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銑著急地說:“依你這麼說,征兵之令下也無用了?”
未等鄭文秀答話,大臣中的領兵校尉雷世猛氣憤地說:“有什麼用?那叫做遠水解近渴!征集的兵馬未到,江陵就很有可能被唐軍攻破了!”
蕭銑後悔地說:“這是我錯在當初呀!難道上天要滅梁國不成?”
雷世猛又頂撞他幾句:“不是上天要滅梁國,而是你自己異想天開,胡亂折騰,弄得國力削弱,將士離心……”
“你!你竟敢這麼對我說話!”蕭銑氣得滿臉血紅地瞪著這位手下的部將,恨不能殺了他。
雷世猛並不害怕,卻冷笑道:“怎麼?你還想殺我嗎?再把我殺了,還有誰再去守城、與唐軍拚殺?”
鄭文秀忙過來勸說道:“大敵當前,別再爭吵了,還是想辦法合力守城,爭取援軍早日到來吧!”
雷世猛又對蕭銑挖苦道:“你以為當了皇帝就了不起了,是不是?還不是當初我們七個人把你捧上台的嗎?”
鄭文秀等一起上前,把雷世猛拉走,讓他去馬上組織軍隊守城,然後派人到城內號召百姓立即行動起來,投入衛城護家的戰鬥。
蕭銑隻得咽下那口氣,與大臣們一起利用城內的有限兵力,登上城頭與唐軍決戰。
李孝恭見到梁軍勢力薄弱,便想立即開始攻城。
李靖勸阻道:“敵人不可能預先製訂計劃,他們的威猛勢頭也不可能持久。我軍應該暫時停泊在南岸,緩一天進攻江陵。這樣一來,他們必然以為贏得了時間,認為我軍怯戰,而輕視我軍,就會分散兵力。於是,留下一部分來阻擋我軍,讓另一部分返回江陵城駐守。等敵軍兵力一分散,我軍就可以乘敵軍鬆懈之機,向它發動突然進攻,必勝無疑。如果現在就急著開戰的話,敵軍會拚著性命死戰,成為困獸之鬥;何況梁兵向來剽悍勇猛,一旦交鋒,我軍很難抵擋他們的攻勢,這對我軍是很不利的,請稍安勿躁吧!”
聽了李靖的精辟分析,田世康、周法明都認為有理,可是李孝恭堅持要向梁軍進攻,荊郢道行軍元帥李瑗說:“皇上把軍事重任交給李總管全權負責,你卻固執己見,這給你的部下做一個什麼樣子啊!”
李靖笑道:“這倒沒有什麼關係,隻要求大同、存小異即可。這個‘大同’,就是共同效忠於大唐;所謂‘小異’,就是指具體作戰方法,可以機動靈活一些。”
李孝恭聽了,卻認真地說:“這次我一定要去打這一仗,若是失利,從今往後我將全聽李總管指揮,絕不再自作主張了!”
說完,遂與李靖告辭,要他留守大營,自帶精銳部隊出戰。
果不出李靖所料,兩軍一交鋒,李孝恭就覺得梁軍將士氣勢逼人,擺出一副拚命的架勢,驍勇異常。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廝殺,梁軍越戰越勇,士氣不減;而唐軍漸漸支持不住,李孝恭一看形勢不妙,趕忙指揮隊伍退向長江南岸,在倉促逃跑之中,因為敵軍緊追不舍,被迫把戰略物資棄下,才得以逃脫。
梁軍將士見唐軍丟下許多戰略物資,紛紛過來撿抬,有許多人竟棄船跳水去撈取輜重,還有為奪取戰利品而爭吵不休的,弄得人人負重,江上一片混亂,叫嚷之聲早已傳到對岸去了。
這時候,留守唐軍大營的李靖、許智仁等,見到蕭銑的軍隊如此表現,相互一笑,立即抓住這個極好時機,準備領軍出擊。
李靖指著梁軍的左翼說:“我從左邊攻擊!”
許智仁說:“我從右邊攻擊!”
李瑗、周法明等率領船隊,從中路進軍,一起向混亂不堪的梁軍發起進攻,打得梁軍措手不及,大敗而逃,唐軍乘勝直抵江陵,進入江陵的外城。
敗逃在對岸的李孝恭,看見梁軍被李靖等打敗,也趁機回軍,參加追擊逃敵的戰鬥。
不久,唐軍攻占梁國的水城——軍港,繳獲了蕭銑的大批戰船,俘虜水軍近萬人。
看到繳獲的一艘艘戰船,有的將士說道:“這一下我軍的戰船更多了!”
李靖聽後,立即向李孝恭建議:“敵軍的這些戰船,我們一艘也不能留下,必須把它們全部棄散在長江中。”
李孝恭聽後,還未來得及詢問這樣做的原因,其他將領已經紛紛議論起來了,有的說:“打敗了梁軍,繳獲了敵人這麼多戰船,我軍應當利用起來,怎麼可以輕易地棄到江裏,那不是又還給敵人了嗎?”
聽了諸將的意見,李靖並不生氣,卻耐心地說出他那獨到的貝解:“請各位想一想,蕭銑的管轄地區一直延伸到五嶺以南,直到洞庭湖一帶。再說,我軍的這次行動實際上是孤軍深入,如果攻不下江陵,蕭銑分散在各地的援軍一旦從四麵八方趕來,我們將會腹背受敵,進退兩難,到那時候,即使有再多的戰船又有何用?”
諸將還沒有徹底明白,有人又說:“如果真是那樣,為什麼不把這些船全都毀了?也可以避免被梁軍撈去,再次用來攻打我軍呀!”
李靖又耐心地說出自己的理由:“何必要把這些船毀了呢?一來我軍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力量一下子毀掉那麼多的戰船,二來確實沒有那個必要,因為這些戰船可以去為我軍立大功呢?”
諸將聽了,越發莫名其妙起來,連李孝恭也不由問道:“讓這些船去為我軍立功?怎麼個立法呀?”
李靖接著向眾位說明他的誘敵之計:“我們隻要把這些戰船丟棄在江中,讓它們塞滿長江,順流而下,就可以了!因為敵人的各路援軍見到這些戰船,必然以為他們的國都江陵城已經被我軍攻陷,於是就不敢再輕意進軍,而是要先派人前來偵察。這樣一耽擱,至少需要十天半個月,這樣我軍就有足夠的時間,一舉攻占江陵城了!”
許智仁說:“這是李大總管使用的誘兵之計,我們隻要聽從將令,定能打敗梁軍,攻陷江陵,活捉蕭銑的。”
諸將終於明白了這棄船誘敵的妙處,遂依李靖之言行動。
接著,李孝恭與李靖便指揮唐軍,把江陵城包圍起來,吩咐專人不斷地向城裏勸降,爭取梁軍獻城。
事實證明,李靖的估計完全正確,蕭銑那些千裏迢迢奔赴而來的援軍,看到江中漂流的那些淩亂不堪、無人駕駛的戰船,疑念頓生,不敢再前進了。
那些援軍將士很快便意識到:梁軍準是被唐朝的軍隊打敗了,不然,戰船怎麼會在江中隨意漂流,而且數量又是這樣多呢?