒地講,旁邊的人目瞪口呆地聽他在那兒說台詞。
在舞台上他說相聲,大家夥兒專門聽相聲來了,有充分的思考時間琢磨他這包袱可樂在哪兒。但我們看電視劇是看什麼?不光是聽台詞,還要欣賞戲劇衝突,往往就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琢磨他這包袱好在哪兒。而且他一個包袱使得太好了、太響了,還影響大家欣賞戲劇衝突,造成幹擾。他演的電視劇全變成了單口相聲,要是跟於謙演對手戲的話,那就是對口相聲。最後隻是鐵杆鋼絲捧他這個電視劇。
這兩年郭德綱不局限於拍電視劇了,開始往電影這行當進軍了。進到電影行當後,大家有一個公開的論斷,就是郭德綱最好就演配角,別演主角,他配角演得比主角好。2007年的時候有個電影叫《落葉歸根》,趙本山主演的。郭德綱在裏麵演一個操持河南話的劫匪,演得非常搞笑。很多人都說,郭德綱的表演在《落葉歸根》裏是個亮點。他演配角,大夥兒公認很成功。2009年拍《建國大業》,郭德綱在裏邊演一個照相的師傅,胖胖乎乎的,戴個前進帽,很能搶鏡頭。那段是給婦女界代表拍張照片,大夥兒都坐那兒了,鏡頭裏主要是婦女界代表。但是郭德綱有這舞台經驗,知道怎麼搶戲。他拿起這個照相機上的布,唰唰唰抖落,這一抖落,大夥兒都注意他了,他就把戲給搶去了。大家說他這個配角配得比較好。
還有一個是大家公認的特“雷人”的角色,就是他在劉鎮偉拍的《越光寶盒》裏飾演的曹操。劉鎮偉拍過《大話西遊》,他有一個想法,把現在最火的大陸喜劇明星一網打盡,都在他片子裏出現。當時,郭德綱最火。劉鎮偉叫郭德綱來,發現郭德綱這人挺有意思,而且挺另類的。這麼另類的人演誰呢?就演曹操吧。他演的曹操確實夠另類的,穿女人的衣服,露著個肩膀頭,頭發特別長,風一吹飄逸地飛揚。這個形象被很多人認為太雷人了。
雷人歸雷人,因為《越光寶盒》就是一部不靠譜的電影,所以郭德綱怎麼耍,怎麼弄,也沒有超出這個無厘頭的範疇。所以有人說,他演的曹操是這部戲裏的一個亮點。可是他演主角,很多人搖頭,說不行。比方說他最近拍的一部片子叫《三笑之才子佳人》。這個故事就是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1993年的時候,周星馳演過一版《唐伯虎點秋香》。那個時候,就認為這已經顛覆了唐伯虎的傳統形象。可是當時周星馳再怎麼搞怪,他本身的長相也還說得過去,所以他沒有顛覆唐伯虎帥氣的形象。但是郭德綱演的唐伯虎一露臉,大夥說這唐伯虎忒胖了點吧。他在裏麵又唱又跳又蹦,弄個琵琶不是琵琶,吉他不是吉他的樂器在那玩搖滾。
這部戲最開始上映的時候遭遇了不少挫折。首先一個,一般人跟郭德綱演對手戲,都搶不過他。因為相聲演員嘴皮子利索,而且也特別能搶戲。一開始的時候,定好這個唐伯虎由郭德綱演了。那麼這個秋香由誰演呢?最開始定的是範冰冰,範冰冰也答應了。範冰冰也算是個戲霸,據說一年能拍九部影片。範冰冰說,行,我跟你拍。可是這邊郭德綱準備好了,那頭範冰冰沒檔期了,排滿了。怎麼辦呢?這時候郭德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於是,他把電話打到章子怡那兒去了。章子怡也挺搞笑,接過電話,說:行,我能演,但是我來你們全得換。什麼意思?意思是,我這麼大牌,不跟你們這些電影的二道販子閑扯。郭德綱一看,撒下大網去吧,找女演員,看誰合適。最後來了三四位女演員,等著郭德綱挑,郭德綱進屋裏一看,就來一個——姚笛。郭德綱說,那還挑什麼?就她吧,趕緊上吧,要不然就來不及了。
有人諷刺說這部電影簡直不是電影,就是電視劇,還不如電視劇呢,就是DV拍攝,還是非正常拍攝。不過雖然說郭德綱惡搞有點過,但是裏麵有一些搞笑的橋段很有創意,比如說糟蹋於謙。我們知道,在相聲舞台上,於謙一直是郭德綱開涮的對象。這部《三笑之才子佳人》之前有藍本,德雲社演過一個相聲劇叫《唐伯虎點秋香》,在那裏邊演華夫人的就是於謙。在這裏邊,郭德綱繼續糟蹋於謙。他說於謙身上有偉大的母愛,給於謙塗上紅指甲,戴上耳環,梳上那個發纂兒,把於謙打扮成了一個中老年婦女。
在這個戲裏頭,有不少人來給郭德綱捧場,像台灣喜劇演員九孔等。郭德綱還找來了黃健翔。因為黃健翔在2006年民族宮的時候曾經登台說過一段相聲,叫《不說足球說相聲》。就這麼著,黃健翔臨時來演了一個布店掌櫃的,演得還挺出彩。
如果說郭德綱拍電視的目的就是養活德雲社,自己再捎帶著掙點兒錢。那麼你就小瞧郭德綱了。咱們可以拿趙本山做個比照。趙本山在電視劇和電影上下了很大功夫,一開始拍了東北農村題材的《劉老根》《馬大帥》《鄉村愛情》。為什麼趙本山積極往影視劇進軍?因為二人轉是東北三省的藝術形式,受地域影響,可能南邊的很多人不喜歡。那麼趙本山一麵搞影視劇,一麵推廣他“劉老根大舞台”,這兩個是互動的。他多拍影視劇,很多人會因為影視劇迷上了裏頭的演員,進而成為趙家班子的粉絲。如此,他才可能把“劉老根大舞台”往南方推。這比你一場一場商演不知道強多少倍。影視劇在電視台天天播,那會有什麼效果?所以郭德綱現在主打連續劇,主打電影的目的也是如此,隨著自己偶像效應的推廣,同時把他的這些徒弟給帶出來;往外推自己的影視劇的過程等於在京津以外的地帶培養了大群的粉絲,而這些粉絲成長起來都是德雲社的消費群。有這麼龐大的粉絲群,離了京津一帶,郭德綱不照樣發財嗎?他走的這條道,幾乎是任何一個有實力並且有野心的藝人的必經之路。
狂人周立波
喜劇藝術裏,語言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大家聽懂你說的是什麼了,那麼你這個搞笑的藝術就成功了一半。趙本山操持的東北話,基本上全國人都能聽懂;郭德綱說的京片子,包括天津方言,好多地方的人也都明白。所以說在這個行當裏,語言是至關重要的。
可是這幾年上海出了一位怪才,他操持的是上海話,好多地方人都聽不懂。而且這個人在舞台上的扮相很特殊,三七分頭梳著,油光鋥亮的;西裝革履那麼穿著,好像隨時要跟哪個漂亮姑娘約會似的。說到這裏,您可能知道我們要說的是誰了,那就是周立波。好多人是從2008年開始,在網上知道有這麼一個人。因為當時在網上傳出那麼一個視頻,是周立波在那兒調侃馮小剛:
你比方說馮小剛,馮小剛這個臉還能叫臉嗎?但是人家拍電影,從《集結號》開始,拍一部成功一部。如果說晚上九點半,我在弄堂裏碰到他,他隻要這樣走過來,我不要他動手,我直接把錢包給他。但那張臉並不影響人家成為大家。
這個視頻出來之後,周立波出了名了,全國人都知道有個上海藝人,說的那個玩意兒叫海派清口。其實周立波在上海從2006年開始就很有名氣了,隻不過在全國範圍產生影響是在2008年。我們說周立波,首先必須得提到他的這個藝術形式——海派清口!很多人納悶,說什麼海派清口?確實沒有多少人知道。說實在的,在2008年以前,我也不知道海派清口是什麼玩意兒。因為在傳統曲藝裏頭,壓根就沒有這詞,所以周立波是海派清口的祖師爺。那什麼是海派清口呢?海派就是滬上;清口就是說,不帶彈弦的,不是連彈帶唱,而是直接說,這叫清口。海派清口就是周立波用上海話現場玩脫口秀。其實海派清口並非周立波獨創,周柏春、嚴順開都玩過這個。他們通過滑稽戲的表演方式,把一些很俏皮的說口弄出來。這其實就是海派清口的雛形。但是周立波在這裏邊增加了大量時事的元素,而且裏邊有模仿,甚至有唱:
金融海嘯不得不使我想起一首台灣著名歌星張惠妹小姐唱的老歌《聽海》,我現在已經把它變成了《海嘯之歌》,“聽,海嘯的聲音,歎息著股民的傷心,卻還不清醒;是不是我們,是我們拎不太清,該拋不拋,該逃不逃,就全給套進,你是怎樣的心情”。
所以,他敢命自己為海派清口的祖師爺,今後誰要再模仿這個,那對不起,祖師爺是周立波。他算開宗立派。這種藝術形式確實一下子抓中了上海人的命門。上海人和北方人不一樣,他比北方人精明。上海人更多關注的是生活當中和自己有密切實惠的事,像炒股票啦,玩基金啦,財經方麵的東西……而這些事情又體現了上海人精明,善於算計,有長遠眼光。周立波把上海人這些特征集中反映在他的說口裏,所以他登台使的包袱當中好多都跟財經有關,“這個炒股票,大家要記住啊,要‘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當然你要做到這點呢,你就不是人了”。這把炒股的心態融進去了。他又講了零幾年的這個股市,講得很有意思,“周立波進去,周扒皮出來;巴菲特進去,扒了皮出來;進去的時候大小非解盡,出來的時候呢,大小便失禁了啊”。
所以說周立波這個清口很大程度上打中了上海人的命門,以至於他的節目在上海當地火得不得了。一開始,是200個座的戲劇沙龍,後來發展到600個座的蘭心大戲院,最後是1300個座的美琪大戲院。他這個演出跟別人不一樣。有人說某某歌星來了,某某明星來了,說最高票價是1880(元),2880(元)等等。說實在的,那都是騙人的,票價最後不定降到什麼程度。可能弄到下半場,你花10塊錢也能進去。它又有什麼促銷價,友情價,情侶價,團購價……反正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打折,最後把你弄進來。它原先的高票價,都是唬人的。但是周立波海派清口票價,完全不一樣。第一不搞團購,每個人限購多少張,而且絕不打折,也不到哪兒搞促銷。我就憑我真本事,能賣掉多少票是多少票。所以後來一票難求的時候,有的上海當地媒體不信這勁兒,說你怎麼就那麼牛呢?到現場一看。發現真有黃牛黨在那等著炒票,而旁邊就沒有退票的。我認為這個不光是周立波自信,這也是他的精明之道。咱們大夥兒可能都有這經曆,比方說,某某地方有個演出,你有點人際關係,白得了一張贈票,你去看去。對這個贈票,這票來得越容易,你就越不拿藝人的演出當回事。你想想,你花八百塊錢買票來看周立波,那這整場不看完,對得起自個兒嗎?所以得認真看。第二個,你花八百塊錢來的,你不好好看,你跟著不樂,就找不著快樂。所以他搞笑的時候,你捧他,你要找這份快樂。從這個角度來講,周立波這個紅火,是因為他有一定的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