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樂山海棠文化的傳統價值及其現代轉換(2 / 3)

從古至今,人們把對海棠的獨愛也融入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許多古建築、家具和工藝品,都采用海棠進行裝飾。這些裝飾式樣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海棠紋樣與海棠式樣。海棠紋樣,是指工藝品中描繪、雕刻有海棠花的具體形狀;海棠式樣,是指左右對稱的四瓣花樣式,包括四瓣等長與對應兩瓣等長,相鄰兩瓣不等長兩種基本形式,都被稱為海棠式。海棠式樣、海棠紋樣是對海棠花形象的抽象概括。”唐代華清宮楊貴妃沐浴的池子“海棠湯”,采用的就是海棠式樣。在古代建築中,海棠花圖案也得到廣泛運用。如落地長窗、洞窗、鋪地等,常常采用美妙的海棠圖案。

(三)廣泛的社會認同

唐宋兩代是四川文化的興盛時期。在繁榮的文化氛圍下,海棠為風雅之物,被譽為“解語花”,自然就成為了文人墨客所喜愛的對象。宋朝詠唱海棠之風更加盛行,上自皇帝大臣,下至文人雅士,都喜歡詠唱海棠,借海棠來寄托和抒發自我情感。據宋人陳思的《海棠譜》記載:“蜀花稱美者,有海棠焉。然記牒者不多,恐近代有之……嚐聞真宗皇帝禦製後苑雜花十題,以海棠為首章,賜近臣唱和,則知海棠足與牡丹抗衡,而可獨步於西川矣……以海棠為花中神仙,誠不虛美耳,近世名儒巨賢,發於歌詠。”在《海棠譜》一書中,收錄了宋真宗、宋光宗、晏殊、宋祁、張冕、蘇東坡、陸遊等人的海棠詩。陸遊的《夜宴賞海棠醉書》寫道:“便便癡腹本來寬,不是天涯強作歡。燕子歸來新社雨,海棠開後卻春寒。”楊萬裏的《春晴懷故園海棠》有這樣的詩句:“故園今日海棠開,夢入江西錦繡堆。萬物皆春人獨老,一年過社燕方回。”此外,《海棠譜》還轉載了《冷齋夜話》劉淵材的“四恨海棠無香”的記述,表達了如此妍麗而又深含感情的海棠缺少了花香實屬遺憾的情感,此事在《二如亭百花譜》中亦有類似記載。然而,有這種遺憾的人何止劉淵材一人!可見,海棠以其美麗的姿態而成為文人墨客詠唱對象的同時,也賦予了海棠更多的人的情感,體現了古人的人文主義情懷。海棠就是這樣在文學的影響之下深入民間,不斷地完成著自己從文學到生活、從生活到文學的結合,被更多的人所認可,從而才有嘉州廣植香海棠,形成了海棠香國的宏大規模。

無獨有偶,很多政府官員與文人雅士不但喜歡詠唱海棠,而且更喜歡在海棠樹下飲酒娛樂,使得在海棠樹下宴飲娛樂成為當時的一種時尚。宋代嘉州有一海棠山,發展成為了當時的遊樂宴飲之地。在不少的古籍中,就有對這一海棠山的記載。宋人王象之《輿地紀勝》寫道:“在石碑山上,周回皆植海棠。花時太守必宴賞,花片飛墜,自溪流入城中,過郡治前。”宋人祝穆《方輿勝覽》則這樣記載嘉州海棠山:“在石碑山上,皆植海棠,為郡守宴賞之地。”《群芳譜》中收錄《花史》對嘉州海棠記載:“(嘉定府)西山多海棠,為郡守宴賞之地。”

唐詩宋詞興盛,文人遊曆之風盛行。樂山就是這樣憑借其獨特深厚的海棠文化吸引著他們的到來,使得嘉州海棠在順應潮流、滿足市場的需要而形成並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同時,也在無形之中影響著當地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這就使得嘉州海棠融入了觀賞、抒情和休閑等各種元素,讓嘉州海棠文化不斷地得到充實與豐滿,從而順理成章地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同。

三、樂山海棠文化傳統價值的現代轉換

由上麵的分析可以看出,樂山海棠在曆史上深受人們的喜愛。人們在賞海棠與品海棠的過程中,賦予了其吉祥美好的情感寄托。時至今日,歲月的浸染使得海棠以其獨特的姿態融入到了樂山人的生活中。然而,隨著現代經濟不斷發展和價值觀念的加速轉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能再滿足於單純的延續發展,而是應該將其進行現代轉化。也就是說,既要讓樂山海棠形象深入到人們的心中,還要讓她與現代城市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為提升樂山城市文化旅遊形象,發展綠色生態的文化旅遊產業,發揮應有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一)海棠文化是提升樂山城市文化旅遊形象的關鍵要素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區域旅遊競爭趨勢日漸明顯。居於區域內核的城市旅遊,則肩負著打造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重任。在城市旅遊競爭中,城市形象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核心要素。城市形象是人們對某個城市的一種總體感知,是城市本性的某種表現,“其內涵豐富,包括視覺形象和感知形象兩個方麵。視覺形象是指城市的物象特征,具有直觀性,如城市布局、街道、建築物、各類裝飾、標識、交通、環境、基礎設施、居民住宅、商業區等城市的外形,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感知形象則是指人和物構成的有機整體,如社會秩序、經濟環境、公共關係、城市文化、人的精神麵貌、文化素養、服務水平、職業道德、市民生活水平、生活習慣、城市特色等,是城市的內涵和特質”。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形象與旅遊業發展之間存在著一種必然的相輔相成的關係,城市的良好形象對於城市的發展是一種無形資產和寶貴資源,在展示城市魅力的同時,又能形成對遊客的吸引力和對旅遊業的帶動力。

另一方麵,城市形象的塑造離不開城市的曆史和文化。因為曆史和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與氣質,“文化含量和品位,不僅是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所在,也是現代城市的靈魂,更是優秀旅遊城市的重要標誌”,是城市的“招牌”和“名片”,最能客觀地反映城市的主要特色和特征,在帶動旅遊經濟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現代旅遊中,文化也被認為是旅遊資源的靈魂。

目前,海棠文化憑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多彩的海棠藝術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同,已逐漸成為樂山市的旅遊名片。如何利用這張“招牌”和“名片”進行科學的規劃、開發和應用,就成了樂山市提升其旅遊形象的關鍵所在。樂山現在建有一個海棠公園、一個海棠廣場,並在樂山大佛景區興建培育起海棠園。但是,僅此物質外觀,並沒有將海棠文化的深厚內涵得以合理地展現,“海棠香國”的形象也沒有走進千家萬戶。同時,周邊區域運用海棠文化,發展城市文化旅遊的競爭威脅正在逐漸增大。如“重慶大足龍水湖景區規劃中深入發掘‘海棠香國’的曆史文化,規劃了棠風龍魂區、香棠雅韻區等主題景區和涵香街、香國龍門、棠香廣場等主題景點,樹立了其獨具特色的旅遊形象”。重慶榮昌縣為打造榮昌旅遊特色名片,提升榮昌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在2011年4月28日至5月4日舉行了首屆“海棠香國旅遊文化節”,“活動期間將舉辦海棠花博會、集體婚禮、萬人長跑大賽、海棠詩會等活動,遊客可盡情品嚐榮昌美食、遊曆史古鎮、觀非物質文化、賞海棠香國”,“近年,榮昌傾力打造的以海棠為主題的公園,以‘海棠三疊’、‘海棠魅影’、‘海棠古韻’等特色園區為亮點,人人體會到‘人與自然詩意棲居’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